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视角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分银行的建设研究
2022-11-16陈晨
【摘要】本文从产业学院视角,对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分银行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产业学院视角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分银行的建设策略,提出应以学生为本加强宏观指导,创建独立单位并统一学分认证标准,突出人才培养以构建多元服务学分管理平台等对策。
【关键词】产业学院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 人才培养 学分银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7-0102-04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社会为根本宗旨,逐步走向产教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持续保持良好的教育产出,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其中,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酒店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现代酒店理论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为满足新型人才培養需求,高职院校需转变培养理念,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产业学院模式是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模式创新,是中国的产教融合方案。立足于产业学院的发展经验创建的高校学分银行,是搭建高职院校与酒店有效沟通桥梁,实现高校、学生与酒店“三赢”的有效路径。
一、产业学院与学分银行之间的契合点
(一)目标协同:落脚于高素质人才供给
产业学院与学分银行的发展方向都是为了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才培养是产业学院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学院必须坚持的标准,多元主体有效参与是产业学院良性发展必备的条件。设立产业学院的目的是帮助个人迅速获得工作技能、拓宽发展空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产业与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全面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深化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二是对学生实施联合培养,打造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打造“双师型”共享团队,保障师资力量,通过相互聘任、相互学习的方式使先进的科研成果共同辐射企业和高等教育;四是实施开放共享,多元实践基地的创设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五是实行就业联合管理,学校和企业协作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学分银行的建设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的多元学习,整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休闲娱乐学习,通过学分银行这座“立交桥”,把学校与企业连接起来、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连接起来、课程与技能等级证书连接起来、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连接起来,促使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总的来说,各地实施学分银行的目的与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学分银行的实践推动学校的改革,学生可以在不同校区自由学习,充分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我国的学分银行借鉴了欧洲的学分转换形式,希望借此实现高等教育机构、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提高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缩短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时间。二是部分高校在校园内部实施学分制,以满足学生学习多种课程的需求,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三是部分行业或高职院校构建学分银行,目的在于实现高端人才的“套餐式”培养。所以,学分银行的核心是突破行业、地域、院校之间的界限,充分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
(二)机制协同:基于校企深度合作
产业学院的发展依赖于企业与学院之间打破合作壁垒,构建两者的友好协作关系,以共建二级学院为依托,院校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制订人才培养、教师互聘、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相关制度,确保学院建设的高起点。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为产业学院推出“1+X”证书课程,实施书证试点项目,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在此背景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和专业的融合路径,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学分银行的设置灵感源于银行储蓄工作。学分银行的构建需要企业的支持,其学习成果的检验也要有企业的参与,学分银行汇集了学习者多方面的成绩,尤其是那些在非正式学习场所获得的成果,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最终获得学术证书以及资格或奖励。这种极具创造性的举措不仅可以促进和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终身学习,还可以用统一的标准量化学生的学习经历。而且开放不同的教育形式、整合不同的教育资源,也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需要克服的一个重要障碍。
由以上分析可知,产业学院建设视角下创建学分银行具备可行性和必要性,能够提升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在建设学分银行时要注重利用产教融合的良好基础,把握好人才培养提质和畅通校企合作机制两个关键点。
二、产业学院视角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分银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分转化存在困难
与产业学院相比,学分银行的优势是能够实现学分的无差别积累。相较于产业学院的教学方式,学分银行的灵活性更大、包容性更强。但是在实践中,学分银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积累什么样的学分”或“什么样的学分可以进行互相转化”。在高职教育领域,有很多学习资源散布在校外,学生在各种培训中确实取得了一定学习成果。具体到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其学分有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仅在实践环节,就包括系统的服务和完整的信息素养训练,涉及的环节多、内容复杂。学分银行需要有一套能打破学科限制、区域限制、学校限制的学分通兑和换算体系,这是实现高职院校无差别教育的重要制度保证。对学生积累的学分应该如何认证、存储和积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高职教育的学分类型既包括院校内部的成果,也包括院校内外机构之间学分的转换,还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与企业实地训练之间的转换,以及学校教育水平与企业实习经验之间的转换。在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企业已经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学习、师资培训、学生实习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学分银行这一新的制度如果缺乏标准将打乱成熟的合作模式。事实上,在我国的东部地区,有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实施了学分银行管理制度,拓展了校际选课、学分互认等工作,但是少有高校取得极佳的效果。追根溯源,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是在严格的招考制度和学籍管理模式下,难以实现学生的自由流动。如何解决制度方面的问题,这仍然需要人们花时间去探索。
(二)缺乏统一的学分认证标准
系统性是学分认证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遵守的原则。目前,学分认证的标准缺乏系统规划。在高职院校中,具体的学分认证既受国家课程标准的影响,也跟院校的办学实践密不可分,这就造成了各个院校之间在学分认证细节内容上的不统一。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客房、前厅、餐饮、信息管理等领域,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学生的学习经验无法量化。总体而言,我国大多数高校要构建学分银行还要在学分认证标准和体系上作出更大努力,以改变当前制度建设碎片化、随机化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所制订的学分标准只与本校学生的实际和发展需求相契合,校际的学分互认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另一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所进行的学分互认探索工作仅适用于部分专业,尚未得到社会机构和各类型企业的普遍认可。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要争取高职院校广大学生积极注册和使用学分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管理平台建设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学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一般来说,学分银行的信息处理平台要负责以下工作:一是录入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学分;二是对收集到的学分进行转化与利用;三是量化数据,为高职的教育改革提供可靠基础。但是,当前部分院校在建的学分管理平台功能大多局限在信息的查询、收录等方面,且网站普遍缺乏维护,效率极低,尤其是数据利用不足,无法深入指导学生以及优化学生学习路径,导致信息管理平台沦为积分存储的数据库。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缺乏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平台功能不完善、服务性能差,降低了高职学生和企业使用学分银行的需求和热情。
