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繁精神融入萍乡制种大市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11-17吴陈舒

中国种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萍乡市萍乡制种

吴陈舒 李 平

(1 萍乡学院,江西萍乡 337000;2 甘祖昌干部学院,江西萍乡 337000)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业是农业生产的起点,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萍乡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已有近50年的时间,成为全国种业的一面旗帜。“水稻制种看南繁,南繁制种数萍乡”。如何进一步打造萍乡制种大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在弘扬湘东南繁精神中力争将萍乡建设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繁制种主要生产基地,继而在加快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调剂种子市场供应和平抑种子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作出更大贡献,这已成为新时代萍乡打造最美转型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南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1.1 南繁精神的内涵阐释一部南繁史也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的方法。这样一年可繁育2~3 代,加速育种过程,缩短育种年限,且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光的反应等,提高竞争力。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每年9 月至次年5 月,来自29 个省级行政区的科研人员纷纷聚集海南进行种业南繁,先后涌现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西北瓜王”吴明珠等科学家;培养了周开达、谢华安、颜龙安等十几位院士,他们不仅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主动权,还创造了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南繁精神。

南繁精神历久弥坚,永不过时。南繁是“中国饭碗”最坚定的底座,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劳应归于南繁。南繁基地为中国农业在育种上作出了很多贡献。南繁科研的领军人物不计报酬,无私贡献,其实这种精神,是一种很高尚的精神,是为国家、为民族负责的精神[1]。“艰苦卓绝、拼搏进取、创新创业、求真务实”,这就是南繁精神[2]。在南繁育种早期,海南经济十分落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袁隆平院士从湖南安江到海南,要从桂林改乘火车到湛江,从湛江到廉江,换成渡船到海口,然后再转客车到三亚,单程就要一周的时间,凌晨买票是常事,票紧张的时候买不到坐票,要连续站几天。无数的南繁育种专家,无怨无悔,像袁隆平院士一样常年奋斗在南繁一线默默耕耘。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解决,南繁功不可没,与每一个奋斗的南繁人更是密不可分。全国各省市的南繁人结合地方实际,又孕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南繁精神,这是对南繁精神的深入发掘与精彩演绎,例如湘东特色南繁精神。

1.2 南繁精神的时代价值

1.2.1 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落实举措1997 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向世界发问:“21 世纪谁来养活中国”?面对世纪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2020 年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而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强调了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关键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1.2.2 推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路径2018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并强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 年再次来到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生物育种列为强化国家战略力量重点发展的八大前沿领域之一[3]。因此,加强南繁精神的阐述与宣传,是落实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

1.2.3 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有力方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种之乡”萍乡策应国家“南繁硅谷”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技术,走种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道路。在乡村振兴中弘扬南繁精神,增强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内生动力,为进一步夯实种业发展基础,激发种业发展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南繁精神与萍乡制种发展在南繁精神的引领下,萍乡南繁制种在全国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全国“代制”产业的一个响亮品牌,以“小区域大作为,小比重大贡献”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是萍乡市农业支柱产业,在全国种业界尤其是杂交水稻制种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为国家加快水稻新品种推广、调剂稻种市场供应、平抑种子市场价格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4]。萍乡利用冬季赴海南繁殖水稻优良品种始于1968 年[5]。1972年冬萍乡市农科所在海南用二九矮4 号不育系与7101、7039 进行小面积制种,这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制种技术研究。1973 年冬萍乡市农科所在海南崖县沙埋村采取剥蘖方法进行了二九矮4 号A 与珍汕97A 的小面积繁殖,这是最早开展的野败系制种研究。2010 年在原萍乡市排上镇制种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萍乡市杂交水稻南繁制种协会,这是全国首个杂交水稻南繁制种协会。2016 年新《种子法》实施以来江西省首个“育繁推一体化”国家级A 证书颁发给萍乡制种企业——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它标志着萍乡杂交水稻制种业研发、生产向市场推广销售的能力迈上了新台阶。目前,萍乡市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已形成“南繁”“本地”“外埠”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在江西省种子协会理事会(扩大)会议上,萍乡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水稻种业作为萍乡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制种大市”,加快打造萍乡种业创新高地,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贡献萍乡力量。2021 年萍乡市下发《关于支持制种产业发展若干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制种产业扶持政策。日前,湘东区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着力打造杂交水稻种业产业园。加大力度打造湘东特色的南繁精神文化品牌,为持续增添萍乡制种强市的品牌光环加码,为促进江西乃至全国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

