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原因与对策
——以天津某学校配餐事件为例
2022-11-16巴姗姗
李 颖,万 峰*,谢 博,巴姗姗
(1.海军勤务学院,天津 300450;2.塘沽第六中学,天津 300450)
近日,天津某学校配餐公司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园内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更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1]。为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指示是当务之急。
1 事件背景
2022 年3 月5 日,一段“天津某配餐公司卫生状况堪比厕所”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多个镜头显示这所配餐公司的后厨环境卫生脏乱、餐具清洗不彻底等,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热议。随后,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通报称,已会同公安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企业展开调查。3 月8 日,调查组发布了事件调查处置的情况通报,据通报,该配餐公司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被吊销,对经营者处以100 万元罚款,禁止从事食品行业,8 名监管责任不到位人员被追责问责[2]。纵观整个事件,学校的监管、配餐公司的卫生安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
2 原因分析
2.1 社会层面
2.1.1 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督查缺位
①审验餐饮配餐《卫生许可证》《检疫合格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资料,证照和资质查验不严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管部门的疏忽[3]。②实地查看配餐公司生产场所、加工流程和配送工具卫生状况是否合乎标准要求流于形式,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该配餐公司后厨环境脏乱差,餐具清洗不彻底,加工地面垃圾堆积,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和设备陈旧,给学生用餐安全埋下隐患,进一步表明监管部门的失职。③操作环节制度落实不严。如在食品储存上,没有严格按照储存条件将各类食品分类存放,未能配备或配齐规定的通风、防潮、防尘等设施设备。加工食品时随意性较大,从着装不规范到用手品尝菜肴的始末环节上均忽视了各项操作要求。食品留样制度没有落实,人员、内容和登记都缺乏规范,加剧了食品安全风险。
2.1.2 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盲目追求
企业的目标是获取利益,即使在严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有些企业仍然选择“走捷径”,主要通过以下3 种方式。①从食材端省成本。无视食材新鲜与否,尽可能用低廉的价格进行大批量采购,以次充好,从而降低成本。②从人力端省时间。为了缩短从业人员上岗时间,未经食品安全专业培训便进入加工环节。培训时间的压缩,使得餐饮从业者不具备上岗资格。③从操作端省流程。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在经营端,忽视了原辅料标准、过程控制标准、产品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等的规范执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2.1.3 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餐饮行业点多面广、准入门槛低,导致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饮食卫生意识淡薄、食品安全培训滞后、餐饮操作流程缺乏规范、营养知识与技能欠缺和饮食操作习惯较差等情况时有发生。通过监督检查,该公司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岗位不固定,未经培训或未取得健康证便直接上岗,基本上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一知半解,饮食安全卫生相关制度不能积极落实。通过现场实地检查,从业人员在上岗操作时不按要求着工作服、佩戴口罩,加工食品时生熟未能分开、洗消过程中清洗不彻底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从这家配餐企业食堂环境中用黄色的污水洗碗,随处可见的食物残渣,饭盒上洗洁精的残留中,不难看出从业人员对于食品安全的漠视。
2.2 学校层面
2.2.1 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有漏洞
校园的管理工作主要侧重于对于教学、纪律与师生的管理,但普遍缺乏对于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食品安全检查往往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给校园食品安全埋下隐患[4]。通常来说,学校对于配餐公司的选择应严格把控,将食品安全的内容列为与承包方签订合同基础,并纳入校方自身监管责任体系中,明确双方责任,监督承包方是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而在此次事件中,学校对配餐公司后期实施行为不管不问,食品质量完全由配餐公司把控,从食材采购、从业人员管理到食品配送至学校都没有相应的规定进行约束,最终导致校方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无法落到实处,造成监管上的漏洞。
2.2.2 食品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我国制定并颁布了多部相应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针对餐饮行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对于学校还专门出台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规定中明确“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并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家长陪餐制度”等,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效果差、缺乏常态化监管等现象[5]。事实上,此次事件不是个例,大多数学校都存在这种情况,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了配餐公司越发大胆,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2.2.3 食品安全舆情处理不恰当
信息时代下,以网络为载体的媒体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有效和快捷的途径。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较大的范围内传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网络信息真伪难辨,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舆情。作为校方需要沉思的是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应对此类舆情。舆情发生后,就要做到监管、预估、研判并及时做出反应,一旦处理不当,必会造成严重后果,引起校园内和校园外的不稳定以及各种衍生事件,给官方进行事件调查和处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6]。天津配餐事件被曝光后,家长群体对学校的信任度下降,网络上的声讨和舆论质疑铺天盖地,一时间“校方向家长施压”“家长怒怼校领导”等谣言多点爆发,给官方进行调查和处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 对策建议
3.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政府对于校园食品安全负有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广泛宣传,强化食品安全意识。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面向全社会的食品安全宣教工作,尤其是对于餐饮企业,使食品安全知识、标准、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积极营造人人关注、了解和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②加强监管,协同治理食品安全。政府职能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与引导食品行业协会参与校园食品安全协同治理,如成立教育系统内的食品安全行业协会,负责制定校园和企业食品安全标准与规范并参与检查与监督工作。③强化整改,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企业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的,建立食品安全隐患台账,在整改期满后对照隐患台账逐一复查,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彻底消除隐患[7]。
3.2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食品安全不仅仅是法律义务问题,也是企业的道德问题。作为餐饮服务的提供者,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负起责任,不能毫无底线。保障校园食品安全,自律他律必不可少。企业应牢固树立“食以安为先”的正确价值观念,将食品安全贯穿于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监督检查,推进企业内部诚信道德建设,加强餐饮行业自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与基础[8]。良好的餐饮公司应做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规范经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执行餐饮食品生产标准操作规范,向校园提供合格、健康、安全的膳食;向社会、家长、学生等发布真实的食品安全信息,自觉地履行净化市场环境的社会责任;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的检查与管理及学校与家长的监督,把食品安全问题落在实处。
3.3 提升校园管理水平
学校是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①建立透明严谨的供餐机制。严格甄选配餐公司,设置严格的准入门槛。由政府部门把关,家长和学生参与评价,若连续不达标的公司将被取消配餐资格,通过引入竞争和监督机制,排除部分餐饮公司的垄断机制和一再犯罪行为。②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利用板报、广播、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在校内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进行防范的意识,把好校园食品的“入口关”。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天津市教委出台了《天津市中小学校校外配餐管理办法》。学校应实行校长、班主任陪餐制,与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学校食品卫生方面的各项措施[9]。
3.4 加大社会力量监督
政府监管部门要进一步细化监管程序、措施手段和管理规定,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应严厉查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有条件的家长可以组建学校家长委员会,作为监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特殊力量。家长委员会成员通过不定期陪餐指出校园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学校要诚恳地接受家长提出建议并及时整改。此外,家长委员会成员也可以到配餐公司实地参观饮食加工环境、卫生状况等,进一步督促企业规范加工流程、改善卫生条件、丰富食品种类,从而保证学生的入口安全[10]。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监督功能,它的实质是社会公众的监督。舆论媒体参与监督,可以将校园食品的安全管理信息展现给社会公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促进学校和配餐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4 结语
对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和食品安全认知薄弱的中小幼学生来说,校园食品安全底线不容突破。此次事件的发生也不断提醒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只有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在政府部门、学校、配餐公司和学生家长协同监管、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下,针对校园食品安全重难点问题,逐一击破,保障学生的健康,维护校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