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下《牡丹亭》中的女性形象及成因研究

2022-11-16熊灵燕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名作欣赏 2022年32期
关键词:柳梦梅杜丽娘汤显祖

⊙熊灵燕[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黄海明[赣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牡丹亭》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高,是古典戏剧的瑰宝。学界基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对《牡丹亭》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产生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视角探讨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问题。

一、女性主义理论概述

“女性主义”最早出现于20 世纪70 年代,是“指称所有那些理论或理论家,他们认为性别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一方压制另一方、一方服从另一方的。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权力问题,而不是一种自然的事实,并且认为这一问题对于政治理论及其实践是至关重要的”①。女性主义理论自出现后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文学研究趋势,逐渐由舞台小角色变成舞台主角,不但在文学批评与理论构建上硕果累累,而且对当今世界的两性日常生活与性别文化有重要影响。

学界对女性主义理论开展了深入研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且观点各异,甚至出现相互批评的现象,但并未发现不同流派之间有相互取代的现象;相反,不同流派之间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和睦共处。“总的来说,各派女性主义批评的基本原则和范畴是一致的,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文化、批判男权意识在文学领域的表现、提倡两性真正的平等。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政治性、对传统批评模式的挑战和对传统性别观念的冲击。”②从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上看,女性主义对不同学说与方法兼收并蓄,呈现出开放、多元、跨学科与跨文化的特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于实践改造社会的目的,突显了其政治功能。因女性主义反思历史的特征,所以该理论也有助于在纵向上加深对人的社会属性的认识,从而使两性关系更加和谐。

二、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下《牡丹亭》中的女性形象

(一)婚姻自主意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皆非情之所至也。”③从现实到梦境,从阳间到阴间,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复生,由此见出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向往至死不渝,实乃“天下至情之人”。杜丽娘作为女性所呈现出来的不屈服于现实的强烈愿望是真真切切、感人肺腑的。陈最良见杜丽娘坟墓被掘,报官告发柳梦梅盗墓,柳梦梅被杜宝以盗墓罪下狱,即便柳梦梅成为新科状元,杜宝也不承认女儿与他的婚事,想方设法拆散这对情比金坚的小夫妻。事情闹到金銮殿上,杜丽娘主动作证,指斥其父“门当户对”的教条婚姻思想,据理力争回答了各方的疑问。她在朝堂之上时而情深一叙,时而慷慨陈词,连皇帝也为之感动,于是颁下赐婚圣旨,有情人终成眷属。整个过程中天下至情之人杜丽娘依靠自身的婚姻自主意识争取到自己理想的婚姻。

(二)女性意识觉醒

《牡丹亭》的主题思想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杜丽娘正值青春年少,而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却被勒令“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从《诗经》中阅读到真诚坦率地表达恋情的诗句后,丽娘无视闺训来到后花园欣赏美好春色,眼前的姹紫嫣红、莺歌燕舞之美景让她心神荡漾,青春少女的情感波澜此起彼伏。蓦然回首间,杜丽娘发现眼前的景象与内心充满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以及对异性的爱慕冲动是多么相似,于是产生了要及时抓住眼前这美好春光的强烈欲望,于是寻找“意中人”的念头油然而生。之后“因情成梦”,梦见与手持柳枝的俊逸才子相爱,于是情有所托,心有所属,在梦境中与这位手持柳枝的俊逸才子于牡丹亭结成百年好合,整个过程都是青春少女的正常情感抒发,表现杜丽娘女性意识的觉醒。

(三)女性身份认同

身份是对自我的认同与确立。“所谓‘认同’是指个人对自我身份、地位的确认以及对利益和归属的寻找,并在确认和寻找的过程中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认同从本质上讲能带给人归属感和安全感,它包含着‘自我’与‘他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④“身份认同在更广泛的含义上指的是某一类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身份抉择,而在选择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转变和精神激荡,使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焦虑与希冀、痛苦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⑤

杜丽娘被强势的封建礼教文化所束缚,完全没有归属感与“自我”,所以在看到后花园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美景时,她情感波澜此起彼伏便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因此,杜丽娘产生了思想转变和精神激荡,为了梦中的爱情香消玉殒,经历了一系列的焦虑、希冀与痛苦。在后来的情节中,柳梦梅情系杜丽娘,为爱掘墓开棺,而杜丽娘因情起死回生,这显然是经历了“欣悦”的主体体检,对于杜丽娘而言,焦虑与希冀、痛苦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过程就是一种女性身份认同。

(四)含蓄内敛,以柔克刚

封建传统礼教对女性有许多束缚性的规定,诸如要求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这便直接导致了《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行为和言语具有含蓄内敛的特性。在杜丽娘与柳梦梅相会时,杜丽娘常自谦“奴(家)”或“妾”,尊称柳梦梅“君”或“夫君”。例如,“幽媾”中杜丽娘说“妾千金之躯,一旦付与郎矣,勿负奴心”。“冥誓”中云“请媒相聘”“怕聘则为妻奔为妾”。而杜丽娘作为个体又不乏以柔克刚的个性,例如:

(生)且请问芳名,青春多少?

(旦)杜丽娘,小字有庚帖,年华二八,正是适婚年纪。

(生)是丽娘小姐,俺的人那!