1.4 南繁精神是萍乡制种业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宝库水稻制种业在萍乡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以萍乡市为代表的江西南繁专业队伍已成为海南杂交水稻制种的主力军,杂交水稻南繁代理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5333~6667hm2,占江西省南繁制种面积的95%以 上[6]。深入挖掘萍乡南繁队伍的精神品质,汲取南繁精神力量,以坚忍执着、科学实干的湘东特色南繁精神(以下简称湘东南繁精神)为萍乡制种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继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萍乡制种行业中,加快推动萍乡从“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的美丽蝶变。处于江南丘陵地区、农业基础比较差的老工业城市萍乡,如何在以工业为主的基础上发展农业?如何让农业接力原来重工业所担当的部分经济和社会职能?如何才能让萍乡农业在江西这个农业大省里占有一席之地?这迫切需要萍乡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扬南繁精神,将南繁精神的精气神投入到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中,把握先机,有效改善整体生态环境,不断将绿色产业提升为萍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 湘东南繁精神的内涵及其孕育历程

2.1 坚忍执着

2.1.1 风雨兼程的坚守20 世纪70 年代,萍乡制种人在杂交水稻专家颜龙安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张理高等老一辈专家带领下,每年在萍乡和海南之间来回穿梭,当时,其他许多省市也组成育种队陆续到达海南,但是大都经不起恶劣环境的考验先后撤走,而他们坚持了下来。在80 年代中后期,海南制种的成本投入不断上升,杂交水稻制种条件仍然异常艰苦,但萍乡育种人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了下去。据不完全统计,1974-2010 年仅江西萍乡就有逾14 万人次到海南制种,制种面积8.58 万hm2,占全国南繁制种总面积的80%左右,累计生产杂交水稻种子2 亿kg。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南繁专业制种队伍和创业先锋,数千名制种专业人员足迹涉及全国多个省市,每年为农民工带来6000 万元收入[2]。

2.1.2 敢拼敢斗、善拼善斗的大无畏品质在多种不利因素和风险面前,在尽快取得杂交水稻育种进展和牵挂家人的双重精神压力下,萍乡育种人在实践中形成一种敢拼敢斗、善拼善斗的大无畏精神。据颜龙安院士回忆,没地方睡觉,就利用当地生产队堆放农具农药的仓库,每人分三四片厚厚的椰子板或者干脆在山上砍几根木棍架在砖头上当床,睡觉时还得时时提防蚊虫叮咬以及老鼠和蛇出没。

2.2 科学实干

2.2.1 “实践第一”的观点20 世纪60、70 年代,杂交水稻研究乃是一项崭新事业,为掌握核心技术,萍乡制种人张理高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带领队员们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摸索经验,并掌握了一整套杂交水稻南繁制种的核心技术,正是这一整套关键技术的攻克,为夺取制种稳产、高产、优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2.2.2 改革创新的管理方法为稳定人心,当时张理高对制种队员实行“四保一定”,即保证基本工资、保生活费、保差旅费、保福利(生产生活工具、医疗等),定产量;超额完成预定产量的部分再额外奖励。这一改革创新的管理办法,保障了制种队员的利益,调动了积极性,一直沿用至今。

2.2.3 经验技术传帮带萍乡农科所最早育成“野败”籼型不育系,并率先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带动了制种技术和产业跨越性发展。“一期看不见,二期苞毛现,三期毛绒绒,四期谷粒现,五期颖壳明,六期谷半长,七期转绿色,八期即抽穗。”这一口诀是老一辈萍乡制种人数十年南繁制种总结的宝贵经验,现在仍是萍乡制种人的看家法宝。历经几代人的不断尝试、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萍乡湘东南繁制种产业从最初的人工一个个花苞去授粉,到现在实现实时天气监测、自动播种、机械收割、种子烘干车间、智能育苗工厂等整套机械化工序,形成了一套高质高效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在制种业一枝独秀,在海南市场站稳脚跟。他们不仅传承经验技术,还传承了可贵的种业精神。

2.3 湘东南繁精神根基:坚持党的领导从第一批萍乡制种队员奔赴海南的第一天起,就确定了党对南繁事业的全面领导,在制种队伍中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40 余年来,党组织一直引领制种事业的发展,制种队伍中的党员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1975 年萍乡市派出第一批制种队伍奔赴海南,同时在制种队伍中成立了党组织。1978 年萍乡排上镇开创了萍乡市在异地设立流动党组织的先锋,多年来,天涯种业流动党总支针对流动党员流动频繁、教育难、管理难、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等实际问题,以规范管理、增强服务为目标,大力实施“连心、安心、归心”三心工程:即实施“双重管理”模式的“连心”工程,使流动党员“流而有家”;实施“双向帮扶”模式的“安心”工程,使流动党员“流而有助”;实施“双层引领”模式的“归心”工程,使流动党员“归而有业”。正是无数萍乡制种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制种农民不断做大做强水稻育种产业;正是党组织的坚强组织保障与党建引领,孕育形成了湘东南繁精神,继而确保萍乡制种事业蓬勃发展而屹立不倒。

