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法-自我导向学习”混合理论模型探究

2022-11-16周鸿宇李倩

现代英语 2022年17期
关键词:导向环节模型

周鸿宇 李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一、引言

外语教学的课程目标不仅局限于提高学生语言水平,更注重锻炼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跨文化思辨等能力。而“后疫情时代”下高等教育正转变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因此,完善英语教学的理论模型以适应当下教学现状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和具有西方特色的自我导向学习理论(Self-directed learning,以下简称SDL)相结合,以期能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盛行的当下,生发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学习的高效产出,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二、混合模型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一)理论基础

POA是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构建的,适用于中高级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教学法。经过多年的教学试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POA理论体系,即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部分。POA体系阐明了三种教学假设,强调了正确输出目标、恰当学习材料同学生自我意愿是有效学习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POA的教学流程则由三部分构成:驱动、促成、评价。[3]

SDL则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和哲学基础,西方对其研究众多,本研究引用了美国学者Knowles《自我导向学习》书中对SDL的定义:“无论有无其他人的协助,个人主动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建立学习目标、确认学习所需要的资源,选择、践行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评估”[1]。因此,SDL更是针对学习者而言的一种方法。[7]

(二)结合理据

通过对POA和SDL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发现:前者为外语教师构建“有效学习”提供了教学方法;后者则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己负责、实践的学习方法。但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旨在“为课堂服务,为学习服务”。

从角色看,POA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与模式[2],SDL则是学生自身选择的学习方式,双方在教学方面无逻辑冲突;从目标看,其培养目标一致,旨在促成实际有效的学习产出,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语言素质和水平[6];从过程看,POA侧重学生课堂教学,依托课程设计,需要学生高度配合,而SDL则对形式、时间、地点无要求,但学习资源对其有约束。

(三)创新意义

本混合模型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1.融合教师、学生双端发展。POA和SDL混合教育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在POA中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而在SDL中加大了教师的协助程度。2.突破时空的限制。基于POA驱动环节,教师要在课前将材料以线上形式下发学生,不受地点限制,学生发挥SDL学习方法,了解要求和学习目标,推动促成与评价环节的实现。3.目标清晰,任务明确。通过模拟交际环境,发现语言漏洞,刺激学习兴趣和动力,明确学习目标,有目的性地掌握语言知识,培养思辨意识和创新思维,达到提升外语学习水平的综合目的。

三、混合模型的应用

本课题依托《综合教程2》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英语1》一个教学班为实验对象,实施为期12周教学活动,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结论。文章所涉及的教学环节以Unit 6 Learning about English为例进行分析。[7]

(一)教学环节

1.驱动

根据文秋芳(2015),驱动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动力,要包含课文预习、语言交际等要求。该环节是整个课程中具有基础意义的一步,具备5种基本特性:①准确性;②可产出性;③现实性;④学科性;⑤趣味性。

针对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教学维度,教师提前进行资料的搜索,并整理为“线上学习资料包”。资料包将包含视听、音频、口语交际、阅读等方面的资料。

Unit 6介绍了英语语言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分析多元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探讨了语言与思维和文化的关系,因此,在线上学习资料包中,选择了视频科普、文章阅读、演讲欣赏三个内容。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Where did English come from”将对英语语言的起源、发展、历史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自我导向”的学习策略,可以根据自身语言水平选择视频中配备的中文、英文或双语字幕来自主匹配学习难度,发现语言难点,积累相关认知。为了实现学生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了解,以及“母语”与“民族身份感”之间的情感联系这一情感认知目标,在阅读部分,本单元选择了法国作者都德的“The Last Lesson”进行学习。第三部分则选用了“How language shapes the way we think”的TED演讲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互联网工具,线上学习资料包将在新单元课堂教学开展前一周时间下发至学生。学生在该阶段将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对内容进行主动学习,对线上学习效果的检查同样重要。本课题会根据线上学习材料包的内容,结合单元学习重点,在课后的评价环节中进行体现,从单元成绩测验的角度查漏补缺,进一步反驱动学生的自我学习。

2.促成

教师将当次课程所需要掌握的全部知识与内容划分为多个子任务,避免知识有所疏漏。所给出的指示应明确、清晰,对复杂的要求需要做详细的解释。同样,任务的进行需要合适的材料进行引导,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平均语言水平来选择输入内容。

