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学揭秘:“诸葛亮借东风”是如何成功的

2022-11-16气象万千科普团队

初中生世界 2022年37期
关键词:锋面季风气旋

文/气象万千科普团队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这东风,当然不是诸葛亮“借”来的,只能说,他对赤壁一带天气规律的认识比曹操深刻、具体得多。

在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十一月东风少见”,显然是后悔赤壁之战中,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今天我们就从气象和天气规律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帮了大忙的锋面气旋

赤壁之战中,从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这从天气形势上来看,当时很像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

在我国,锋面气旋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反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部(西部),吹西北风。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大片降雨区。因此,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谚语“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和“东风雨,西风晴”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这种因季节而改变的盛行风向,叫作季风。随着这种盛行风向的转变,带来了明显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当冬季风盛行时,气流从西北方大陆上流过来,这时的空气寒冷干燥,降水很少;当夏季风盛行时,气流从东南方海洋上流过来,这时的空气温暖潮湿,降水增多。

偏爱我国东南地区的季风

世界上季风现象最为明显的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所以我国东南地区就成了强大的季风区。这里冬季和夏季的风向几乎是相反的,由冬夏季风引起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特点,最主要而明显的就是冬季干燥,夏季多雨。

为什么我国东南地区季风特别明显呢?这要从季风形成的原因谈起。我们知道,冬季和夏季海陆气温是不同的,冬季海洋比陆地暖,夏季海洋比陆地冷。温度不同了,气压也是不同的。冬季大陆上气温低些气压高些,海洋上气温高些气压低些,而夏季相反。

既然海陆之间发生气压差异,空气就要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于是形成了冬夏季海陆之间不同的风向,冬季由陆向海,夏季由海向陆。

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而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在南下过程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会忽略。

而诸葛亮的家就住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他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但为了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处处留意,你也能看风识天气

“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这则谚语流传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它说明不同的风会带来冷暖干湿不同的天气。

长江中下游地区东临海洋,西连大陆,这里的风东吹西刮、南来北往,担负着交流寒暖、运送水汽的任务。东风湿、南风暖,暖湿的东南风为云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只要一有上升的机会就会凝云致雨。所以,有“要问雨远近,但看东南风”“白天东南风,夜晚湿布衣”的说法。

在冬季,冷空气强于暖空气,西北风常把锋面云雨带推向南方海洋。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单一的冷空气控制下,天气晴朗,正如谚语所说的“秋后西北田里干”“春西北,晒破头;冬西北,必转晴”。如果这时刮起东南风,但刮不长,这就是“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预示锋面云雨带影响到本地,天将变阴,“要问雨远近,但看东南风”。

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农历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还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不过,随着全球变暖,亚洲季风格局正在改变,科学家们也正在研究、探讨背后的机理及变化原因,期待早日揭晓。

(选自2022 年9 月4 日“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锋面季风气旋
热声耦合燃烧振荡中火焰锋面识别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以“锋面气旋”为例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设计
户撒刀
浅谈高中地理智慧课堂的构建
万马奔腾
亚洲季风 原因、历史与效应
2009男色季风来袭
借助风向知识 巧学锋面气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