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病的综合诊治

2022-11-16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断奶传染性病猪

王 熙

辽宁省朝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朝阳 122000

关健词:仔猪;腹泻;病因;诊治

实际临床生产中,仔猪腹泻属于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也是导致仔猪死亡比较严重的因素。仔猪腹泻在生产中主要有病毒性因素、细菌性因素以及饲养管理因素。仔猪在临床中出现腹泻的情况主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实际生产中应该加以重视。

1 仔猪腹泻病发病特征

1.1 病毒性因素

伪狂犬病的病原主要就是伪狂犬病病毒,发病仔猪在临床中通常会出现机体发抖的情况,伴随出现运动失调、经常昏睡、鸣叫和呕吐等表现,通常该病的发病率为20%~40%,而死亡率在10%~20%。

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就是圆环病毒,主要是猪2型圆环病毒而引发。断奶后的仔猪是主要的发病群体,可见发病仔猪通常会出现肌肉衰弱无力的状态,并且伴随有下痢和呼吸困难的情况,还会伴随有黄疸以及贫血的变化,患猪的皮肤表现有紫红色病变的斑块,还可见存在皮下水肿等病变。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是冠状病毒,病猪在临床中可见有急性的患病过程,属于是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仔猪感染之后会出现突然呕吐的情况,接着表现为水样的腹泻,排泄的粪便中会混杂没有彻底消化的凝乳块。腹泻的病仔猪脱水明显,可见机体逐渐地消瘦,被毛呈现出干枯无光的状态,通常会在感染后的1~2 d内死亡,日龄越小的仔猪感染,病程则越短,但是病死率却更高。

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就是由类冠状病毒而引发的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腹泻病,病猪在临床中主要可见呕吐和水样腹泻的症状,排泄的粪便散发腥臭味,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大多集中在每年12月至翌年的2月。

轮状病毒病的病原就是轮状病毒,大多会集中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发病。病猪在临床中可见精神状态差,食欲降低且不愿走动,患病仔猪通常会在吃奶之后而迅速出现呕吐及腹泻的症状,排泄的粪便主要呈现出水样或者是糊状,粪便呈黄白色或者是暗黑色,病猪脱水的情况非常明显。

1.2 细菌性因素

仔猪黄痢的病原是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途径主要就是消化道。临床中主要可见7日龄内的仔猪发病较多,尤其是1~3日龄的仔猪发病情况多,患猪会出现剧烈腹泻的表现,排泄出黄色稀粪或者是灰黄色水样稀粪,病猪的急性败血症都是患病的特征。

仔猪白痢的病原是大肠埃希氏杆菌,仔猪生产中比较常发,断奶前后的10~30日龄仔猪是主要的发病群体,病猪表现为下痢,并且会排泄出呈现灰白色粥状的粪便,伴随散发出腥臭气味。

仔猪红痢生产中也称为仔猪梭菌性肠炎,主要就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也就是魏氏梭菌而引发的仔猪肠毒血症,在临床中属于急性的传染性疾病。1~3日龄仔猪是主要的患病群体,超过7日龄的仔猪则发病的很少。生产中主要可见病猪排泄浅红色或者是红褐色的稀粪,并且在粪便中混杂存在坏死组织碎片以及气泡。

1.3 饲养管理因素

日常生产中常见的引起仔猪腹泻的管理因素比较多,如仔猪吃到乳管中的宿奶;母猪产后无乳或者乳汁过浓、过稀;给仔猪采取的断奶方法不合适;生产环境、投喂饲料的变化等引起仔猪产生应激反应,机体抗病力降低而发生腹泻。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传染性腹泻防治

2.1.1 细菌性腹泻

实际生产中始终坚持自繁自养的生产原则,并且要严格的控制引种措施,重视新生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并且确保及早给其哺喂初乳,同时保证供应的饲料和饮水都是清洁卫生状态。临床中由大肠杆菌或魏氏梭菌等引发的仔猪黄痢、白痢和水肿病,可以选择在母猪生产之前采用大肠杆菌单价或多价灭活疫苗开展相应的预防接种;仔猪红痢可以采用本地苗,分别在母猪生产前14天和28天各进行一次免疫,对于连续产仔的母猪,应该在分娩之前的15天免疫一次;仔猪副伤寒可以采用本地菌株,于仔猪30~40日龄进行首免,而70日龄时进行二免。

