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探究

2022-11-16陈铭培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8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中关村科技

陈铭培

(北京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北京 100744)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合作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规划陆续落地。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上升为新时代国家七大重大战略之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11月18日印发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深化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跨省合作园区等为平台,支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合作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1]。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区域联动机制,先富带后富,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

北京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必须全面开展区域科技合作。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技术创新的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现已成为并且未来仍将成为北京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履行对口帮扶责任、辐射带动全国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1.需求分析

1.1 区域产业转移合作需求

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东部省份确实具备与西部地区开展合作的动机和条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发展,东部地区土地、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传统制造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不少企业基于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的考虑,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2]。据测算,2019年仅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就达24000亿元以上,而且长三角地区的化学原料、化学纤维、机械制造、橡胶制品等成熟行业都将大幅度转移。而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与东部地区有很大的互补性[3]。同时,由于西部地区急于发展经济,还会在土地、税收、审批等许多方面给予企业大量的优惠政策。因此,东部地区的发达省市可以根据各自的产业调整规划把相关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这样,既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发达省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4]。

1.2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需求

相比东部发达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资源上具有很多优势。一是地域广阔、人口较少,适合发展农林牧渔。西部12省(区、市)国土面积为686.7万km2,占我国总面积的71.5%,而人口仅3.55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7.3%;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89万km2,是东部地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的8倍多,中部地区人均水平的4.7倍,这些为西部地区发展农、林、牧、副、渔和其他产业提供了基本条件[5]。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格局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比较优势。目前西部有耕地3.3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7.8%;人均占有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别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倍、1.8倍和3.4倍;我国水能的70%以上都集中在西部;西南林区面积虽仅占全国的24.4%,但林木蓄积量却占全国的45%以上;西南地区的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0%。二是矿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数量之大是东部望尘莫及的,主要矿产在全国占比例分别是:煤矿61.5%、天然气81.8%、铜矿49.0%、铅矿56.3%、锌矿56.3%,硫铁矿54.6%、盐矿88.9%[6]。三是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我国的西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曾经出现一条中国与西亚、南亚各国通商、传播文化、友好交往的丝绸之路。在西部,各式各样的古城、遗迹随处可见,敦煌莫高窟等人文景观,九寨沟等自然奇景蜚声中外。苍凉壮阔的大西北,具有独特的风土民情,别有一番情致。这些都为西部地区农业、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很多东部地区的省市都希望和西部合作,促进经济的增长。

2.前期基础

目前北京主要以政策为导向,重点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一带一路”倡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口合作等国家战略,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园区等方式,面向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区域科技合作。

截至目前,中关村示范区进一步强化了中关村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陆续与全国26个省区市的79个地区(单位)签署过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协议明确共建基地(园区)的有41个,其中29个已揭牌。这些合作辐射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效提升了北京和中关村示范区的影响力。

3.合作方式

3.1 鼓励优势科技资源参与

不断推进产业联盟、科技条件平台等优势科技资源参与区域合作,鼓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技术市场、产业技术联盟、企业孵化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首都优势科技资源,持续地为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地区的企业、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提供研发、分析、检测、认证等研发服务,提高首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3.2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鼓励科研机构成果向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地区转移和转化成熟适用科技成果。促进北京科技成果在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地区的转移和转化应用。鼓励、支持北京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为科技成果创造市场环境。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北京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向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地区开放。

3.3 加强产业项目合作

支持北京市产业链延伸和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和支持北京市企业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参与当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研发销售在京、生产基地在周边地区外地的布局模式,将产业链延伸到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地区,充分发挥重大产业项目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4.主要成效

4.1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陆续与雄安新区、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承德以及滨海新区、宝坻等8个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建园区,以及项目支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是先后合作共建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石家庄(正定)集成电路产业基地5个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二是通过具体项目带动推进当地产业发展,联合津冀有关部门出台了《发挥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优势,推进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等政策,支持合作双方企业联合研发项目,以及北京市企业在津冀地区的产业化落地项目,促进津冀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2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与南宁、昆明、银川、长春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南宁·中关村科技园、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园区,支持建设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促进当地产业集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建设1年时间,已聚集全国44家行业重点企业,入孵66家创新团队和企业,除来自中关村(9家)和广西本土的企业(13家)外,还吸引了22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企业入驻。中关村南宁信息谷公司运营当年(2017年),收入就达3000万元,入驻企业营业收入4.3亿元,为当地贡献税收3786.5万元。