三、产业学院视角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分银行的建设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加强宏观指导
高职院校应了解学生对学分银行发展的期望和对学分银行的深层次需求,包括认证类型、交换方法和学习成绩目标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只有了解这些深层次的需求,才能辨别学生需求最多的服务类型,关注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最终满足政府在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宏观需求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微观需求。建构于产业学院基础上的学分银行,需要更全面、系统的制度支撑,以确保其规范运行。高职院校首先要保障政策供给精准发力,完善学分银行的宏观指导策略。学分银行是否具备规范的学分转化程序、周密的制度安排,与宏观政策的指导密不可分。在新的学分认证工作中,应注重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连接,贯彻终身教育的原则,以学分为纽带衔接多种教育形式,统一成果认证形式和评价指标。在宏观政策设计中应建设标准统一的资格认证框架,首先供给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和资格框架,能够实现学分的认证、积累与互换,实现多种教育资格的互通。在此框架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之间可以实现互换、互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自主调整学习内容,逐步完成学业。此外,资格框架的建立还应规范社会上多种课程和培训,保证学分互换体系内的教育类型具备一定水准,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同时简化学习者的任务,明晰其成长路径,确保学习质量。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酒店逐步走上品牌建设之路,主打更加优质的服务,力求提升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学分银行建设的相关内容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框架内进行完善。此外,在政策出台之前,应采取措施进一步界定参与主体、学分标准的制订程序和方法、学分积累和转换规则等基本问题。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则要进一步改革学籍制度,强化其信息归档功能,弱化其身份管理功能。
(二)创建独立单位,统一学分认证标准
建立学分认证标准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大型企业乃至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协调,还需要一些系统标准和实施规则,以明确主要的学分认证标准。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学分银行的管理主体与现有的校外部门职能并不匹配,应当专门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该部门的建设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备独立的第三方身份;二是在所属行业中拥有话语权。前者可以保证学分认证制度的可信度,后者可以确保学分银行的可行性。以韩国为例,其在1972年成立了由财团支持的教育发展研究所,该机构与高校或行政部门没有任何联系,具备以上所述的两大特点。
首先,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可以成立由行业协会、业界精英、校内教师所组成的学分银行发展研究机构,由其制订详细的学分认定、转化、考核标准。该机构的基本职能是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行政归属上属于第三方独立身份。这一机构的成立可以保证单位的独立性和可靠性,同时具备行业内的权威性。其次,要推进系统的学分认定标准建设,学分银行的学分应具备全地域性,突出学生的发展性。学分成果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体系。同时,逐步将学分认证范围扩大到成人教育、自主学习等领域,以保证学生的多元发展和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全地域覆盖的目的是增强学分认证的适用性。在标准建设中应确定以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三维目标的成果界定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多类型的学习成果,在各个成果之上划分单元,并为单元赋分,为后续的考核和认证工作提供便利。同时,在认证中应突出学分的主体地位,最终证书的颁发以学生积累的分数为准。最后,教育部门也应审时度势,在汲取地方优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不同地区高职院校提供可行的一般性学分银行建设制度,逐步完善超地域学分银行的建设,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制度。
(三)突出人才培养,构建多元服务学分管理平台
现有的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普遍存在功能模块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建设主体将管理平台视为单纯的数据存储空间,未充分开发其功能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化平台时要转变理念,在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综合性学习共享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应包括信息公开、学分申请、认证与转化管理、终身档案调阅、学习规划、职业发展等,能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在开发系统和设计功能模块时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使学习者能够自主、便捷地使用系统,真正做到为学习者服务。各地都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域需求和学生实际完善平台功能。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学分管理平台应以理论知识、技能成长、能力发展为基础构建学习模块,其中,理论知识主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素养成长,技能成长则主要发展学生在前厅、餐饮、客房等传统和数字化管理方面的技能,能力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管理能力、前瞻能力等。应依托学分互认和多方联合实施学分的判定与考核。依托不断提升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信息化技术,构建多元服务学分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智慧管理,推动产教融合与学分银行向深入发展。
新时代实施学分银行制度是深化教育改革、学院教育的重大工程,能够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助推市场经济变革。当前,部分高校已具备实施学分银行的管理基础,初步构建了信息化平台,但在具体运用和学分转化方面缺乏具化的制度指导,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改进教育、拓展评价主体、规划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实施自上而下的工作变革,构建高效、科学、完善的学分银行,使其能够助推高职院校新型产教融合模式的升级。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实现酒店日常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融合,其中涉及多个环节的融合操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产业学院视域下学分银行的建设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在项目指引、多元教学、科学评价和持久发展的教学支撑下实现更大的发展。相信在产业学院与学分银行的协同发展下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实践能力的发展,构建立体化的职业教育,使高职教育能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金秀,周红利.产业学院:中国特色产教融合的组织创新[J].职教论坛,2021(4).
[2]成宝芝,徐权,张国发.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
[3]郭富强.学分银行支持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
[4]朱海燕.高职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现实困难及解决对策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
[5]李萍,王琼,徐红慧.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4).
[6]王聪.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财富时代,2022(2).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产业学院跨专业深融合‘旅游+’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21A04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晨(1981— ),研究方向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