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 发展学生应用意识

2022-11-16赵伟华

小学生 2022年2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题目解题

☉赵伟华

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可以将枯燥的数学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音频。教师要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在这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应用知识的平台,使学生将知识活学活用。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重要性和培养措施入手进行分析,以此明确构建情境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较高,但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加之缺乏完善的抽象逻辑思维体系,在思考问题时难以结合所学知识,因此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氛围往往比较沉闷,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对数学学科容易产生恐惧、排斥心理,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虽然已经对教学方式做出了积极改进,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数学知识,但并没有明确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际脱节,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造成应用意识匮乏。[1]与此同时,在以往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理论讲解时间较多,学生难以全部吸收,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练习,然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在课后练习中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是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情境应是多元化、趣味性的,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践情境,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情境。不同情境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具体的问题当中,在情境的引领之下积极思考、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情境当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学生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2]与此同时,学校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以及科学编排教材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接触到自己感兴趣、喜欢的数学内容,真正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

(一)创设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是一项占比较大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材当中会出现许多比较典型的题目,这些题目大都是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来的,与生活的关系比较紧密,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读题解题,深入挖掘题目和生活常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自己的日常生活,这样就能够大大降低解题的难度。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因此如何发挥课堂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题目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利用图片、音频或者是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题目内容,进而带入所学知识完成数学解题活动。创设生活情境时,需要教师有专业的水平和能力,能够准确地捕捉题目的考察点和关键点,同时又能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数学备课工作,找到数学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数学解题。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利用电子表、钟表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闹钟等来学习时间,主要是区别小时、分钟以及秒,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动态的演示,或者是通过讲解时、分、秒三兄弟的故事,让学生加深对时间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时间,在等车的时候要观察发车表以及时刻表,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上课时间以及下课时间等,可见,时间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所以,学生能否学会使用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检验。为了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大的钟表,现场给学生演示时、秒、分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表演,让学生接触到钟表,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与生活有关的练习情境,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视频中呈现出了几个时间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时间点,并说出在这一时间点时,学生将处于怎样的状态?例如钟表是12∶10,学生可能在吃午饭或者是休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练习,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加深学生对时间的理解以及记忆,使学生明确时间的价值。也可以由学生说出时间,教师针对学生说出的时间,将钟表调到准确的位置。

(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大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且要回归到生活实际当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和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也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比如小学生在教材中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对学生的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可以利用周长面积公式计算自己家中地板的面积、地板的周长以及需要购买的板砖数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向父母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还能设身处地帮助父母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数学动手能力、数学运算能力。

例如,李奶奶要靠一面墙建造一个半圆形的养鸡场,这个半圆形的篱笆长15.7 米,围起来的养鸡场的半径是多少米?这个比较贴近实际的问题,考察的主要是学生对圆的半径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教师可以到具体的场地当中,真正找到15.7 米的篱笆,围成一个半圆形现场,让学生计算这个养鸡场的半径是多少米。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下意识地要用米尺量一下养鸡场的半径。当然,这种直接计算出来的方式,并不能证明学生对圆知识的掌握,所以要采用倒推的方式,在计算出结果的前提下,让学生推出解题的过程和解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从问题教学情境中脱离出来,逐步养成抽象的思维模式。即使不在真正的现场中,也可以学会独立解题,这就是教授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与此同时,位置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位置知识时,可以就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建筑物的位置,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环境,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所学位置知识来锻炼思考能力。

(三)创设实践情境

学生需要实际性的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锻炼。因为小学生接触的多是直观性、形象性的事物和概念,对抽象性或者是难度较高的题目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做题的方式和技巧,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在假期实践当中,虽然没有教师的课堂指导,但是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网络平台为学生安排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增进学生情感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

例如有这样一类应用题目,主要是以动物为核心,如三只小猴称体重,每两个一起称,三次称得的结果分别是24 千克,26千克和20 千克,请学生算一算,三只小猴各重多少千克。这里数学问题本身比较抽象,设计时引入动物情境比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候通过制作动画视频,播放称重的过程,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中,再结合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讨论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制作猴子模型,给每只猴子标上不同的标记,然后小组讨论,老师适时引导并全班交流计算方法。这种方式比较麻烦,也比较传统,需要教师制定好详细的计划,确定好具体的实施内容和实施计划。

实践要讲究结果和效果。在做完实践之后要进行总结,除了将题目的主体换成猴子之外,教师还可以换成兔子、小猪,总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了解并且接触这一类题目,这样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就能有意识地进行解题。同样,在应用题中最典型的题目是鸡兔同笼问题,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摆脱传统的观察,计算鸡兔同笼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鸡和兔参与到课堂当中。社会实践的作用在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要注重情境的选择和情境的具体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积极践行杜威活动课程的教学理念,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有计划的课程,明确每一节课的内容和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在创设实践情境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逐渐增强,应用知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因此知识应用效果就很好。

(四)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要善于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除了使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还要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料,或者是数学趣味书等。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摆脱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学实行多元化教学。受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影响,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学生的水平是可以无限提升的,因此,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让学生接触一些高难度的应用题目,这样可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在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情境,游戏情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且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3]在设计游戏情境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内容,以此来发挥游戏情境的作用。在设计游戏情境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使学生在游戏当中理解知识、记忆知识,从而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时,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是: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做小棒的游戏中来,学生在实际游戏中可以感知到小棒有时候可以组成三角形,有时候不能组成三角形,这就需要对小棒的长度进行测量。有趣的三角小游戏,体现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应用知识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通过构建情境合理利用数学课堂,让学生与时俱进,按照时代的要求,不断成长。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好教材中形象的故事图,把问题变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或童话,将知识以学生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要通过所学知识,在生活中锻炼自我,检验自我。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以及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双向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学生要灵活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在生活中总结数学解题技巧和方式,密切生活日常与数学学习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题目解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