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基本内涵

2022-11-17康凤云黄仁森

社会主义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群众

康凤云 黄仁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结合新时代的特点,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载于《求是》2021年第7期。,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时代特点、独具理论特色、充满群众情怀的群众思想和群众观点,即习近平群众观。习近平群众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古代优秀“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科学运用和与时创新,是习近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锤炼中,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2康凤云:《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5日。

一、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理论根基,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在形成过程中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渊源。

(一)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理论根基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也是习近平群众观最直接最深沉的理论来源。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由于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力量,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始终团结群众,将党的纲领变成群众自觉的社会实践,将党的发展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使“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习近平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下放陕北梁家河劳动时,就随身携带了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劳动间隙、在寂静深夜如饥似渴地学习;之后,不论是在河北正定还是在福建工作,他都时刻不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还于1998年至2002年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教育和系统学习。实践的锻炼、系统的学习和领导干部的党性要求,为习近平奠定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基础。

(二)继承和发展党的群众思想

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群众思想也是习近平群众观的重要理论来源。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认为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才能打天下坐天下,才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他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伟大事业牢牢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基础上。他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江泽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外环境,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在任何时期都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胡锦涛在新世纪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6《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24页。。习近平出生于1953年,是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雨露、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脚步长大的一代,对毛泽东的群众观耳染目濡;改革开放后,习近平从县委书记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又亲身实践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群众观。习近平栉风沐雨的成长脚步、立足大地的实践担当、为着中国进步而不懈奋斗的赤子情怀都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群众思想交汇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体现时代风貌的群众观。

(三)辩证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如在《尚书·五子歌》中,先民很早就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就阐明了人民群众对邦国盛衰存亡的决定性作用。孔子在《春秋》中说:“民者,君之本也”。管子也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儒家思想更是将君与民喻为“鱼和水”“舟和水”的关系:“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深藏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积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

习近平非常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中华传统文化典故来强调民众的重要性。如他引用“人似水见形,视民知治不”的名句,将人民比喻成可以照见治乱的水,强调在现实工作中,要紧密依靠群众,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1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著:《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第3、5、9页。他引用“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名句,借以展现他不计个人苦乐、决计“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目标。2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著:《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第3、5、9页。他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名句,告诫全党同志对民心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智慧。3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著:《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第3、5、9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深蕴其中的民本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为它的生成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滋养。

二、习近平群众观是新时代群众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

科学的理论都是植根于实践,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升华与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并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形成了习近平群众观。

(一)“我是谁”: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论是在湘西十八洞村还是在江西神山村,习近平总是这样向群众介绍自己。其爱民情怀,溢于言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他忧百姓忧、急百姓急,访贫问苦,为百姓解难事、消愁事,他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24个贫困村调研指导。习近平亲力亲为,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我是谁”的庄严承诺。2019年3月,习近平在会见意大利议长菲科时讲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44页。。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最高精神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最新时代话语表达。“无我”的境界,表明“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5《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人民日报》,2020年05月23日。。

习近平不仅自己带头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他还进一步推动全党正确认识“我是谁”的问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员教育实践,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认清自己的身份,站稳群众立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始终牢记“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6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6页。。通过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教育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做到“以百姓心为心”。

(二)“为了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新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房住不炒”、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等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增长4.7%;7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102/t20210228_1814159.html.)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热”“入学难”问题。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加强生态环境的监管,2020年完成造林面积67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89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42.7%,8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102/t20210228_1814159.html.)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华丽转变,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衡量党的群众工作的最高标准。党员干部必须要牢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9《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7页。。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新举措、新政策、新实践,特别是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激发了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三)“依靠谁”: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和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壮丽篇章,生动诠释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习近平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41页。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习近平群众观的动力问题。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迅速遏制住了疫情蔓延势头,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新闻工作者、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2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第509-510页。正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取得,也同样靠的是人民群众。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和部署下,在几百万名下派干部的坚强引领下,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正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支持脱贫攻坚,有效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脱贫致富,紧紧依靠人民,才打赢了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工作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为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遵循。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凝聚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3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载于《求是》2020年第2期。。坚信实现伟大梦想,奋进伟大征程,归根到底是全体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5、424页。。这就决定着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习近平群众观的科学内涵

思想既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新时代有新的要求、机遇、考验、任务、目标,新时代要有新的作为,把时代要求和时代作为有机结合起来,就需要党找准依靠力量,获得力量源泉,将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梦想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习近平准确地把握了时代脉搏和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他就任党的总书记伊始,就严肃而深刻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5、424页。。习近平论述党同人民群众、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0页。的主题主线充分展开,形成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并且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执政根基论:党的根基在人民

为何建党?党是从哪里来的?将要向哪里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认真思考过并形成共识的根本问题。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将党的基础建立在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上,将党的根基深扎于人民群众之中,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共产党枝繁叶茂、永葆活力的秘密所在。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恪守使命,一直紧紧依靠人民,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党成立之初,面对着恶劣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目标。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党和人民的关系比喻为种子和土地的关系:“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2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循序渐进,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了惠及14亿人民的小康社会,已经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怎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依靠谁取得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成功?习近平掷地有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1页。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人民群众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这条,就坚守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就坚持了立党之本、兴国之魂的关键因素。

