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
2022-11-16薛小旭陈昌泽谢啟发
薛小旭,陈昌泽,谢啟发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的后备梯队,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高度,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高教研究领域的紧迫课题[3-4]。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理论知识,更离不开严格的科研实践能力训练。科研训练是专业知识的纵向深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5-6]。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独立学院为例,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现状,在进行成因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对策,为独立学院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依据和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调查对象
2021 年3 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本院所有在校药学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50 份,回收问卷113 份,有效问卷111 份,有效率为98.2%。
1.2 调查工具
此次研究的调查工具为自主编制的调查问卷《学业期间科研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3 部分:基本信息、科研训练参与现状(分参与频率和扮演角色2 个维度)、创新能力测量量表(分想象能力、批判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个维度),采用Likert 4 级记分,并运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3 调查工具检验
采用Cronbach’α系数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经统计分析,得出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39,说明此问卷信度极好。采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KMO 值为0.854,卡方统计的数值为1 322.980,卡方检验结果为0.000,即各因子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此问卷效度合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的相关分析
利用SPSS 的相关性统计功能中的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命令,对参与科研训练的频率和问题解决能力、批判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双尾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从表1 可以看出,参与科研训练的频率与各项能力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0.923、0.904、0.921 和0.960,双尾检测的概率值在0.01 水平上都显著相关,说明参与科研训练的频率与各项能力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提高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频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的线性回归分析
利用SPSS 软件,对参与科研训练的频率和各维度能力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2 所示。
在表2 中,模型1~5 分别代表着科研训练对本院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及想象能力、批判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模型1~5 的DW值均接近2,残差项自相关程度较小,显著性均小于0.01,说明其结果在1%统计学水平上具有显著性,R2值均大于0.8,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科研训练对学生创新能力及4 个维度能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参与科研训练的频率和创新能力及其各维度能力均存在正相关性,即随着参与频率的增加,其创新能力整体及各维度能力均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且频率较低,参与的强度与深度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学院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水平。
3 有效对策和建议
3.1 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3.1.1 准确定位科研训练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目标。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目标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应以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为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对科研训练的目标认识不够,不太清楚科研训练的意义,仅是看别的学生参加而盲目跟风,不明目标的科研训练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科研训练可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3.1.2 制定合理的科研训练计划和管理机制
学院需出台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计划。医学类本科生往往课程较多,需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课业学习上,在如何平衡科研工作时间和课业时间方面,学院需更新教学内容,整合课程体系,开设与科研能力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并结合科研知识讲座等来帮助学生尽快地具备基础科研能力,既能在学校层面为学生安排科研工作时间,又能实现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质量监管。建立多层次和多种类的奖评制度,激发学生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加强科研训练过程管理。管理是否到位决定科研训练能否有效进行,应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如立项审核阶段不仅要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还需考察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各项综合能力;中期检查阶段应通过学生撰写的中期检查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指导;结题答辩阶段应确立正确的评价思想,不能只看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取得的成果,更应关注学生科研知识、能力和精神方面的提升等。
3.1.3 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发挥学院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大各级各类科研训练项目的宣传力度,增加学生的参与人数,丰富科研种类和实践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素养,让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学院和相关院系都要积极开展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和学术会议,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共同对话的平台。
学院应该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支持力度。科研经费与科研训练密切相关,是学院建设科研基础设施、提高科研设备水平和物质条件的基础,是学生践行科研训练的基本物质保障。研究经费不足,会打击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也无法支撑项目的研究,应适当调整项目经费,满足学生基本需求,保证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施。
学院应搭建科研平台和增开实验场所。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高质量的成果离不开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信息资源。实验室是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场所,先进的实验仪器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最新实验技术,将思维结果迅速准确地进行转化和检验。学院要鼓励各个系部进行资源共享,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又可以让不同学科的学生接触到各类实验仪器。
3.2 对教师指导的建议
指导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素养是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能否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不仅要继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在更新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新动态;还需树立榜样形象,立德树人,恪守职责,从项目的申请、科研过程和结题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保证取得预期成果。
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大多数本科生习惯了被动式学习,主动科研的意识薄弱,且缺乏一定的科研知识基础,加之自控力较差,即使有科研项目获批,也不会积极开展,遇到困难和问题容易退缩,使科研训练的效果欠佳。因此,教师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多关注学生,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理解科研的本质,保证科研训练达到预期效果。
指导教师应加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学校的科研训练一般都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生之间需要分工和协力合作,应鼓励学生认识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培养科研素养的同时,提高团队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为走上工作单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指导教师应将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出发点,将最基本的科研与创新方法教给学生,如如何选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科学论证和阐述等。通过创建讨论小组,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在集体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开阔思维、激发灵感。
3.3 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虽然学院管理和教师指导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学生本人。面对当今就业形势,应积极丰富自身在校期间的科研经历,增加参与科研训练的频率,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科研素养的同时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并形成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3.3.1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在科研过程中,学生应该转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不能总是等教师支配,而是要主动探索知识,以探索者的角色真正投入到科研中,对专业知识和理论主动进行专研,掌握关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只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也包括积极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主动交流与讨论,只有在交流中才可以发现自己的盲点和思维的局限性,有针对性去培养,强烈的求知愿望和探索精神才是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的源动力。
3.3.2 增强科研的独立性
在科研过程中,学生应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工作能力。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其思考结果也不同,在面对不同观点或相反观点时,不能轻易否定自己,需要坚持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维去推理对错,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不能一味地依赖别人,要尝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没有解决,也对科研能力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
4 结束语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当务之急。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科研训练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激发创新热情,把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团队合作意识、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应用到读研或工作中,促进高质量创业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