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2022-11-16花澄友李琦

现代园艺 2022年18期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质量

花澄友,李琦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鲁山林场,山东淄博 255205)

在农业种植领域,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现阶段,影响农作物种子种植的因素越来越多,基于风险因素进行田间管理,能减轻风险因素的影响,保障农作物质量。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民应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分析可能会出现的种植风险,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种子质量。就种子种植风险因素、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展开分析,以期能为农业种植开辟全新道路助力,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种子和种子质量概述

1.1 种子概述

种子由胚珠传粉受精形成,是被子、裸子植物的繁殖体,由胚、胚乳和种皮组成,个别种子只包含胚和种皮。在物种的延续中,种子具有重要作用,关乎着人们的生活。种子种类不同,形状、大小也不同,如椰子种子大,油菜种子小等。而且种子有很多传播方式,如自体传播、鸟类传播等。

1.2 种子质量概述

种子质量是由特性不同的种子综合形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求种子特性和品质优良,一般包括以下两方面。其一,品种质量,指和遗传特性相关的品质,用纯、真表示,前者是品种典型的一致度,用品种的纯度表示;后者是种子的可靠度,用真实性表示。其二,播种质量,指种子播放后的出苗质量,用强、健、净等表示,以健为例,是种子的健全度,用病虫害发生情况表示。在种子保存和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为害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1]。

2 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分析

相较于传统农作物,种子种植对外界环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旦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不仅会降低种子的成活率,还会延长种子的生长周期,甚至会导致种子大面积死亡,给农业发展、农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系统分析和调研发现,农作物种子种植有以下风险因素。

2.1 种子质量因素

2.1.1 种子质量指标不合格。对于种子质量的评价,有很多指标,比如发芽率、纯度、水分、净度,这些指标均符合要求,才视为合格的种子。即便其中有1 个指标不达标,也属于不合格的种子。多数情况下,种子企业会严格检验种子的质量,尤其是信誉好的大型企业。但是在种子紧张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也会售卖不合格的种子。举例,某省2010 年使用的“皖稻79”种子纯度低于国标,导致水稻减产、农民上访。

2.1.2 抗逆性不强。种子的抗逆性表现为多个方面,如耐低温、抗倒伏等,普遍存在综合或单一抗逆性不强的情况。若农民种植的种子抗逆性较差,会出现减产、质量下降的问题。例如安微省种植不抗倒的水稻,会在成熟时受台风影响而倒伏,既严重减产,又不利于水稻收割。

2.1.3 品种不真实。在当今的种子市场,仍然存在种子品种真假难辨的情况。假种多发生于某个农作物种子紧缺的月份,由于种子价格高,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售卖。例如1995 年的湖南汝城假种案,用“汕优3550”代替“汕优63”,由于生育期不同,在不合适的地区种植很难抽穗。假种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十分严重,导致农作物减产,降低农民的经济效益[2]。

2.1.4 品种适应性问题。由于土质、温度、海拔等因素影响,种子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正常发育,每个种子品种都有适合自己的种植区域,超出区域将无法发育。比如前面提到的“汕优3550”,其是广东的中迟晚稻品种,但不适合在安微省种植。

2.2 环境因素

种植农作物种子期间,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种子发育和品质。若环境条件恶劣,将严重降低农作物产量。其一,土质因素。由于有些种植区域位于内陆,土质含水量少,环境干燥,虽然土质符合种子的种植条件,然而因条件不好,种子的生长、发芽无法达到正常水平。我国地质环境多元化,各地区土质不同,因此种子在不同地区的生长、发芽情况也不同。品种相同的种子在某地区正常生长,但受土质因素影响,在其他地区甚至无法发芽。其二,气候因素。各地区气候条件有差异,降雨量、日照时间等不同。因此,在种植种子时,也会产生不同效果。如南方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即便农作物生长态势良好,一旦发生洪水,也会严重危害产量。

