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幼儿园如何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2022-11-16■文/胡南
■文/胡 南
“双减”政策要求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2021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双减”政策的出台,主要目的是把教育场所回归学校主阵地。所以,针对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双减”政策下的幼儿园教育定位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开端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起步环节,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双减”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家长对教育的反思,能帮助更多的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让家长形成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避免教育功利化、短视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双减”政策下,幼儿园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以更好地发挥幼小衔接的承接作用。
二、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的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存在有效沟通不足的问题。幼儿教师与家长缺少有效的沟通,导致很多家长对“双减”政策缺乏了解,对幼小衔接急于求成,盲目到处咨询幼小衔接班,忽视了对幼儿生活、学习习惯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次,很多的幼儿教师不够专业,自身能力水平不够,无法胜任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幼儿教师,如果幼儿教师缺乏幼小衔接专业知识,很容易对幼儿造成不好的影响。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会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但如果幼儿教师自身能力不足,就会造成幼儿的起步水平相对偏低。
最后,很多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够系统,忽视了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忽视了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导致部分幼儿在学习方面仍然停留在幼儿园水平,进入小学后无法跟上学习节奏。
三、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方式方法
(一)家园合作
在“双减”政策下,大量校外辅导机构不再招生,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究其原因,是很多家长不太了解幼小衔接的具体内容,不知道幼小衔接中幼儿需要学什么和怎么学。所以,从幼儿园大班阶段开始,幼儿园可以安排家长参加园内的幼小衔接培训、交流会等活动,邀请往届幼儿家长代表来参加活动,介绍自己的幼小衔接经验,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衔接教育的相关措施,引导家长平时注重幼儿的生活能力衔接、学习能力衔接、行为习惯衔接和自我保护能力衔接,消除家长的顾虑,让家长认识到能力、兴趣、行为习惯等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幼小衔接知识,如清晨小广播、班级微信群、幼儿园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向家长推送相关信息,引导家长认同幼小衔接教育理念,从行动上支持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家长要承担起相应的培养责任,和幼儿园相互配合。比如,幼儿教师会给幼儿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家长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坚持。家长要为幼儿做好规划,立好规矩,让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长期坚持,这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幼儿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小衔接教育的关键力量,是幼儿日常学习的榜样,所以,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幼儿教师的知识要丰富、全面。目前,部分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没有接受过科学正规的幼小衔接培训,未能掌握正确的衔接教育知识和方法。一些幼儿教师会让幼儿学习小学阶段的规章制度,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科知识,认为这种提前学习的做法可以减轻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压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更是要求大班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学习课本知识。这种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会严重打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幼儿教师需要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更要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熟悉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采用符合学龄前幼儿认知水平的手段进行教育,让幼儿能快乐学习,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改善幼小衔接教学方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平时多与幼儿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适时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指导他们学会合作,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助力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强化幼儿教师的岗前培训、岗中培训等,通过各种方法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前沿的幼儿教育方法,多观看幼儿教育专题讲座,掌握幼儿教育的重点,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三)组织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
幼儿教师要组织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的有趣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进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幼小衔接阶段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心理的衔接。幼儿园平时应该多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对小学有新的了解,增加他们的好奇心,这对于幼儿以后升入小学具有正向引导的作用。幼儿是幼小衔接的主体,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对“上小学”这个问题的看法,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疑问,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幼小衔接活动。
很多幼儿对于上小学会产生很多问题,会好奇“我要去哪里上小学”“小学是什么样的”“小学的老师好不好”“小学有哪些课,难不难”。幼儿教师要向大班幼儿介绍小学的相关情况,可以举办课外活动,带领本班幼儿参观本地小学,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环境,还可以在大班幼儿毕业典礼上邀请一些一年级小学生和教师发表演讲,让大班幼儿了解真实的小学生活,并帮助其建立起对小学生活的第一印象,增强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四)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首先,将日常学习与区域游戏相结合。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能自主思考。幼儿教师应该注意平时的教学方式,将幼小衔接学习与区域游戏相结合,引导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学习知识。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认识红绿灯”游戏,让幼儿明白“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也能让幼儿懂得做事情一定要遵守规则。又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图书馆”游戏,让幼儿明白在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内不能大声喧哗,要保持安静,要懂礼貌。幼儿可以通过多种区域游戏掌握多种生活规则,在树立规则意识的同时,也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其次,将学习过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幼儿教师要践行“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解放幼儿思想,促进幼儿成长。比如在教“分一分”这一课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生活情境:周末到了,丽丽家来了5位客人,妈妈拿出一盘水果让丽丽分给客人吃。幼儿教师可以提问:“桌上都有哪些水果?”“丽丽要怎么合理分配呢?”具体形象的画面和真实的生活场景能让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中,幼儿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最后,将学习过程与劳动相结合。幼儿的生活除了学习和游戏,还应该增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平常在家里可以帮助爸爸妈妈洗碗、擦桌子,在幼儿园可以值日劳动,这有利于幼儿升入小学后快速适应小学的环境。
“双减”政策减轻了幼儿的学业负担,并不会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幼小衔接工作不能依赖校外培训机构的超前教育,超前教育只会降低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加幼儿对入学的恐惧,造成厌学情绪。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幼儿园需要承担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一定要正视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的建议,找到解决方法,不断加强家园合作,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优化教育方法,在幼儿园教学中加大力度,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思考方式、良好生活习惯等,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