3 南繁精神融入萍乡制种大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3.1 营造萍乡制种大市的创新氛围

3.1.1 增设“南繁精神”奖:激发萍乡科技创新动力在萍乡设立总规模3 亿元的江西兴赣种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专项设置“南繁精神”奖以激发萍乡科技创新积极性。奖励具有“坚忍执着,科学实干”湘东南繁精神,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对萍乡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大推动和示范作用的科技创新集体(含创新团队)。并参照全国南繁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表彰办法,建立萍乡市级层面南繁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表彰机制,表彰萍乡市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南繁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尽可能提高单项获奖项目的奖励标准,有效提高对萍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线科研人员、基层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重点鼓励具有首创精神、致力原始创新和产出重大成果相关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创新、全社会重视创新创业的良好风尚。

3.1.2 典型宣传:弘扬南繁精神传承者的优秀品质在“南繁精神”奖等物质奖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全国劳模张理高、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等萍乡南繁制种专家和创业先锋的典型事迹与优秀品质,挖掘南繁精神传承者的时代价值。扩大南繁精神宣讲团人数与规模,通过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受到正面影响与教育,使湘东南繁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各类宣讲活动中,将萍乡制种业贡献与维护粮食安全相结合,邀请南繁育种人讲授南繁精神专题课,近距离感受南繁精神。将萍乡南繁文化书籍资料汇编成册出版,在政协萍乡市湘东区委员会出版著作《稻种:湘东区杂交水稻南繁制种纪事》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南繁精神、了解萍乡南繁育种的艰辛困苦,以不断提高萍乡制种业在江西乃至国家的话语权和地位。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加大对南繁精神的宣传力度,继而让更多的人自觉融入到南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为萍乡制种大市高质量发展营造向善向上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3.1.3 增强湘东南繁精神展览馆的功能定位以湘东区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为中心,提升湘东南繁精神展览馆的宣传力度,在杂交水稻种业产业园等建设中融入南繁文化元素,在萍乡市积极推进制种大市建设中,积极打造萍乡“制种大市”品牌,在湘东南繁精神展览馆基础上,打造特色鲜明的制种文化基地。增加南繁精神展览馆的功能设置,打造青少年研学实践基地,打造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教育基地。积极挖掘萍乡几代制种人的小故事并加以提炼总结,转化为精神力量,做好南繁精神课程研发,总结归纳形成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通过学员的互动,提高课程的质量,形成更大的教育影响力。探索湘东南繁精神展览馆改扩为南繁精神博物馆、南繁精神干部学院等渠道,加强萍乡南繁人艰难创业的影像资料、实物展示、南繁口述史的研究等,扩大萍乡制种大市的文化影响力。

3.2 增强萍乡制种大市的文化底蕴

3.2.1 积极探索南繁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实践组织大、中、小学生走进校园种植基地或稻田地,在培养学生多种劳动技能、激发学生劳动兴趣、锻炼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感受“南繁精神”。充分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植树节、世界粮食日、全国科普日等重大节日,将思政课堂搬进田间地头,以“南繁精神”赋能大、中、小学生成长成才。在麻山镇汶泉村、排上镇北村等地建立杂交水稻制种科研试验基地的同时,设立青少年科普中心,加强南繁精神科普推广,大力宣传生物育种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宣传萍乡生物育种发展的重要成果、科学结论,使科学普及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发展,让更多青年通过直播、现场定点观看等形式了解南繁精神的实践,为萍乡制种大市营造群众人人知晓的浓厚氛围。

3.2.2 努力发扬南繁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以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将南繁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过程,将水稻纪录片《绿色超级稻》《袁隆平的南繁故事》《南繁小故事》等影视作品融入课程思政中。鼓励开展南繁文化故事汇演、南繁文化征文、南繁精神歌唱比赛、南繁精神农民画创作等多种方式将南繁精神融入社会文娱活动中。以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院士基地(五陂镇)和天涯种业研究院(麻山镇)两个种业教学培训基地为基础,组建种业课程体系研发团队,并将南繁精神融入种业课题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中。

3.2.3 主动将南繁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以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活动等为契机,带领大、中、小学生,党员、群众等参观湘东南繁精神展览馆,了解一代代萍乡南繁人艰苦卓绝的南繁历程,弘扬历久弥新的南繁精神,坚定党建引领的南繁道路。