(旦)衙内,奴家还未是人。(《牡丹亭·冥誓》)

以上话语中的“妾”“奴(家)”“小字”是杜丽娘与柳梦梅见面时所用的自谦用语;当柳梦梅说到“是丽娘小姐,俺的人那”时,杜丽娘以“衙内,奴家还未是人”相答,既不失礼,又实现了反问式的有力回答,充分体现出了杜丽娘含蓄内敛、以柔克刚的性格特征。

三、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下《牡丹亭》中女性形象的成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背景

从历史上看,处于明代后期的统治阶级用“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来统治百姓,而其自身却对之视而不见,政治上腐败,生活上奢靡。当时,在少数沿海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此时封建帝制的发展达到顶峰,经济增长迅速,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这些都刺激了俗文学的发展,而“以抑制人性、否定人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道德,已在极大程度上失去了它的号召力和真实性。它既不为统治者自身所遵循,更不为市民阶层和受到商品经济熏陶的文人所信奉,它仅仅是强加于社会的封建道义合理性的说明。而社会本身的历史性进步,已经到了对这种旧的价值体系从根本上提出挑战的时候”⑥,《牡丹亭》正是基于此背景下创作的。显然,处于此经济背景下的人们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呼声越来越强。《牡丹亭》里主人公人性的觉醒、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大胆追求爱情与自主婚姻等内心呼声可谓是当时大众的一种集中体现,也是思想意识形态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正常反应。

(二)明代社会文学复杂性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随着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百姓对文艺也有了更多需求,文人们也开始重视俗文学作品的创作,他们认为俗文学更易体现人性,于是通过文学作品把新思潮推介给百姓,从而产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促进了俗文学的兴盛。需要提出的是,当时的戏曲追求“雅化”,辞藻追求华丽优美,不但可被改编成舞台表演,而且还能以文本形式传播。

中年以后的汤显祖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社会动态且发扬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认真、细心、耐心地研究了市民百姓的现实生活问题。在《牡丹亭》里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执着精神: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在现实与梦境、阳间与阴间进行切换。明代社会文学的复杂性,加上汤显祖发扬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这些都为《牡丹亭》的女性形象塑造埋下了铺垫。

(三)儒家思想与封建礼教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文献分析可知,汤显祖受到王学左派与李贽等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与婚姻自主,认同女性意识觉醒意识,但这不能否认儒家思想与封建礼教对他本人的影响。在《牡丹亭》中,汤显祖通过杜丽娘之口说:“鬼可虚情,人须实礼。”由此可知,汤显祖并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教条,其个性解放亦未从根本上脱离封建藩篱,仅对其中的违反常理之处进行了理想化的艺术处理。这从《牡丹亭》的结局也可看出,杜丽娘还魂后被父亲杜宝关在房间,而柳梦梅因撬开杜丽娘棺材被杜宝以盗墓罪下狱,接着柳梦梅成为新科状元后出狱,杜丽娘主动到皇帝面前大胆作证,慷慨陈词,连皇帝也为之感动,大殿上赐婚于二人,作者以这样结局显然是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究其原因,“传统的教育、阶级的立场,决定了汤显祖不可能提出什么新的社会理想,也勾画不了新的治世方案……不会有大的作为”⑦。《牡丹亭》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临川四梦”,虽然该作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引起了极大轰动,但是仍未摆脱时代的局限,其人性解放也不彻底。

(四)天人合一的人性理论思想

通过文献整理分析可知,汤显祖继承了《中庸》与《孟子》中有关天人合一的人性理论思想,认为“天命之成为性”,即“人性是上天成就的,是天性的真实流露且积极向善”。纵观汤显祖整个创作生涯,他追求至情至性,尤其在“情”这一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反对以“理”格“情”,而是通过歌颂“情”来打破“理”,去除“理”中不合常理的部分,反对宋明理学视为“天理”用以泯灭“人欲”进而实现束缚百姓思想的目的。汤显祖通过证明“情”是劳苦大众的自然需求与社会理想,认为“情”对为人与创作益处很多,把“情”寓于戏曲作品创作中,更易感觉到“情”的力量,自然就出现了主人公“因情生梦”的情节。由此可知,“情”在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中地位很高,尊“情”言“情”成为其戏剧思想的核心。除了当时的时代思潮关注人性变革之外,汤显祖自中年以后的人生遭遇也促使他对人性有更深刻的思考。需要指出的是,汤显祖自中年以后一方面仕途不得志,另一方面又经历丧子之痛,重大的人生挫折促使他对人性的体会与思考更加深刻,这也是《牡丹亭》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能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五)在世生存论的立场

汤显祖是明朝戏剧文学的杰出代表,其戏剧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正是他基于人的在世生存论的立场来看待戏剧的存在意义,要求戏剧追问生命,才推动戏剧从单纯的娱乐性中走出来,提升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要人们去理解它、欣赏它。”⑧明朝以前的戏剧多数停留在娱乐与对教化百姓上,而《牡丹亭》则超越了“高台教化、戏以霸道”的惯例,归根结底在于汤显祖对个人生命的真情关切,而且使这种关切上升到了哲理高度。因此,对于汤显祖的创作思想而言,其《牡丹亭》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身份认同与天下至情之人的婚姻自主意识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四、结论

汤显祖的杰出代表作之一《牡丹亭》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牡丹亭》中的女性形象,读者可认识到主人公的婚姻自主意识、女性意识的觉醒,语言含蓄内敛,兼具以柔克刚的气质,这些与明代后期经济发展、社会文学的复杂性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儒家思想与封建礼教的影响、汤显祖本人天人合一的人性理论思想及其在世生存论的立场紧密相关。

①② 张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诗学视角下的汤莎人文思想比较》,苏州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3页,第13页。

③ 〔明〕汤显祖:《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页。

④⑤ 李悦:《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女性身份认同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0页,第20页。

⑥ 章培恒,骆玉明:《文学史》(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43页。

⑦ 周育德:《汤显祖论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40页。

⑧ 张露:《论〈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情越理”的冲突》,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5页。

猜你喜欢

柳梦梅杜丽娘汤显祖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惊梦》的情与爱
汤显祖的岭南经历对柳梦梅形象创作的影响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孤鸿自舞自沉醉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