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户外环境改造的思考与实践
——以“院子里的路”为例
2022-11-16■文/许瑾
■文/许 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户外环境作为一种“潜在性的课程”,对幼儿的学习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改变户外自然空间,让幼儿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互动,我园尝试为底楼每个班级建设家庭式“班级院子”,通过和幼儿共同设计、规划、实践和改造,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院子”。本文聚焦院子里的“路”,对幼儿园户外环境改造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梳理。
一、基于儿童想法,在挖掘中丰富课程资源
倾听是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和幼儿心灵交流的桥梁。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声音,通过午间散步、自由游戏时间、谈话活动等途径倾听幼儿对于环境改造的想法,了解幼儿的意愿,从儿童视角出发,促进幼儿的发展。
经过一学期的打造,笔者所在幼儿园底楼每个班级都建设了家庭式“班级院子”,通过改变户外自然空间、户外游戏环境、户外活动内容和幼儿学习方式,让幼儿深入大自然、与自然和谐互动,并帮助幼儿真正拥有一个自己的“百草园”。底楼的6块场地变成了6个不同风格的院子,有的院子里有池塘,池塘里有小鱼、水草等;有的院子有山坡,孩子们可以在山坡上滑草、滚轮胎等;有的院子有沙池,孩子们可以垒城堡、挖宝藏;有的院子有饲养区,饲养了小鸭子和小鸡;有的院子有舞台,孩子们可以在上面尽情地表演;有的院子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有青菜、萝卜、生菜、葱、辣椒等;有的院子种了很多的花,有郁金香、太阳花、玉兰花等。
院子和院子之间是一堵堵白色的矮墙作为隔断,每个院子之间的草坪成了通往隔壁院子的“路”,孩子们可以自由到达其他的院子进行探索、游戏。冬天来临,通往隔壁院子的“路”逐渐发生了变化,小草长不出来了,草坪开始进入养护阶段。院子里的“路”被“封”了,幼儿不知如何进入隔壁院子游戏。对此,笔者利用这个契机,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引导幼儿探讨院子里的“路”。笔者问幼儿:“草地上的草为什么长不出来了呢?”有的幼儿说:“因为我们经常在上面走来走去,草地被我们踩秃了。”有的幼儿说:“冬天小草就是会变黄的,到了春天就会长出来的。”有的幼儿说:“那我们一直在草地上踩来踩去,到了春天小草会不会还是长不出来呢?”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笔者又请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中雯雯提出:“如果草地不能踩,那我们把草地改造一下,是不是就能成为一条新的路了,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草地会长不出小草了。”其他幼儿纷纷同意了雯雯的想法,开始一起改造院子的“路”。教师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从儿童视角出发,挖掘了“改造院子里的‘路’”这一课程资源。
二、基于儿童视角,在交流中了解幼儿意愿
在晨间谈话中,孩子们开始出谋划策,努力改造院子里原本的“路”。浩浩说:“我们铺条木头路吧!”晨宇说:“可以用沙子铺一条软软的路。”小可说:“我想铺条树枝路。”美美说:“用石头铺呀,会很结实。”雯雯说:“我想用班级里的积木拼一条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于是,笔者鼓励孩子们用画笔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展现他们想要改造的“路”的样子。
画画是3~6岁幼儿表达思想的主要方法,所以笔者确定了以画画的方式来了解幼儿的想法。美美说:“我想用石头铺一条路,因为我们家的院子里也有一条用鹅卵石铺的路。”浩浩说:“我想铺一条木头路,因为我在公园里看到草地上的路就是用木头搭建的。”从幼儿的分享中,笔者发现幼儿的构想来自他们的生活经验,幼儿可以在环境改造活动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基于儿童问题,在调整中增加幼儿经验
幼儿园的环境改造要重视幼儿的学习特征,呈现出开放性、互动性、挑战性等特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对于路面改造,除要考虑幼儿的需求以外,还要具有美观性、艺术性和可操作性。于是,笔者在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分享了一些设计师所设计的路,为幼儿提供新思路。文文说:“我们院子里也有砖块,我们也可以将砖块整齐排列,排成一条小路,连接到隔壁的院子。”浩浩说:“我们院子里有个平衡木的玩具,我们可以搬动它,让它和隔壁的院子连接起来。”丁咚说:“设计师叔叔的路好像没有用积木搭的,积木搭的路是不是不太牢固,容易坏。”可可说:“我觉得铺小路的材料要多一点,紧密一点,不然踩踩就踩到别处去了。”
孩子们基于原来的问题,通过欣赏感知、交流分享,拓宽了自己改造路面的思路。在深入交流讨论中,幼儿发现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行度不高,他们不断积累经验,重新设计了自己院子路面的改造图。
四、基于儿童体验,在参与中提升学习价值
(一)收集丰富多样材料,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在此次路面改造的过程中,笔者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主收集材料,并引导幼儿依据自己的想法和材料进行互动。各班结合分享的路面照片以及商讨的设计方案,开始准备动工。中1班以小砖块为主要材料进行铺路改造,孩子们找来了很多的小砖块,将它们整齐排列,形成了两条可以通往隔壁院子的路;中2班以一条条圆柱形的木条和几个圆圆的木桩为主要材料,孩子们将木条一条一条地排整齐,木桩间隔木条依次排列,形成了圆柱桥,连接隔壁的院子;中3班用小院里的沙子铺了一条沙子小路,连接了隔壁的院子;中4班找来了很多的鹅卵石和大块的石头,孩子们在大块石头的附近铺满了小小的鹅卵石,铺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连接了两个院子;中5班找来了几块长方形的大砖块,按照不同的样子摆放在草地上,连接了隔壁的院子,孩子们还拿起了画笔,给长方形的砖块添上了好看的图案;中6班用树枝、石头、砖块铺成的小路也很有特色,走在上面有不同的触感。
(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学习经验
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路面改造的过程,从感知学习(一个幼儿的好奇心)到比较学习(一群幼儿围绕问题的讨论),再到联想学习(与周边环境、生活等的联系),最后到创造性学习(从使用工具到创造工具),教师要在心理上、物质上给予幼儿充分支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好奇、投入、反思、创造等学习品质,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迁移。
中1班的路建好后,孩子们尝试通过这条小路走到隔壁的院子,在走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问题。小砖块和小砖块之间的距离太大,不好跨越。另外,小砖块的数量有限,如果摆得太密集,就会有一段距离没有砖块。幼儿围在一起开始商量解决办法,文文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幼儿园的挑战营里找来了一个废旧梯子,铺在了砖块小路的前面,连接了两个院子。中2班的路是沙子铺的,走上去会有一种在沙滩上走的感觉,但是走的次数多了,沙子都散到了四处,小路的中间变得凹凸不平。于是,幼儿一起思考如何让沙子聚集起来。小裕说:“我们可以找点石头或者砖块把沙子围起来,像我们的沙池一样,这样沙子就不会跑出去啦。”其他幼儿也纷纷赞同小裕的想法,他们找来了很多的砖块围在了沙子的四周,然后在上面走了走,发现砖块的高度太矮,沙子还是容易跑到外面。于是天天提议:“我们可以把砖块垒高,和我们砌娃娃家的围墙一样,多砌两层,这样高度就够了。”孩子们通过自主设计,实际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改造中,并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在体验、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到了环境改造的乐趣,建构了新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