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竞赛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2022-11-16王国强侯小静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竞赛学科科技

高 翔,王国强,侯小静

(洛阳理工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0 引言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26号),2019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教高函〔2019〕13号),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1]。自2017年12月14日在杭州首次发布2012—2016年国内普通高校学科竞赛结果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已连续4年发布榜单,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科技竞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社会的充分关注与肯定。大学生竞赛经历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思维能力实战化训练和培育劳动精神的有效途径,也为新时代大学生展示创新能力和成果搭建了重要舞台。

1 学科竞赛的分类

高校学科竞赛,也叫高校学科竞赛,是指高等教育阶段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建、以赛促学,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区别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竞赛,从202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高校竞赛排行榜,可以看出大学生科技竞赛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限时考试为主要竞赛方式的学科能力竞赛,如ACM、蓝桥杯等;二为命题型赛事为指定赛题由参赛队伍在指定时间内用各自的方法解决赛题,如软件杯、数学建模、智能车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命题赛等;第三类指综合应用类,这类赛事一般不指定具体题目仅对参赛项目做出分类,如挑战杯、“互联网+”、计算机设计大赛、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

2 科技竞赛在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方面的作用

科技竞赛不仅能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1 学生专业素质的拔高

毋庸置疑各类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是高于日常教学的,专业课教育中教师授课的主体是70%中等水平的学生,而对部分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对其个人素质的提升无疑是低效的。而学科竞赛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梳理升华,主动完成学科交融,结合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2]。

课堂教学的培养方案论证与培养计划的制定一般都要求早于学生入学年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正在进入新一轮的技术周期,新技术新知识的交替周期越来越短。然而课堂教学内容往往与当前科技热点相较有一定的延迟性,而科技竞赛的赛题多为当前社会技术热点。以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为例,大赛每年都会与企业合作,针对企业日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出题,学生在参赛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阅读最新技术论文、了解行业痛点与实际需求。完成参赛的学生还可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作品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继续深入探讨。以计信学院2020年参加服务外包比赛来看,今年完整提交作品42项,而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摸底调查发现18级参赛的学生中选择以竞赛题目为基础继续深入研究的占90%以上。

2.2 科技竞赛对学生应辩与表达能力的拔高

科技竞赛不仅仅考查学生科技制作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阐述自己作品的技术路线、系统功能、技术创新、竞争优势、市场前景,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回答评委针对作品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一环节迫使学生必须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3]。以计信学院2021年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为例,参赛学生在作品调研与作品完成阶段都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实力,作品质量整体教高。但是,竞赛答辩时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晰,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回答并不准确,导致评审专家对作品的实际功能理解不到位,以至于评审结果不乐观。这次竞赛之后学生真正认识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在后续的其他竞赛中表述能力有明显提高。

工科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能做不能说”的现象,在日常的教学中高校通过实验、实习与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有较好的培养。但普遍缺少培养“语言表述”能力的相关环节。科技竞赛的“讲解”“答辩”要求无疑是对这一部分的最好弥补,通过赛前准备,学生大幅提高了语言表达与临场应辩能力。

2.3 科技竞赛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团队成员来而言,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职场中团队合作尤为重要,一个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工作,团队协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度与成效。而大学学习中多重视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对“团队合作”的培养相对较少。部分实践环节虽然有团队合作的要求但受限于单一课程能力达标要求这种协作一般多停留在“功能模块设计的协作”并未真正实现“岗位分工”。而科技竞赛不但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更可以提升学生应辩与表达能力,对日常教学中缺失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除了要求学生完成项目设计外还要对其市场、前景、运营等方面做出规划,这就需要跨学科的交流与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最终成绩。每名参赛队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而这样的分工也不是完全的“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都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参赛队员要学会挖掘自身周围一切可以挖掘的力量,协助完成最终的设计,这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3 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借助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创业存在纸上谈兵、落地困难、只有“设计”没有“项目”等问题,学生科技竞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实践与务实平台,让学生“脚踏实地的创新”而不是“象牙塔里做梦”,引导学生认识创业、理性创业。

3.1 让大学生“创新”脚踏实地

通过近几年对学生项目的指导与审核工作积累发现,学生项目多数停留在创意期,学生往往有很多新思想、新企划、新创意[4]。但这些创意却缺少具体实施方案,脑洞大开的发散思维固然是创新的起点,但脚踏实地的方案论证与设计实施才是检验创新的唯一途径。

通过学科竞赛学生真正以自己的项目为基础完成一篇有理有据的“议论文”。通过需求分析、现状调查了解该领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在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通过实施方案的论证能够给出切实可行的实际方案,避免空中楼阁的出现。以2020年计信学院“互联网+”项目选拔赛为例,初报学生作品达到1 700余个,通过需求分析完成企划书的项目仅余170项,最后参与院内路演选拔的有30项,通过选拔的仅剩不足10项。就是通过这样的分析筛选淘汰了缺少创新的项目,剔除了不切实际的方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一切创新都要建立在可行的方案之上。

3.2 引导学生认识创业,理性创业

近年来随着转型化进程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的一种职业选择。但仅仅完成了学校教育的大学生严重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与能力,与创业的成功要素相背驰,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在初期就自行夭折,这对学生以及其家庭带来了不仅是经济损失还有心里挫伤,对其今后的个人发展极其不利。

通过学科竞赛,特别是创新创业类竞赛,为学生提供了“模拟创业”的平台。从2021年发布的高教主赛道项目评审要点入手,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时会要求学生按照评审内容设计自己的文档材料和答辩材料,学生在竞赛的准备阶段就要解读这些评审内容,而这样的解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认清自己项目的可行性。避免学生盲目创业。

4 结语

通过参与学科竞赛,既是对学生理论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有效弥补了学校教育中创业实践环节的缺失。以科技竞赛为驱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也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目标管理能力,为学生快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竞赛学科科技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科技助我来看云
我看竞赛
科技在线
“超学科”来啦
科技在线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