2.3 种子培育因素

为保证农作物种子质量,应严格管控种子的培育过程。若种子培育质量良好,后期种植时出现的风险就少。从当前来讲,种子培育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风险。其一,农作物种子培育后,虽然和生产标准相符,但优良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在种子培育过程中,未严格把控双亲植株的质量,提纯度低,增加种子基因异化的风险,影响种子的生产率和品质。其二,在种子库存阶段,由于种子企业未干燥处理种子,使种子发潮,甚至在种子保存时发芽变质,降低发芽率。其三,种子种植过程中,未及时去除地头杂草,使杂草占据大部分的种植空间,抢占种子营养,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育[3]。个别农作物种子未及时去除歪掉的植株,既无法保证种子的良好发育,又无法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另外,部分农作物需要散粉,若没有规范开展去雄处理,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其四,农作物收获季节,农民未科学收割,有的农作物秸秆继续生长,有的则发育过于成熟出现变质、腐烂等问题,影响产量。使用机器采收时,农民未单独处理农作物,表现为农作物混放、农作物掺杂等,增加后续的存储难度,甚至还会影响农作物品质。

2.4 人为因素

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人为因素对种子的种植效果带来极大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其一,农民在采购种子时,需要具备科学意识。但从实际来看,很少有农民具备科学意识,仅凭经验或价格采购,导致种子出现质量问题时,又无法向种子企业“问责”。有的企业无检测报告,无法保障种子质量;有的农民采购种子后随意丢弃票据,出现质量问题后缺乏凭证让企业处理,造成巨大的损失。其二,在种植种子期间,要定期防治病虫害并施肥。由于农民生产观念落后,大量使用化肥影响农作物产量;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药物制剂不合适,或操作不规范,不仅未做到保护农作物,反而威胁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3.1 加强种子质量检验人员培训工作

其一,农作物种子质检部门应采用各种措施,向工作人员宣传种子质量检验的重要性,提升质量意识;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邀请专家传授种子质检知识,加深其对种子质量的认知,主动参与到种子风险因素的研究中。其二,组织工作人员交流、分享工作经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通过一系列操作,增强种子质检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积极、自觉地投入到质量检验工作中,实现自我职能和价值的升华。

3.2 增强农民种子质量把关意识

要想保证农作物种子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农民应首当其冲地学习相关知识,从思想上提高种子质量意识,增强实践能力。购买农作物种子时,应充分了解种植条件,确定种子能否在所在地区生长[4]。同时,检查农作物种子的优良率,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基础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保证自身的经济收益。由于种子采购、种植存在时间差,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存,保证种子始终处于干燥状态;种植种子种植过程中,应使用合理的技术、合适的农药,严格把控化肥用量,防止病虫害发生。上述环节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农民的思想意识。在种子种植季节,村委会应提前组织农民学习知识,主要是种植质量风险方面,提高农民对质量的认知,了解这些因素避免影响农作物产量,增加收入,从而积极、自觉地投身到农作物种子种植工作中。

3.3 建立健全种子质量管理制度

种子质量监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很多领域。作为种子质量监管部门,应针对每个环节建立规章制度,为各部门制定奖罚制度,既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使调查结果有依有据,又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相关部门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种子加工管理、生产管理等制度,进一步保障种子质量。另外,种子质量检验应增强自身职能,提供可靠、精准的数据,为种子生产企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防止劣质种子进入市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研发种子生产质量控制技术

3.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种子企业在农作物种子生产期间,应结合自身规模及种子的生产情况,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既要增加防潮、隔热等设施,还要引入现代化的加工精选设备。通过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种子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化种子加工流程。而且在种子保存过程中,使用新型和先进设备能延缓种子的变异速度,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和净度。对于农业生产领域而言,种植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要,能保障种子质量,提升农作物产量。

3.4.2 研发种子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现阶段,以往的种子生产质量控制方式已无法满足农业发展要求。为保证种子质量,需要种子企业加强研发质量控制技术,实时监管种子的生产过程。其一,认真挑选种子生产基地,保证基地条件符合种子的生长特征。结合具体情况,和生产基地签署种子生产合同,使双方明确自身在种子质量上的权利与义务。种子生产基地建成后,按生产计划制定种子质量检验制度,严格控制亲本来源。其二,在种子种植过程中,农民应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设备,实时关注当地的气温和天气,选择最佳的收割时间,并做好农作物的晾晒处理[5]。其三,严格把关种子的纯度、水分和净度,及时剔除劣质种子。对于优质种子,应及时存档,为日后的种子生产提供参考。完善数据库信息,使用物理化学诱变法进行变异创造,筛选优质、符合要求的品种,关键是加强分子标记,供相关人员研究,这是提高种植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3.5 加强种植存储管理