2.1.2 病毒性腹泻

生产中需要保持饲养舍及生产用具的清洁,重视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认真贯彻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以有效的控制本病。流行性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感染的病猪应该重点防治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日常生产中通过饮水器给仔猪供应电解质溶液进行口服,并且在其中添加抗菌药物。母猪生产前6周和2周应该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这样能够确保仔猪获得免疫保护。轮状病毒病可以给母猪进行免疫注射从而提高初乳免疫。

2.1.3 寄生虫性腹泻

球虫病的控制主要应该重点关注怀孕与产仔设施的卫生,并且在产仔之前针对母猪进行治疗,避免新生仔猪食入虫卵,将仔猪与成年猪进行分群饲养。病猪生产中通常采用氯苯胍、莫能菌素等抗球虫药物治疗。线虫的防治应该注意保持饲养舍以及运动场的干燥清洁状态,及时将猪只产生的粪便进行清扫处理,饲养舍内铺水泥地面比较适宜,在每年的春秋分别进行两次定期的驱虫措施。

2.2非传染性腹泻防治

2.2.1 加强母猪管理

生产中要将体质健壮的青年母猪选留,日常供应营养均衡的饲料,确保母猪机体健康并且有适度的体况,避免母乳存在不足、过浓或过稀的情况,有效确保仔猪能够从初乳中获得特定的抗体。怀孕母猪日常采食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低分子脂肪酸以及维生素E。母猪在生产前的1个星期就进入产床,调整产房的温度、湿度适宜,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状况,给其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从而降低仔猪腹泻的情况。

2.2.2 加强哺乳仔猪的管理

新生仔猪出生后要尽早吃上初乳,通过获得母源抗体而产生被动的免疫,给仔猪固定好乳头,并且做好相应的保温措施。仔猪在出生之后的24 h内全部注射或者口服抗生素,3日龄仔猪应该补铁从而提高血铁浓度,出生后给仔猪及时补充铁、硒和维生素E对于防治营养性贫血和硒缺乏症比较有效。哺乳期间应该进行强制性的补料措施,仔猪出生后5~7日龄就要给其喂全价的教槽料。

2.2.3 加强断奶猪的管理

刚断奶的仔猪对于低温是非常敏感的,通常体重越小的仔猪对于断奶环境的温度要求越高且稳定,饲养舍应该始终保持清洁干燥的状态,并且有良好的通风状态。仔猪机体的消化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断奶后的前几天最好采取限饲措施,3~5 d之后再逐渐的过渡到自由采食的方式,避免因为仔猪过食而造成腹泻的问题。

2.2.4 合理配制断奶饲料

仔猪的胃容积相对比较小,所以容纳的食物量较少,应该适当的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比例,生产中通常是采取添加油脂的方式;酸化剂能够降低胃肠道的pH值,有效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提升蛋白的消化率,同时可以提高有益菌的数量;早期断奶会影响消化酶的活性,此时通过添加外源活性酶能够有效提高此时仔猪的生产性能;益生素属于含有有益活菌的微生物制剂,所以在进入体内之后会进行大量的繁殖,从而对于有害菌的生长产生抑制效果,其代谢产物还可以将肠道内毒素进行中和,有效减少腹泻的产生;抗生素对于仔猪生长以及改善饲料转化率比较有效,饲料中适当的添加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病原菌的繁殖,还能够加速肠道的免疫耐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于肠道的损伤,有效控制腹泻的发生。

2.2.5 使用优质蛋白原料

大豆蛋白中的抗原性蛋白能够引发仔猪出现过敏性的反应,所以在日粮的配比时应该尽量选用动物性的蛋白原料,保证豆粕提供的蛋白比例要低于总蛋白的60%。日常生产中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水平也可以有效防止腹泻的发生。

2.2.6 减少应激刺激

仔猪自身的神经以及体温调节机能都发育不够完善,所以机体对于应激因素的刺激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就在生产中容易发生腹泻。所以日常应该保持饲养舍的温湿度适宜,避免出现温度骤然升降的情况,控制饲养舍中昼夜温差的变化。还需要重视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加强必要的消毒措施。生产中采取“赶母留仔”的方式,能够减少仔猪的断奶应激反应,控制腹泻的发生。

3 结语

实际养猪生产中防治仔猪的腹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生产原则,保证饲养场与外界保持严格的隔离状态,生产中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加强对于断奶仔猪的营养供应,重视疾病的防疫措施,保证饲养环境的卫生状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发现饲养场内有仔猪出现腹泻的症状,应该保证尽早的加以治疗,生产中通过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仔猪腹泻的概率,从而确保养猪生产的实际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断奶传染性病猪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