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是个好老师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

2022-11-16黄晴晴

小学生 2022年26期
关键词:文本内容小学生

☉黄晴晴

在小学阶段,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而语文学科中的文本阅读能力正是帮助小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小学生若能掌握相应的文本阅读技巧,不仅能够有效开拓自身的语文学习视野,还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而若想小学生掌握上述能力,就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激发小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小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将此作为基础探索契合小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地进行语文文本阅读,发挥文本阅读对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作用与价值,将兴趣对学习所产生的优势发挥至最大。

一、兴趣在开展小学生文本阅读学习活动中的主要优势

(一)兴趣具备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价值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学习中会受到自身兴趣的影响,只有具备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中也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让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相应的标准。除此之外,教师在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同时,应该明确只有积极地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文本阅读,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价值。

(二)兴趣拥有加强小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价值

小学生只有先拥有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到文本阅读活动中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形成相应的教育意识,即文本阅读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具有了文本阅读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兴趣会越来越浓,而且学习主动性也会有明显的提升,能够在未来的语文知识学习中更加深入地进行掌握。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若能接受到优质的兴趣教育,便会形成学习的潜意识,对所学习的知识以及阅读的文本内容自然产生兴趣,不断加强小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

(三)兴趣具有提高小学生对文本分析能力的价值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每一节新课程内容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勾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阅读学习活动中。最后,小学生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也能随着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慢慢了解作者在创作时产生的思想感情,明白文本内容的深层次含义。对此,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提升文本分析能力的重要价值。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因素所在

(一)文本阅读模式单一,影响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文本阅读模式单一是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问题之一。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普遍原因是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文本内容主要采用单一讲解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忽视了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切实了解小学生的思想,使得小学生慢慢降低了阅读积极性,文本阅读效率就此无法得到保证。这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是极大的。

(二)文本阅读内容较窄,无法满足阅读需求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所需要负责的内容较多,管理的学习事务也较为繁杂,因此在为小学生选择文本阅读内容时常常没有了解其中所包含内容的多元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所忽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讲解文本内容时,通常也只是遵循相应的教学标准,不会对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由于文本阅读内容较窄,因此小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也关联不到一起,这导致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文本阅读过程较严,影响学生阅读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是一个极为权威的角色,教师负责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一切活动,因此对学习活动的展开方式与展开过程有着相应的管理责任。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文本阅读活动时,往往掌握不好管理程度,对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活动管理较为严格,使得学生的阅读体验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实质上也是因为教师没有契合素质教育的相应要求,将自己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控制程度较强,导致学生文本阅读兴趣下降,影响整个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文本阅读评价缺失,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在引导小学生阅读完相应的文本内容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文本阅读情况与阅读质量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能够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文本阅读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进而制定相应的改正方式。但是在实际的阅读评价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小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使用了同一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素质教育的理念解读存在一定误区,这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还会导致在后续的语文教学中出现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三、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设计问题,帮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期,因此对于外界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结合文本阅读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设计文本阅读问题来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性得到充分提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所知所想,将文本阅读活动建立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之上,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1]。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草船借箭》一文时,笔者首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例如:“同学们,诸葛亮之所以借到了箭,离不开哪些天时地利与人和?”“草船借箭过程中倘若缺少了某一个环节,那么诸葛亮还能不能成功借到箭?”通过这些提问,让小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到文本中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相应问题,充分提升自身阅读兴趣与阅读积极性。这种激发阅读兴趣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有效提高其思维能力。

(二)拓展讲解,提升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知识储备量

传统的文本讲解方式虽然能够让小学生掌握相应的内容,但无法更深入地进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拓展讲解,将文本内容作为讲解基础,对与之关联的内容也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讲解,激发小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提升其在阅读过程中的知识储备量。通过这种文本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到更多元化的知识内容,还能让小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所阅读的文本,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2]。

在教学《竹石》这篇课文时,首先笔者会对文中所提到的竹子进行介绍,带领小学生了解竹子所代表的品格,让小学生了解在文中竹子的具体形象。此外,除了让小学生了解竹石的相关内容,笔者还适当地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拓展教学,给学生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中四君子”,让小学生了解梅、兰、竹、菊所代表的品格与德行。让小学生明白“花中四君子”分别都具有哪些文化寓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提升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知识储备量,增强小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善用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融入到小学教育领域中。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展示与文本内容相应的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将文本所描述的内容展示到小学生眼前,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文本内容,将两者充分结合,让小学生对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3]。

在教学《观潮》一文时,笔者首先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课文中的钱塘江大潮直观展示,让小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震撼。倘若笔者只是对课文进行表面的讲解,那小学生是无法真切感受到文中所描绘的景象的。但是当小学生真切地看到钱塘江大潮的视频与图片 时,就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对文本内容的基本印象,并且能够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文本的阅读之中。这种方式能够充分提升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

(四)创设情境,带领小学生融入文本所描绘的景象之中

提升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情境的创设是极为重要的。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较小,周边的环境能够对他们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若能够创设优质的文本教学情境,小学生就能在这种情境中充分提升文本阅读兴趣,加强文本阅读质量。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写作时的社会背景来创设,也可以通过文本作者的生平事迹作为基础进行创设,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文本所描绘的景象之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4]。

笔者带领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进行阅读时,先通过互联网途径来搜索与小兴安岭相应的地理背景,以及文章创作时小兴安岭地区的年代背景,再下载一些小兴安岭当时的资料与图片,以此创设一个独特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明白小兴安岭的魅力,以及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在这种情境下,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被充分提升,除了在课堂上深入文本进行阅读,还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了解小兴安岭更多的文化内容。

(五)开展活动,通过多元化文本阅读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针对他们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将多元化的趣味活动融入到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吸引小学生参与其中。例如,笔者在课堂上开展了“课本剧”活动,让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文本中的情节,让小学生亲身体验文本内容,充分提升阅读兴趣,深入了解角色特点,演绎好相应的角色。除此之外,笔者还鼓励小学生进行课本剧的编创工作,利用小学生的想像力将文本内容作为基础改编或者续写相应的内容,充分提升小学生的参与兴趣。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才能保障他们的学习效率以及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提升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能够契合素质教育的标准,是保障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只有具备充分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作为自己的重要教学任务,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让小学生在兴趣驱动下更深入地阅读文本内容,掌握文本中所包含的信息与深意。通过这种持续性的深度阅读,让小学生明白兴趣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文本内容小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