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研学旅行实施问题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例

2022-11-16邢慧宇张宁驿顾成林

经济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佳木斯研学旅行

●邢慧宇 张宁驿 顾成林

一、红色研学旅行概述

(一)研学旅行含义

研学旅行,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组织的一种将研究性学习与旅游文化体验相结合的学校活动[1]。研学旅行,是指根据近现代以来我国教育方针对中国古代游行文化的更深入的研究发展和创造。它重点面对广大中小学人群,意在训练学生的生活技巧,提高团体意志并培养其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辅助课堂教学来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

(二)红色研学旅行含义

红色研学旅行是一种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研学旅行活动[2]。它是传播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有非常深厚的教育意义,在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文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促进了青少年的德育发展和价值观树立,使其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统一。

(三)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生逐渐发展集体旅行,集体食宿,从校内课堂走向大自然和社会的研学旅行活动,红色研学旅行也凭借我国政策的支持鼓励逐渐成长壮大。但目前红色研学旅行尚未形成标准体系,并且出现在开展中缺乏设计、活动体验性匮乏的现象。所以未来还需开发研究,使红色研学旅行向更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红色文化资源

(一)佳木斯地区资源概述

佳木斯地处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南岸,拥有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是典型的农业城市[3]。在我国近代以来的革命战争过程中占据了极特殊的地位,有着“北方红色革命摇篮”美名的城市。它的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例如,以“东北小延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展现其在革命时期重要战略地位[4],书写了中国红色历史的壮丽篇章。

(二)佳木斯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小学研学旅行位置分析

当前,佳木斯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东北革命时期的象征,也在我国红色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据统计,佳木斯地区现有省级以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个,市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8个[5]。大批遗址遗迹散乱不均衡分布于佳木斯地区的各个市县,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集编辑功能、查询与分析功能等将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与佳木斯地区所有中小学校,公路线、铁路线以及周边医疗、餐饮等服务分布全部综合于同一地理信息系统中,有利于教育部门及各中小学校教研人员分析并设计出最适合的研学旅行路线。

本项研究主要针对对象是佳木斯地区中小学生,根据数据统计,佳木斯共有小学119所,普通中学128所,因此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成为重点问题。将佳木斯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见表1,清晰明了地看出各遗址遗迹等的位置,以便于各学校权衡学生学习预期结果、学生的身心特点、校内教学与校外研学旅行课业及时间安排等开展研学。

表1 佳木斯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表

三、现存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的问题

(一)红色研学旅行路线开发设计短缺、无序

从目前来看,各地区大多数的研学旅行资源都散落分布,并未经过系统的整合和设计,导致研学旅行在长期发展和活动种类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红色研学旅行是研学旅行中的一部分,所以在红色研学过程中研学路线的开发设计也受到很大局限,大致呈现出路线少,内容老旧等现象。同时也存在研学活动内容为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与观光旅游无实质性差别,缺少针对中小学生研学的教育性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二)红色研学旅行开展形式单一,教育实效性不足

随着教育部等部门文件的出台,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逐渐开展起来[6]。但由于各种因素,有的研学旅行的形式则出现了套路化。为了教育的实效性,红色研学旅行的整体设计需要达到教育学生的预期效果[7]。由此固定化、形式化的研学旅行套路失去了地域特色,使红色研学旅行的教育实效性不足,事倍功半。目前佳木斯地区红色研学旅行在实施方向、整体设计等都有待加强。由于研学旅行过程中大都是将知识直接灌输进头脑,而很少有学生发挥主体性来主动探究,所以也无法体会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殊内涵。

(三)红色研学旅行开展针对性弱,未从现实出发

首先,红色研学旅行选区的地点如展览馆、烈士墓园等地区的物品陈列设计大多数是为领导干部、中老年人等对其感兴趣的成年人设计,专门为中小学生研学的场所建设稍显欠缺。虽然研学旅行过程中讲解者可能熟悉旅行地的知识体系,但是他们讲授的与学生真正需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也是相差甚远的。

其次,根据教育部《意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8]。现阶段中小学生学生几乎为“00后”和“10后”,生长环境安逸和平,他们的父母也大多为“80后”,未经历过战争革命岁月,对红色文化也仅停留于书本。现今一部分红色研学旅行的内容设计及总体规划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发展和年龄特征,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红色文化学习的热情。

四、佳木斯地区红色研学旅行的实施策略

(一)整合地区资源,设计特色红色研学旅行路线

设计具有佳木斯地区特色的红色研学旅行路线,可以将地区内各种不同主题的旅游景点结合起来。不同景点之间相互搭配,既可以深化红色研学的主题,还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利用最大化。根据中小学生学习特点和教育部建议,以2日左右的研学旅行线路为宜[9]。如表2中的几条线路包括了佳木斯地区的主要红色基地,可以坚定中小学生信念,培养公民爱国情怀,坚守高尚情操[10]。

表2 佳木斯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实施路线设计

(二)创新研学旅行形式,增强体验性和教育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21世纪的红色研学旅行也要从单纯观赏聆听转变成与之更为深层次的互动。所以通过联络研学基地和旅行机构来实施红色研学时,需遵循中小学生学习规律和发展规律,要抓住中小学生其崇尚新奇、追求创意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趋势来进行设计研学产品。

红色研学旅行主线为地区化红色资源,激发学生研学旅行探究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意义。如依靠赵尚志、冷云等抗战英雄的故事再现当年老区人民抗战的情景,组织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穿军装,拍军照,扛步枪”等活动。运用地域特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红色文化印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增强研学旅行的体验性。

(三)开发针对性强、多样化的红色研学旅行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11]。在保证红色主题不改变下,将红色研学旅行与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设计活动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比如将红色研学旅行与自然科学研学等融合起来,让中小学生在研学中既能感叹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也能感受社会主义的精神面貌。例如,在佳木斯市开展研学旅行中把汤原县抗联遗址与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两个景点结合起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相融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12]。

根据研学旅行目标主题和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注重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培养,从而充分体现出当地红色精神的内涵,深刻地践行研学旅行的真正内涵。因而研发出适应各年龄段学生的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很有必要。比如小学生的爱玩闹,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所以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可专门为他们设计讲革命故事、革命人物事迹扮演等方式;但对于中学生来讲,中学不仅是学习知识关键期,还是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故对于中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时要注重促进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

五、结语

红色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牢记共产党人光辉业绩的有效途径。随着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的开展,佳木斯作为红色革命地,探索具有地区特色的研学旅行方案[13],为提升当地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提供有效途径,更能够为促进佳木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根据现有问题,笔者认为佳木斯地区应当积极协调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掘佳木斯红色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让更多中小学生领悟佳木斯红色精神文化内涵。综合上述实施策略,发挥红色研学旅行的深远意义,实现其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佳木斯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浅谈佳木斯站减速顶的应用、管理及设备的专业化维修
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
佳木斯大學张莉莉水彩作品选登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利德华福与佳木斯电机签约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