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抗稻瘟病杂交中籼早熟新组合U早优548的选育

2022-11-17晏承兴卿明敬李承端邱诗春

中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区域试验

晏承兴 卿明敬 周 静 陈 夏 李承端 卿 晨 邱诗春

(1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 404155;2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199)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约有7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可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预测,到2025 年全球水稻产量需要达到8 亿t才能满足世界人口增长的需要[1],杂交水稻的推广与应用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了粮食安全。杂交水稻在产量、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等方面与常规稻相比表现出明显优势,推广高产、优质、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品种,不仅能使水稻高产、稳产,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2-4]。重庆三峡农科所种子开发公司采用自育的不育系U 早1A 为母本,以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蜀恢548 为父本,育成了新组合U 早优548,该品种具有抗稻瘟病、高产、抗倒伏、适应性广等优点。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母本不育系U 早1A 是重庆三峡农科所种子开发公司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于2008 年春季以Y58S 作母本、D84B 作父本杂交,2010 年春季在F4中选择优良单株与具有D 型不育细胞质的川农1A 测交,经多代择优回交,于2014 年春季决选,初步命名为万早1A。2019 年通过重庆市技术鉴定,定名为U 早1A,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好、育性稳定、配合力突出、抗性强、米质优等特点。

1.2 父本恢复系蜀恢548 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于2010 年春季以成恢3203 作母本,以优质抗病恢复系华占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同时进行田间稻瘟病抗性鉴定,于2014 年育成的高配合力三系杂交稻恢复系。2017 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2018 年为F14,该恢复系遗传性状稳定,农艺性状一致,抗稻瘟病。

1.3 选育过程U 早优548 是重庆三峡农科所种子开发公司以不育系U 早1A 为母本、恢复系蜀恢548 为父本配组,于2014 年春季在重庆万州、秋季在海南陵水进行双列比较试验;2015-2016 年复测并进行多点品比试验,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倒伏、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等优点,组合定型,命名为U 早优548。2017 年参加重庆市中籼早熟组水稻区域试验,2018 年续试,2019 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2020 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稻20200026。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U 早优548 属早熟三系杂交中籼组合,苗期长势旺,分蘖力较强,株型较松散,穗层整齐,剑叶较长、硬、斜,叶鞘绿色,稃尖和柱头无色,谷粒金黄色,中长粒型,落粒性中,成熟期转色好。全生育期158.8d,生育期变幅138~179d,比对照万优80 长0.4d;株高99.6cm 左右,穗长23.9cm,有效穗数253.5 万/hm2,穗粒数161.2 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7.7g。

2.2 米质表现U 早优548 于2017-2018 年参加重庆市水稻区域试验,由重庆市种子站统一送样检测,品质指标分别为糙米率81.4%、82.4%,整精米率57.7%、73.0%,长宽比3.4、3.1,垩白粒率13%、3%,垩白度2.5%、0.4%,胶稠度85mm、78mm,直链淀粉含量14.1%、13.9%,普通稻。

2.3 抗性表现2017-2018 年参加重庆市水稻区域试验,统一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叶瘟3 级,穗瘟发病率14.7%~22.0%,穗瘟发病率病级5 级,穗瘟损失率2.9%~4.0%,损失率病级1 级,综合抗性指数2.5级,综合评价3 级,中抗稻瘟病。

3 产量表现

2017 年U 早优548 参加重庆中籼早熟组水稻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11t,产量变化范围7.24~9.66t,与对照万优80 相比增产4.10%,居第6位,增产点率100%;2018 年续试,平均产量8.32t,产量变化范围7.81~8.80t,与对照万优80 相比增产4.20%,居第4 位,增产点率为75.0%;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22t,与对照相比增产4.15%。2019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6 个试验点每hm2平均产量为8.61t,与对照神9 优25 相比增产8.55%,居第1位,增产点率达100%。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早播U 早优548 适宜在重庆海拔800~1100m 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播种,稀播、匀播,每hm2大田用种量15.0kg,秧田面积要足,土要肥。秧龄45d 左右,即秧苗3 叶1 心期喷施多效唑750g,并且施尿素75kg,以后每10d 追施1 次,每次施尿素60~75kg,以达到培育多蘖壮秧的目的。

4.2 合理密植栽插规格为16.7cm×26.7cm 或宽窄行(行距20.0cm、33.3cm),每穴栽插2 株谷苗,每hm2插足基本苗90 万~120 万株,保证有效穗225 万~245 万穗,同时争取大穗。

4.3 科学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底早追。每hm2施用腐熟有机肥7500kg,氮、磷、钾合理搭配,施N 150~180kg、P2O5105kg、K2O 120kg。磷肥全部以底肥的方式施入,氮、钾肥基肥和追肥比例为6∶4,分蘖期、穗期追肥比例为3∶1,若穗期秧苗长势旺,可不追肥。返青期田间保持寸水深度,分蘖期保持浅水,苗够时及时排水晒田,孕穗抽穗期田间保持浅水,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收获前7d 断水,若天气晴好,可适当延期收获,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保证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

4.4 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根据病虫害预报及田间实际情况,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适期播种,确保花期相遇播差期调节应以叶差为主,时差为辅。父本蜀恢548 第1 期4 月上旬播种,第2 期8d 后播种,2 期每hm2播种量均为3.75kg;母本U 早1A 应于20d 后的4 月下旬播种,此时与1 期父本叶差5 叶左右,母本播种量30.0kg。

5.2 适龄移栽父本7~8 叶龄移栽,母本6 叶龄移栽。厢宽2.3m,单行父本,父母本行比1∶10~12,间 距26.7~33.3cm。父 本 株 距23.3~26.7cm,2 期父本相间栽植;母本每穴2~3 株谷苗,株行距16.7cm×19.2~23.0cm。

5.3 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减氮增磷、钾,施足底肥,在栽秧前5d 整田时,每hm2施过磷酸钙450kg、碳铵375kg、氯化钾90kg、锌肥45kg。为了培育强大的父本群体,在父本移栽后5~7d,每hm2条施尿素75kg,移栽后18~20d 用尿素90kg、过磷酸钙225kg、氯化钾60kg 混合泥土做成混球肥,深施于父本两穴间,确保父本早分蘖、多分蘖;母本栽后5~7d 追施尿素75kg,确保植株稳健生长[5]。

5.4 喷施“920”和人工辅助授粉U 早1A 对“920”敏感性较差,因此应适当增加“920”用量。在花期相遇的情况下,母本抽穗10%时,每hm2父母本同喷“920” 90g,抽穗30%~40%时,喷施270g,第2 天喷施90g,第3 天喷施60g。在父本开花散粉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于每天上午10:00-12:00 之间每隔20~30min 进行赶粉,每天赶粉3 次,持续10d左右[6]。

5.5 去杂保纯,及时收获去杂保纯需贯穿整个生育期,分蘖期根据父母本植株性状特点及时除杂;喷施“920”前后对父母本彻底去杂;赶粉期间每天清除花药饱满金黄的杂株;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成熟时再仔细去杂1 次,杂株率控制在0.05%以内。80%母本籽粒成熟时及时收割,单收、单储,防止混杂。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区域试验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GGE双标图分析在糯高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