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种思维”谋划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2022-11-16刘星
刘 星
云南作为生态保护大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密切相关。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联系云南省滇池保护治理行动,结合云南当前经济发展情形,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分析云南如何在新发展理念中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一、用战略思维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1.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国际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工业文明发展,全球环境和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面对生存危机。2016年,各国在巴黎协定上达成了保护地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共识,明确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充分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保护并恢复地球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国内来看,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全球唯一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但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地区工业化进程并未完成等仍是现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水平不高仍然十分突出。此时,面对高速发展还是减速保护的矛盾与取舍,我国充分体现出世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坚持倡导和坚定支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双碳”战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2.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民的生活环境、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对现实生活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满意了,才真正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
3.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需要。一直以来,我国长期处于世界制造链的中低端,科技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大部分均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要想提升国力和竞争力,就必须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产业升级,这也是我们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需要和制度安排。
4.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首先提出全球气候变暖治理、“双碳”达标标准等举措,确实有它积极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掠夺的实质是没有改变的,我们还必须看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全球殖民掠夺、全球资源掠夺、全球金融掠夺之后,又在全球气候变暖治理上做文章,想利用在全球生态环保治理、碳排放、碳关税的标准规则方面的话语权和制定权对发展中国家展开掠夺。因此,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环保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和争取的发展权问题和政治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提出并积极倡导了“绿色发展”和新发展理念,在标准规则的制定和国际话语权方面积极争取主动,作为应对西方发达国家围堵的战略举措,同时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二、用历史思维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其中工业文明更是开创了“现代化”的人类社会。但工业文明也带来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集中表现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和资源短缺等综合性、复合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资源是有限的,地球被开发的承受度也是有限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和发展环境中,经济发展是必须为生态保护让路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从历史维度来看,生态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又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较高阶段和新形态,并将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健康永续发展。
三、用辩证思维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1.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必须是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我们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深度治理,就能有效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促进生态环保达标和空气质量改善。
2.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打造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云南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生态优势,着力打造既发挥云南的特色和优势,又符合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绿色“三张牌”。短期来看,加强生态保护可能会给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小压力,但这种压力更多的不是来源于保护本身,而主要是来源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绿色发展的储备不足、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归根结底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生态保护问题不解决,高质量和跨越式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相互转化,以生态保护推动合理适度的、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以高质量经济发展确保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最终努力实现二者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共同目标。
四、用创新思维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质上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在人才思路上创新、在核心技术上创新、在基础研发上创新、在管理治理上创新、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等。创新驱动靠什么?人才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人才和招揽人才,加大基础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建立健全支持创新的政策制度,营造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浓厚事业氛围。云南无论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还是人口素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与全国的差距都是明显的,要想实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创新驱动上。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绿色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底色,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是省委、省政府对云南的准确定位和发展方向。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创新,把云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人才、基础研发、产业链打造、品牌树立上狠下功夫,真正把云南打造成为人人向往的绿色家园、美丽家园。
五、用底线思维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1.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生态环境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屡见不鲜,如松花江水污染、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玉溪杞麓湖污染、响水化工企业特别重大爆炸等,还有因为地下水、铅中毒等重金属污染造成致癌事件的严重事件。这些事件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伤害和巨大影响。因此,在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过程中,坚守生命安全底线显得日益紧迫与重要。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国家利益和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要严格限制和适度开发传统性能源,尤其要保证国家战略能源储备的安全,绝对不能随意开发;另一方面,要更好推动绿色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有序利用和开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政治安全和纪律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的生态安全线,没有生态安全,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都将失去保障。2021年,被国家环保督察指出的滇池沿线过度开发问题,着实给我们云南敲响了警钟。在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中,我们应当自觉遵循相关生态法律法规,推动生态法治观念深入于心,不触碰法律和纪律底线,以此来加强生态治理,提升国家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