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2-11-16周菊

智慧健康 2022年24期
关键词:护理学内科思政

周菊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些重要讲话精神对引导教师深刻认识“课程思政践行的必要性”以及“实践层面如何践行”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类课程如何精选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有效设计、如何如盐入水溶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每位老师要关注的重要问题[1]。本文将以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内科护理学为例进行探索。

1 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护士职业岗位性质决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一位医护的职业誓词,更是他们实际工作的真实写照。护士是临床接触患者最密切、最连续的医务工作者,是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生命守夜人,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主力军。因此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育,是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卫生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应从学校抓起,常抓不懈。

1.2 内科护理课程具有“课程思政”的教育优势

内科护理具有服务对象年龄跨度大、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迁延、并发症多等特点,多系统多疾病的护理要点中蕴含较多思政元素,其中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中也涉及较多相关的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相比其他学科,内科护理更容易挖掘出课程思政元素,教师更容易找到职业知识和职业精神融合的衔接点,实施课程思政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为实现内科护理课程思政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又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逐渐成长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合格护士,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内科护理具有的“课程思政”教育优势,将理论知识讲授、实践技能演练与思政教育自然衔接和有机融合。

1.3 内科护理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内科护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既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为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具有优良职业精神人才的需要,更是《内科护理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内在联系的必然要求。将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在提升学生专科护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模式,仁爱、慎独、诚信、工匠精神等综合素养。通过《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护理专科知识,树立安全意识,树立医疗事故防范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发挥《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具备用所学内科护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护理执业中的护患纠纷。

2 《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2]。”因此《内科护理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众多的知识点中挖掘梳理、筛选凝练出铸魂育人相关的思政元素,并将两者的逻辑性、关联点和契合度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课程思政落实是否如盐入水,水乳交融,关系到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理想信念追求和基本价值判断,关系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兼修”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3]。因此深入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核心问题。

内科护理学在确立课程思政目标及重点时,应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及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历史沿革、现状等,将知识传递和价值塑造精准对接,以此确立了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精神三大思政教育主题,再对知识体系中的三大思政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形成以家国情怀、正确价值观、仁爱诚信、科学思维等深度融合内科护理学知识体系的思政元素[4]。教师在授课中,以生动的案例、新闻事实、名人传记故事等为思政传递载体,通过分析、叙事、讨论等方法,恰到好处完成知识传递和价值塑造[5]。其中通过四个自信、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等思政点达到提精神强认同的思政作用;通过思辨能力、奋斗精神、爱岗奉献、社会关怀等思政点达到练担当明事理的思政作用;通过专业热情、精进业务、净化品德、医者仁心等思政点达到培医德净品格的思政作用。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见图1。

图1 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渠道”,只有做好课堂设计,才能将知识传递与价值塑造落地、落细、落实,使课程思政和职业能力培养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拓展内科护理学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使课程兼具知识性和引领性[6]。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课堂建设方案例举,见表1。

表1 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课堂建设方案例举

3 讨论

课程思政的提炼、梳理、挖掘并不是与专业知识的“剥离”,而是蕴含着科学文化底色的思政基因提纯,某一个价值观,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浸染,是空洞无根的,而经过浸染后的分类提纯再加工,则是对教育内容融会贯通后的分类细化推进。

在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护服务水平期盼的背景下,社会对护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专科护理能力、心理知识、急救能力,而且要具备大医精诚情怀和救死扶伤使命担当,具备服务国家和服务患者的意识和能力,以更好地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在“课程思政”时代背景下,为促进护理专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医疗服务,需要将思政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之中,让专业核心课程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将知识传递和价值塑造精准对接,起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7]。因此本研究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展开教学改革设计,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及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历史沿革、现状等,确立了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精神三大思政教育主题,再对知识体系中的三大思政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形成以家国情怀、正确价值观、仁爱诚信、科学思维等深度融合内科护理学知识体系的思政元素,以期能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示范效应,为优化护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究一条实践路径[8]。

教师在挖掘课程思政,并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谨记不为思政而思政,牢记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主线是桥梁,切不可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而是将盐溶于水,自然渗透,启迪学生智慧,将专业知识传授和职业精神养成有机结合[9]。

猜你喜欢

护理学内科思政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