3.2.4 大力倡导南繁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一部萍乡南繁制种史是萍乡制种人用艰苦卓绝、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精神铸就的创业史诗,也是一场影响和改良水稻生产的伟大革新。南繁精神融入萍乡农业创新创业发展正逢其时、十分必要。地方要建立起创新机制,要借助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战略,全力引导和推进南繁产业化发展[7]。以2020 年湘东区“丰收杯”水稻产业创业创新大赛等专业性比赛为广大农民创业者、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例,通过发现、挖掘辖区内从事水稻制种业、种植业的创业典型,“以赛促创”,发掘优秀项目,助力萍乡水稻制种业、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农业发展的源动力。通过在强化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扎实推进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探索创新种业金融服务、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四个方面发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以打造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书写科技事业新篇章。

3.3 提升萍乡制种大市的政策引导水平

3.3.1 加大南繁精神融入萍乡种业发展规划力度在萍乡制种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注重将南繁精神融入萍乡种业发展规划与落实的重要精神指引中,明晰新时代种业发展形势任务,搞好规划设计,明确发展路径,指导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同时,增强南繁精神内生动力的有效运用与发挥。发挥湘东南繁精神的品牌文化塑造,以杂交水稻文化为基础,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探索,打造萍乡知名农产品品牌,进而夯实萍乡种业发展基础,激发种业发展活力。以湘东区创建国家现代产业园为契机,重点加强湘东、莲花、芦溪、上栗等优势区域良种繁育基地的规划建设,以湘东区麻山镇、排上镇、东桥镇、腊市镇为制种核心区域,辐射带动萍乡实现适合发展制种产业的县区全覆盖,并积极将南繁精神文化融入县区发展全过程中。

3.3.2 提升南繁精神融入制种人才引进培养水平人才是提升种业科技水平的重要基础。萍乡市在出台引进外来人才管理办法时,辅之以认同南繁精神作为重要引进依据,增强引进与培养的制种人才的认同感与使命感,使之为切实提升全市杂交水稻种子的市场竞争力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继而让科研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充分发挥中国种子协会南繁制种分会的角色功能,在部门、行业协同共管的管理体系中有效融入南繁精神元素,深化湘东区等地南繁育种人才能力培训,形成具有南繁精神的文化培训品牌核心竞争力,在南繁精神育人中提高品牌知名度。

3.3.3 南繁精神融入萍乡制种企业运营宽度萍乡制种行业发展模式多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公司为龙头、制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制种专业户为基础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农户成为萍乡制种业稳步扩张的重要基石,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好南繁故事,使当地农户成为南繁精神的追随者、传承者。扩大湘东现代农业产业服务团的影响力,注重南繁精神元素融入萍乡企业运营管理,培养出更多的实干家,让南繁精神得到更好的发扬与永远的传承。

3.3.4 南繁精神融入湘赣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湘赣红”品牌是经湖南和江西两省主要领导联席会议确定、两省共同打造的覆盖湘赣边区全域农副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讲好“湘赣红”品牌故事,将南繁精神作为湘赣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共同话语体系,增强湘赣边现代农业合作的黏合性,提升湘赣边现代农业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与规划发展进程中,将南繁精神有效融入湘赣边区域农业合作发展规划,将有助于湘赣边现代农业产业加速发展。

3.4 坚定党建引领的南繁道路萍乡南繁育种是一部不屈不挠的农民创业史,也是一部不甘落后的幸福奋斗史,更是一部党建引领的产业发展史。加强党建引领是萍乡南繁育种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是孕育湘东南繁精神的底色。

3.4.1 党建引领湘东南繁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利用湘东南繁特色产业及其多年沉淀的南繁文化,积极以党建推动湘东腊市镇、排上镇、东桥镇、麻山镇等筹建集科研育种、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科普展示于一体的湘东南繁特色小镇,力争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湘东硅谷”,实现湘东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

3.4.2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以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以水稻制种产业做大做强为基础,带动当地农民的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实现家门口就业。将党建引领融入到从“散户单干”到“抱团发展”的经营方式转变、从“带动当地”到“回馈本地”的理念转变、从“解决温饱”到“粮食安全”的内涵转变、从“人工授粉”到“机械化”的技术转变、从“量变”到“质变”的方向转变等新的思路与思维上来,擦亮“水稻制种之乡”品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萍乡市应大力弘扬南繁精神,在推进萍乡种业全链条衔接、全要素提升过程中,积极推进种业创新国际合作、大力支持和推进种业创新中积极融入南繁精神元素,继而形成具有萍乡特色的南繁精神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萍乡制种业在全国种业界的影响力,壮大萍乡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为萍乡制种大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萍乡市萍乡制种
<读迷作品>
“FM系法”破解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难题
萍乡开放大学:为推进“五区”建设贡献开大力量
“2021萍乡十大品牌企业2021萍乡十大品牌人物”“2021萍乡名牌产品认定”终评会顺利召开
山东:全面实施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政策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制种:受益行业政策推动
萍乡市2016年疑似肺尘埃沉着病病例分析
江西省萍乡市大众体育健身的现状调查研究
萍乡市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