想要保证农作物种子正常种植和发育,切实维护种子的种植效益,应科学、合理地开展种子存储工作,加大存储过程的监管力度。通常来讲,种子采集后会进入全新的代谢活动期,此时需要晾晒种子,或使用相关设备干燥处理,减少种子的含水量,保证二次代谢活动顺利进行。干燥处理结束后,将种子放在通风、干燥设备内,延长种子的生存寿命。如大豆采集完成后,先晾晒2~3d,或用设备干燥,使大豆内的水分缩减至13%。这种情况下,即便遇到低温天气,水分含量低的大豆也不会出现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的情况,更不会影响种植种子。此外,建立种子存储基地,农民根据种子种类分类存储;在种植一线大力推广种子存储和处理技术,使农民精准的掌握种子存储方法。

3.6 关注种子的生产过程

种子质量易受种子生产过程影响,为提高种子质量,应加强源头管控,确保所有种子的优良性。

3.6.1 父本管理和割除。种子生产过程中,父本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花粉,要求在拔节孕穗期保证父本水分充足,确保父本的花粉量。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给母本留下充足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提升种子质量。

3.6.2 去雄和除杂。种子生产制作期间,去雄、除杂工作,是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技术。要想彻底除杂,应科学分析种子特征、生长状态,随后做出精准、详细的判断,去除杂株,将杂种率控制在0.1%以内。当植株到达去雄期后,及时清除小种苗。去雄结束后认真检查,保证无残留,以免影响种子质量。

3.6.3 设置隔离区。对于开花授粉的农作物,若各种类间未做好隔离处理,将出现生物杂存的情况。鉴于此,应在杂交、异品种种田间设置隔离区,宽度100m。种植过程中,禁止出现和其不同的品种。种子去雄期,检查植株,确保符合隔离标准。

3.6.4 严格按要求耕种,划分工作职责,实现农作物的丰产目标。种子栽培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种子特性,科学选择栽培方法[6]。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因为在种植种子时若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就会出现病虫害问题,影响种子的健康生长;若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又会减少种子的产量。所以,应结合当地环境、品种特性等,规范施用化肥和农药。此外,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尤其是种子收获期,恶劣天气会严重影响种子质量、产量。

3.6.5 针对种子种类开展培育工作。要提升种子效益,增加存活率,除了要选择纯度高的种子外,还要在种植前进行培育,借助各种手段增强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例如小麦种植前,用搅拌器充分混合种子和粉锈宁(药剂),1kg 小麦配备2g 粉锈宁,搅拌均匀后密封2d,或放在55℃的水内,浸泡10min 后再放入冷水中浸泡5min,然后捞出放在热水(50~60℃)内,反复多次,消灭种子内的病菌,提高发芽率。谷子种植前,用瑞毒霉(0.3%)处理黑穗病,即在种子表面均匀撒播药粉。

3.7 其他措施

3.7.1 分工明确。种子之所以发芽率低,一是因为在种子成熟后,没有及时收获,使种子霉变发芽。二是因为种子纯度低,收获后未及时晾晒。在种子存储期间,若温度、水分不合适,会导致种子霉变,造成种子发芽率不符合要求。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人工、机器等手段分拣农作物种子,从而减少种子的霉变概率,提高发芽率。

3.7.2 创新种子品种的选育方法。在种子企业开展选育工作前,应开展调研工作,明确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方向,了解种子市场的供需、农民的种植需求等,科学地预测种子品种市场。基于调查结果,坚持绿色、优质的培育理念,综合使用基因编辑育种、传统品种选育等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增长性且符合农业要求的农作物品种。开展试验工作,划分试验农田,在区域内试验,了解其对环境、地质的适应度,并推广到各地区,提升种子利用效率,减少种植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开展农作物种子种植工作,充分正确地了解种植风险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结合农业种植的现状,积极开展种子生产、存储工作,加大种子的监管和维护力度,借助高科技的处理和培育技术,提高农作物种子的抗逆能力,保障种子质量。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种子质量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趣味象声词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