APP下载

加快滨州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22-11-17吴盼盼

中国种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滨州市种业新品种

吴盼盼

(山东省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滨州 25660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种业振兴,种业“卡脖子”“翻身仗”成为高频“热词”。2021 年7 月《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审议通过;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足见国家对种业振兴的高度重视和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巨大决心,同时也指明了种业振兴的重点和方向。那么我国种业发展如何实现自立自强,地方种业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根据滨州市种业发展现状,对如何提高滨州市现代种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1 近年来滨州市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1.1 育种水平显著提升自2015 年以来,滨州市每年都有自主选育的品种通过山东省或国家审定。“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14 个品种通过国家或山东省审定,包括3 个小麦品种、6 个玉米品种和5个棉花品种,其中,2020 年先后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裕田麦126,为强筋小麦品种;2021 年全市共有8 个玉米品种通过审定。

1.2 种业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21 年底,滨州市共有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3 家[1],企业总注册资本2.2 亿元,2021 年销售种子2500 万kg 左右,销售收入1.3 亿元。注册资本3000 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5 家,有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3 家,有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3 家,中国种子协会AA 级信用骨干企业1 家,3 家企业在海南开展加代育种工作,2 家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

1.3 良种繁育基地水平显著提升滨州市小麦、玉米、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稳定在8000hm2左右。2017 年惠民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第1批区域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2019 年滨城区和无棣县分别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山东省第1批区域性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棉花良种繁育基地。3 个基地县均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部门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完成了相关规划编制。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倾斜。

1.4 新品种展示示范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滨州市不断加强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建设和展示示范体系建设,每年在全市安排小麦、玉米、棉花新品种展示点共20 个以上,展示品种达150 个以上。同时,将品种展示与品种经营备案结合起来,为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处理种子质量纠纷提供了依据,该做法得到了省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并建议在全省推广。

2 滨州市种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2.1 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在现有的13 家种业企业中,有8 家均以小麦常规种繁育为主;没有“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虽有3 家部级办证转基因棉花制种企业,但是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自主品种很少,市场竞争力较弱;有2 家杂交玉米制种企业,近几年虽然每年都有通过审定的自育品种,但是突破性的品种很少,很难得到大面积推广。

2.2 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全市只有滨州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滨州市秋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泉玉种业有限公司3 家单位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但专业育种人才较少,3 家单位仅有10 余名专业从事育种的科研人员。

2.3 科研投入不足全市13 家种子企业均为中小企业,仅有3 家企业有自主研发能力,但是年均研发投入远低于大型种业企业,2021 年全市种业企业总研发投入仅600 余万元,均为企业自有资金。据调查统计,全市没有获得与种业发展相关的项目经费。科研经费的缺乏大大限制了种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2.4 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经费不足由于品种审定渠道的增加,市场的新增品种呈“井喷”趋势,如何指导种植户在众多新品种中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土地租金、农用物资、用工成本等各项成本的逐年提高[2],且市、县两级均无专项工作经费,仅有省级拨付的有限经费,已不足以支付各项展示支出,各展示点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进而影响了展示示范的质量和效果。

2.5 种子管理体系力量薄弱,亟待加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后,全市原有的种子管理机构均被撤销,相应的工作人员也随之减少。全市共7 个县区,其中4 个县区仅1 人从事种子管理工作,且县级种子管理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和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全市种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亟需建立一支年轻、专业的种子管理人才队伍。

3 实现滨州市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3.1 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由政府主导,促进相关财政支农资金、社会资本等向种业企业聚集,加快形成新的种业企业科研投入体系。二是在种业企业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面,要适当向种业企业倾斜。三是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根据种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金融解决方案。四是探索实施优良新品种后补助奖励制度,对未取得任何财政支持且为滨州市培育的优良品种,根据生产推广效果,实施后补助奖励机制。

3.2 加强企业科研能力建设一是帮助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充实科研队伍。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的高层次种业科技人才流向种业企业和双向兼职,帮助企业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3],构筑种业科技人才高地。二是支持科技型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平台或创业共同体等新型研发机构。三是依托滨州市小麦、玉米、棉花等科技攻关创新团队的技术支持,加强对种业企业科研、生产等环节的技术指导,全面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鼓励种业企业牵头申报、立项、组织实施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重大专项等,应用性较强的共性种业技术研究项目、种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关键种业技术研究项目等向种业企业倾斜。

3.3 培植壮大本地种业龙头企业一是对有创新能力的优势种业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到2025 年,培育具有较强品种研发能力的种业龙头企业达到3 家以上。二是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与国内外种业巨头开展合作,尤其是鼓励优势种业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力。三是积极帮助优势特色企业深入发掘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滨州在棉花和强筋小麦种子繁育上的优势,引导企业做专做精,打造地方特色。

3.4 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依托财政支持和项目资金,加强种子主产县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现有1 处国家级、2 处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成相对集中稳定的高标准农作物制(繁)种基地。积极扶持种子基地规模大、研发能力强的种业企业建立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更新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设施设备,提升供种保障能力。落实新品种补贴、制种保险等激励政策,将种子生产、加工机械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3.5 加强新品种展示示范体系建设良种推广必须依托品种展示,才能加快优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分别在粮食、棉花、果树、蔬菜主产县区和北部沿海县区建设新品种和耐盐碱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各作物关键生育期组织现场观摩,指导种子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更快地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最佳品种。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加大对该项工作的财政支持,不断提升展示示范基地的硬件设施,并给承担单位拨付一定的工作经费,以保障该项工作能够长期顺利开展。

3.6 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推广滨州市现有10 万hm2盐碱耕地,可建设滨州市农作物耐盐碱试验基地,配套基础设施,集中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筛选、展示评价试验。一是支持科研机构、种业企业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二是加强现有农作物耐盐碱品种的筛选和推广,通过试验和示范筛选出耐盐碱品种并在盐碱地区推广。

3.7 加强种子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引进年轻的专业人才,充实市、县两级种子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尽快让全市种子管理队伍成长为一支具有优良作风和过硬业务本领的高素质种子管理队伍。同时保障工作经费,稳定管理队伍,提高种子管理水平,推动滨州种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猜你喜欢

滨州市种业新品种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樱桃番茄新品种——“改良冬韵”
圆茄新品种——“京茄黑宝”种植栽培技术
山西召开全省种业工作推进会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提升稳粮保供能力
青菜新品种介绍
种业振兴,山西打出组合拳——访山西省种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军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春天是一位染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