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经济最优化”为例

2022-11-16陈单单

经济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经济数学考核思政

●陈单单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有效挖掘课程思政的“触点”,贯彻和执行“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挖掘《经济数学》学科中独特的育人“触点”,助力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本文挖掘新冠疫情中全民抗疫的数据和典型经济案例作为思政元素,融入《经济数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并以“经济最优化”项目为例进行了课程设计。教学效果表明,这种思政内容和课程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分析

《经济数学》是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经济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由于受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64.5%的高职学生怕学厌学数学类课程。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准确贯彻课程思政改革精神,怎样使得内容具有针对性,是高职相关专业需要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三、课程设计

(一)思政目标

本教学内容选自《经济数学》中项目五:经济最优化。采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数学》(主编:张又才、陈单单,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版次:2017年8月第1版)。

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以致用、责任担当、理性思维”的《经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

(二)设计思路

在本项目教学中,以经济应用为切入点,以最优化为标准,以知识基础、专业应用、综合素养为三条主线并行展开,从而实现“知识—应用—素养”的全过程教学

四、课程实施

本项目实施按情境导入、探究交流、提炼巩固、总结拓展四个环节展开。

(一)情境导入,实现人人喜欢学——教学内容问题化、项目化

结合“经济最优化”项目,设计不同的情境导入,以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

任务1:函数的单调性与凹凸性,教学内容分为:(1)函数的单调性,其中思政元素为职业素养、理性思维;思政目标为宏观了解股票知识,引导理性分析,倡导科学投资理财观念;情境导入设计以引入股票曲线的案例,分析股票的涨跌现象。(2)函数的凹凸性及拐点,其中思政元素为学以致用,责任担当,理性思维;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类比的推理能力,学以致用,担当意识;情境导入设计为:①怎样定量描述衡阳市2008年—2020年房价增长曲线图?②由函数拐点联想到疫情拐点、经济增长拐点、房价增长拐点等等。

任务2:函数的极值与最值,教学内容分为:(1)函数的极值,其中思政元素为学以致用,责任担当,理性思维;思政目标为树立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强烈自信、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情境导入设计以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中美两国从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4月13日确诊人数数据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曲线特征讨论。(2)函数的最值,其中思政元素为学以致用,责任担当,理性思维;思政目标为激发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探寻问题求解的数学渴望;情境导入设计为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设计教学情境。(3)最值在经济中的应用,其中思政元素为学以致用,责任担当,理性思维;思政目标为形成信息素养和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理性思维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情境导入设计为:①怎样确定面包的价格使得利润最大化;②易拉罐的设计问题。

(二)探究交流,实现个个学得会——运算过程工具化

以问题、项目为导向,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分组探究交流、构建模型,体验实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超级计算器进行运算及导数计算,明显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问题的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炼巩固+典型应用,实现处处有数学——教学目标技能化

(四)总结拓展,因材施教,实现时时有老师——教学组织信息化

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总结归纳,并画出思维导图,如函数的最值。教师将课后拓展内容发布到云课堂平台互动区,老师和学生在平台上交流互动,教师在平台上评阅学生上交的课后作业,根据平台数据分析,针对本项目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推送基础关题目,未过基础关同学线上学习,小组帮扶,教师答疑多次闯关。通过课后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体验,并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不断探索。

五、课程评价

实施过程评价与考核,包含课前学习、课堂考核与课后拓展三部分。

(一)课前学习

指在线课程中学习任务点(包括:微课、课件、思政园地-数学文化,课前预习小测试)的完成情况。课前学习的考核方式为视频、文档、学习数据,考核主体为学生,考核分值占比30%,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合格三挡。优的标准为:顺利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点、且预习小测试在86分以上;良的标准为:及时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点、且预习小测试在70~85分;合格的标准为:基本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点、且预习小测试在60~70分。

(二)课堂考核

指学生出勤、上课纪律、课堂参与度和课中练习(小测)、分组任务、实践操作等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课堂考核方式为考查、小测试、主题讨论,考核主体为教师,考核分值占比40%,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合格三挡。优的标准为:仪表端装.待人礼貌、全出勤.无迟到、早退,上课纪律好、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完成老师的提问题和练习,且准确率高,主动与同学合作探究,帮助不会的同学;良的标准为:仪表端装、待人礼貌、出勤率较高、偶尔迟到早退、上课纪律好、参与课堂问答、回答问题表现好;合格的标准为:仪表端装、待人礼貌、无故旷课二次以内,基本完成课堂作业、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课堂考核项目。

(三)课后拓展

指在线课程中发布的课后作业、案例拓展学习、小组汇报,或参加数模协会、数模小论文等项目。课后拓展的考核方式为作业思维导图,考核主体为教师和学生,考核分值占比30%,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合格三挡。优的标准为:掌握好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最值的相关知识,能独自分析、建立经济函数模型,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经济最优化问题,并能借助软件进行正确计85~100分;良的标准为:基本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最值的相关知识,对相关经济问题能作出基本假设和分析,建立经济函数模型,会使用软件进行基本计算计75~84分;合格的标准为:在老师.同学帮助下对简单经济问题作出假设、分析,能利用软件进行科学计算计60~74分。

六、教学反思

(一)分组引导学生对股价波动的分析,教学过程中无形融入思政,初步了解股票知识,引导理性分析,倡导科学投资理财观念。以“发现→探究”为主导,在“诱思探究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平台展示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较好。

(二)知识拓展中通过听取中美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中国抗疫成果的探讨,加深学生爱国热情。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学生课后评价正面而积极。

1.诊断。(1)利用职教云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共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改进。(1)从学生的身边发生的案例出发,引发学生共鸣,改进教学方法;(2)教师利用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分小组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讨论,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经济数学考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建设的探究
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