依托教材中文本阅读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阅前”“阅中”“阅后”三个部分。

在“阅前”环节,教师首先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说明。结合单元文章,教师安排了2个子学习任务:①观看关于“How far back in time could you go and still understand English?”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英语词汇变化”主题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信息填空,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②针对印欧语系图,教师要求学生对英语的发展起源进行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使学生初步进行语言产出,在语言层面明确自身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进而在后续环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后两个环节,学生从文本、表达、思维三个维度来进行,对应了POA的三种驱动假设。通过完成教师子任务,学生可以培养基础语言素养,掌握词汇、表达、文本分析的能力。而在“阅后”部分,学生针对“中文热词新语”的语言现象进行信息搜索、追根溯源、小组汇报,可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既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又培养学生关注语言发展的社会现象,激发思考活力和思辨意识。

3.评价

“评价”有两种分类方式: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从主体看,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前者在POA系统构建中已经明确做了要求和解释[5]。后者体现了POA与SDL混合理论模型的特点:评价环节是双向行为,学生应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强调了学生在评价当中的重要性,提升了参与程度。因此,学生的评价可以分为两种:①对课堂教学的评价;②对自我学习的评价。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利用5~10分钟,通过问卷星向学生下发Checklist,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反馈,对教学难度进行调整,完善输入性材料的选择,调整“驱动”的内容、时长及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此外,在自我评价中,学生可以检视自身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知识水平掌握情况等,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自我学习导向程度,增减教师干涉,选择合适方式激发学生自学动力和兴趣。

该环节还包括了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两个方面。学生进行语言“产出”后,教师邀请其他学生从产出效果评价和参与行为评价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延时评价”方面,主要通过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和学期学业水平检测来体现。过程性考核中需要将“课堂产出”作为量化的一部分,进一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更多地练习产出。

(二)研究效果

1.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主要向教学班全部学生发放,包含教学难度、学习收获、学习小组合作参与情况、思维培养、活动参与评价等方面。回收了实验组有效数据57份。在新教学模式下,19人认为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等到了显著提高,23人认为有一定进步,即73.6%的受访者认可混合教学模型的有效性。52人认为,“线上学习资料包”的应用是有趣的,并对单元学习的理解起着推动作用。

学生对学期课程后的表现进行了自我评价。47人认为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谈及语言水平的进步,学生的回答则集中体现在口语、听力、阅读三个方面的进步与提升。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型下的学习表现是进步、正向的,其语言进步方面也符合课程“促成”和“产出”方面的要求。

2.访谈分析

按照学生期末课业成绩从高、中、低进行分层抽样,每组3层,共9名学生进行匿名半结构式访谈,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①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②对线上资源包的评价;③对自我学习导向的评价。

实验组7名学生认可新教学模式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在该模式下,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思维认知,同时能够弥补不愿意、不习惯产出的问题。此外,他们认为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仍然脱离不开教师主导的情况,学生相对处于被动地位,知识的输入具有一定强制性,而新教育模式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加强了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输入,灵活输出。

对“线上学习资料包”,访谈学生普遍用“有趣”“新颖”等词语进行评价。其功能上,受访者认为其可以帮助自身对单元学习进行初步了解,但语言水平较低的受访者同时指出了资料包存在难度。受访者均认为,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了自我导向意识,尤其是对产出环节的印象极为深刻。如在课堂展示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前线上学习资料包的预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来决定学习方法、时长。

四、结语

该模型的产生是对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进一步肯定,相对POA完全打破“以学生为中心”学说,混合模型则强调教师促学、学生向学之间平衡性,突出双端性,显示其双核心作用。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本模型的应用难度较大,需要深入学习,理解POA的相关内涵,并向学生做好相关“导学”工作。同时,对学生也有一定要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力和规划性,能在教师的教导下激发学习动力,促使自我学习导向端的学习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双向导学促学的实际效果。

文章所构建的POA和SDL混合理论教学模型仍处于探讨初期,尚未得到严谨且科学性的实践检测与调整,需要外语教育同行对该混合模型进行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导向环节模型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自制空间站模型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偏向”不是好导向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谚语趣画
犬只导向炮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