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实践
2022-11-17孟津区农业农村局石凤涛高许花
孟津区农业农村局 石凤涛 高许花
孟津区地处河南省中西部,辖4 个街道、10 个镇、272 个行政村(社区),面积838.7 km2,总人口55 万,其中,农业人口43 万。自入选国家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后,孟津区坚持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钉钉子”“啃硬骨头”的精神,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紧密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安排,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位推动把稳“方向盘”
1.提升政治站位。成立由孟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孟津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并由区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孟津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精干人员组成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全区改革试点工作。
2.建立研判机制。建立“周例会、旬调度、月盘点”和重大问题随时会商的集体研判机制,定期研究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3.定期督导调研。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专题会、现场会推进相关工作,开展实地督导调研30 余次,有力推动了宅改工作有序实施。
(二)摸清家底下好“先手棋”
1.夯实数据基础。按照“区镇主导、村级主体、第三方配合”方式,对全区272 个行政村(社区)全面覆盖,入户开展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全面摸清全区宅基地规模、布局、利用状况,所有权等基础信息。
2.夯实群众基础。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发放宣传画、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八不准”宣传音频等方式,做好政策解释和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3.夯实规划基础。坚持规划引领,结合村规布局,全域推进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截至目前,孟津区已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三)蹄疾步稳蹚出“新路子”
坚持以宅基地改革为突破口,破解制度体系、规范管理、空间资源等诸多难题,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1.完善制度体系,破解制度难题。在多次深入镇村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出台《孟津区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孟津区宅基地“三权分置”实施方案(暂行)》等12 个农村宅基地改革配套政策,内容涵盖确权颁证、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自建房管理、资格权认定、盘活利用、有偿使用和退出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宅改制度体系。
2.全域搭建平台,破解管理难题。坚持高新技术赋能,应用地理信息、卫星遥感、导航定位等空间信息技术,利用农村宅基地信息基础信息调查成果,建设“孟津区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宅基地一张图”“盘活利用”“联审联批”等6 个模块,形成信息“一张图”,管理“一条链”,监测“一张网”,初步实现宅基地业务数字化管理。
3.严格规范管理,破解改革难题。坚持“区级主导、镇级主责、村级主体”的原则,重点把握资格权认定、有偿使用、盘活利用等几个改革关键环节,做到改革政策、村庄规划、成员身份、申请流程、资产资金等5项信息全公开,探索孟津区改革路径。截至目前,孟津区共开展98 000 户411 600 人的资格权认定工作,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560 宗,面积96 320 m2,集体经济年增加收益408 万元,农民收入年增加550 万元。
(四)注重结合改出“新气象”
1.结合宅改发展集体经济。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规定范围内通过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乡村产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如白鹤镇铁谢村出租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业态,2021 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0 余万元。
2.结合宅改推进村庄提升。利用废弃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改建图书馆、村史馆等168 宗,面积29 400 m2,极大地提升了村庄整体环境。如小浪底镇明达村结合宅改整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将原来的20处废弃地建成小游园2 个、文化活动广场3 个,总面积7 200 m2,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3.结合宅改推进乡村治理。结合“三清两建”,充分利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厘清村“两委”与集体经济组织关系,完善村民小组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行宅基地所有权程序,明晰村组权利义务。目前,全区272 个行政村(社区)均已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宅改协调理事会,探索在村集体设立专门议事机构推进重大改革机制。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宅基地监管难度大
宅基地私下交易问题普遍存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督管理作用发挥不足,基层执法职责和力量薄弱。目前区、镇、村三级宅基地执法力量配置不到位,导致宅基地监管力度不足,宅基地违法查处问题多、难度高、阻力大、效果差。
(二)群众思想观念守旧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但是受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束缚,群众对宅基地退出、利用等工作持等待、观望态度,对本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决心和政策持久性信心不足,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历史遗留问题种类多
经统计,孟津区各个乡镇(街道)均存在“一户多宅、超占面积、未批先建、违规审批”等各种类型的历史遗留问题,农村宅基地信访案件也时有发生。历史遗留问题形成原因主要有:继承房屋、建新不拆旧、宅基地取得后丧失成员资格、非集体成员私下买卖宅基地、统计测量错误、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管不严等。
三、解决对策
(一)基础工作上再加压
持续加大四项基础工作推进力度,加快推进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及“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不断夯实改革基础。制定历史遗留问题相关处理办法,按照“尊重历史、审慎稳妥”的原则,按照不同时期,区分不同情形,采取不同方法,疏堵结合,妥善处理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确权登记过程中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
(二)系统建设再完善
深化拓展孟津区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统,持续加快推进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成果入库工作,不断优化管理系统六大板块,建设集基础数据管理、审批办理、执法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宅基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数据更新,资源服务,审批流转,全程监管,动态更新”的管理闭环体系。
(三)盘活闲置再探索
对孟津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具有特色的村庄,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方式。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着力将农村建设用地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为农村招聚人才、人气,为产业、资金提供落地平台,改变农村人口只出不进的现象,从而实现人才、产业、资金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
(四)试点扩面上再突破
在先行试点成果较为成熟后,适时推动试点扩面,形成“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格局,充分释放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潜在价值,培育符合孟津区实际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