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主要是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党员的候选者,并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但是,一般党员培养年限大概在一年左右,一年过后不再继续对这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缺乏长远的计划或目标。在此方面,很多党建工作者认为,对学生的培养是短期的,以促进学生入党为目标,对学生入党后的表现则漠不关心。并且由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学生的培养是短时间的,因此学生在加入党组织后,难以形成自律,党建工作无法发挥长远的作用。

(二)政治立场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

立场问题,是根本的政治问题,是一个政党最鲜明的印记。习近平明确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中国人民求翻身、得解放、过上幸福生活的政党,她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习近平特别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5《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人民日报》,2020年05月23日。。群众在党的心中份量有多重,党在群众的心中份量就有多重。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它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就能始终赢得人民群众,就能不断取得事业的成功。

(三)初心使命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初心即本心,即怀揣理想的执着坚守。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开始,就将实现共产主义庄严地写在中国共产党党旗上。6李海青等:《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成功之道》,载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这个初心和理想,一直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向着最后胜利前进。因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论述了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7《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页。。党的初心使命切关国家民族最根本的长远利益,切关人民群众最根本的现实利益。党的初心使命使党的全部工作、党的伟大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理想追求、生存状态和生活样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从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中,深刻认识到党的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党的群众工作,便没有群众的一切,也就没有党的一切。“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8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0页。

(四)人民中心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党领导人民革命,党代表人民执政,在革命和执政上的价值取向,是最根本的取向,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取向。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是和人民在一起的政党,就是为着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幸福的政党9毛丹、王先亮:《中国共产党百年担当使命的实践考察》,载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因此,党的价值取向只有一个,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度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群众思想的最新时代表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政治意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在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有鲜明的社会指向,就是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发展目标,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必须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尤其是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事业,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服务均等化;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实现分配公平,缓解城乡贫富差距,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主体,是伟大事业的维护者、奋斗者和推进者;也是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主体,公平分配、正义衡量等社会价值尺度,由人民群众说了算。只有让全体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检验党是否始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原则,才能在改革发展中夯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社会基础。

(五)工作方法论: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

工作方法千万条,党的群众工作方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群众智慧带到党的政策中来,把党的政策放到群众中检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2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经验表明,党的群众工作方法,是党领导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法宝。在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中,习近平成功运用群众工作方法,深刻认识到群众工作方法的巨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论述并强调坚持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用群众满意、赞成、拥护的标准检验党的一切工作。习近平指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83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5本书课题组:《论党性修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版,第425页。

四、习近平群众观的时代意义

(一)理论意义

习近平群众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根本思想遵循,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植根于新时代伟大梦想的实践中,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群众思想的赓续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工作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习近平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既是历史创造的主体,也是社会变革的主体。从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目标看,无产阶级政党必然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变革,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初心使命重要论述,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创新性地从政党的初心使命出发,进一步论述政党的根本价值目标,从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实践中的新发展。在新时代,习近平深刻洞察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果断提出党在新发展阶段的目标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干部要紧紧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社会主义“江山”稳不稳固,关键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江山”就稳固。习近平群众观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和总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当代的话语表达,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习近平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群众思想的赓续发展和当代阐释

习近平在继承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群众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从党的根基、立场、初心使命、价值取向和工作方法等维度进行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思想,是新的时代话语阐释。习近平群众观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7页。进一步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判断党的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价值主体,是否真正享受到发展成果的实惠是判断工作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大的政治优势,是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对此,习近平首次提出要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的真实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品质的时代展现,更是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坚持的优良品德。党的群众路线百年发展史昭示我们,只有尊重人民群众历史发展主体地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不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发展,始终做到时代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工作话语体系,指导党在新发展阶段的群众工作,使党的群众工作进入新境界、新阶段。

(二)实践意义

理论既是实践的产物,又要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检验,并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而且更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和意义。2康凤云:《论胡锦涛党群关系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实践意义》,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6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实践内容、实践视点、实践焦点又有新的内容。新时代围绕扶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重点内容,赋予新时代产生的习近平群众观新的深刻的实践意义。

1.习近平群众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保障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为之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经过八年艰辛奋斗,终于啃下了硬骨头,打赢了反贫困斗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人民群众孜孜以求的梦想和期盼。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之间、发达地区与结对帮扶的欠发达地区之间,首先是建立了和谐的党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3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02月26日。实现全面脱贫,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社会工程,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群众观的内涵,才能带着感情、带着党性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其次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把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善做善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全是为了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没有半点私利;4张荣华、郭曰铎:《论人民幸福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重要论述》,载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人民群众既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参照。

2.习近平群众观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精神动力

越是改革开放,越是长期执政,越是要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肃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腐败既是党的建设的毒瘤,也是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毒瘤。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原则问题。对此,一刻也不能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打虎拍蝇双管齐下,一大批党内蛀虫、腐败官员应声落马。这些钻进党内的腐败分子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对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68页。只有尊重并顺应群众意愿,把党建设好,把党内腐败因素剔除掉,才能有战斗力和活力,才能始终与人民在一起,才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厚植群众基础、凝聚群众力量、坚定群众意志,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新中国建立前夕,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曾向毛泽东提出一个深沉的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兴亡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充满自信地回答道:“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2黄炎培:《八十年来——黄炎培自述》,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205页。中国共产党本质上具有人民性,其党性与人民性高度融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全体人民的事业。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从根本上讲,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群众,让人民群众积极地、大胆地、理直气壮地、有效地监督每一名党员干部,使人民群众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这样,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建设就有了根本的群众性保障,党长期执政、科学执政、为民执政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就能够得到巩固。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