4.3 完成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任务

积极对接欠发达地区发展需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分别与乌兰察布、南阳、十堰、拉萨、赣江新区等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引导当地创新发展理念,整合要素资源,支持当地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为欠发达地区注入新发展理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一是运用中关村创新发展理念与合作地区积极开展产业发展、园区规划研究,组织中发展集团、方迪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乌兰察布中关村科技园总体规划,中关村南阳科技产业园的产业规划、空间规划、生态规划、科技金融规划,十堰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规划。二是通过园区和平台建设、项目合作等形式,助力当地产业发展。支持南阳、乌兰察布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和十堰、拉萨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等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环境和氛围。中发展集团的信息谷、领创空间在南阳建立了中关村e谷(南阳)软件创业基地、“南阳中关村领创空间”;中国技术交易所在赣江新区建立中技所赣江新区科创中心,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在辽宁沈阳建立分中心。

4.4 推动中关村企业拓展市场

区域合作为中关村企业承接项目,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关村企业借助中关村与浙江衢州的合作,在当地承接了大量电子信息、环境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环境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综合治理等领域的项目。中关村企业在与南宁进行区域合作过程中,立足南宁的独特区位优势,不仅在南宁迅速打开局面,同时也积极迅速拓展了南亚、东南亚市场。

4.5 优化中关村产业链布局

中关村企业在利用合作区域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生态环境等优势,开展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布局,破解在首都发展的一系列瓶颈制约、推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促进了中关村高精尖产业的发展。目前不少中关村企业在京主要是以发展创新研发和总部经济等高端环节为主,借助外地空间、资源和人员等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布局一些生产、加工等配套产业环节。2015年底,受对环保升级的强烈要求和土地的制约,10家北京制药企业的原料药厂从北京转移或新建于“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2016年,中关村优化大数据产业链布局,打造以“中关村数据研发服务—张家口、承德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为主线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4.6 提升首都和中关村影响力

中关村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技术交易额中80%流向京外地区,与全国26个省区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关村的品牌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与各地探讨合作模式、研究合作路径时,各地始终把复制和打造“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作为重点。河南南阳通过打造“类中关村环境”,吸引建设了中关村e谷(南阳)软件创业基地,与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合作在南阳设立首期规模5亿元的子基金,推动园区建设。

5.结语

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北京也要继续强化区域合作,推动国内科技协作的大循环和内循环,为加强各地科技资源流通、人才交流和项目合作搭建桥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和广度,携手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5.1 加强区域科技合作的顶层设计

打破以政策响应为主的固有区域合作模式,开展区域科技合作的顶层设计,深化中关村与全国范围内各区域的合作领域。一是加强对现有共建园区的分析研究和管理,提高建设水平,促进协调发展。二是研究分析根据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全国各地区发展现状及特点,结合中关村区域合作发展情况,统筹规划中关村区域合作,优化布局,审慎选定重点合作区域,制定区域合作方案(包括了经济、社会、技术、金融、人才等方面),谋划和系统设计合作区域与合作方式,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合作区域发展质量。

5.2 搭建区域科技合作创新体系

明确以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宗旨,搭建区域科技合作创新体系。围绕前沿技术及高端技术的市场需求,整合现有北京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产学研用平台,搭建第三方园区运营服务平台等形成区域合作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合作区域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

5.3 搭建统一运作平台和协调机制

搭建统一区域合作运作平台和协调机制,形成机构间的联动发展格局。联合北京科技领域联盟,形成区域合作联合体,搭建统一的区域合作运作平台和协调机制,共同开展区域合作工作。注重开展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明确各机构职责分配、利益分配。同时,要重点研究中关村和合作区域的责任分配及利益分享机制。

5.4 研究合作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研究合作区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拟以科技合作省市条件较好的高校及产业科技需求较高的产业园区为试点,推进联合研发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孵化与加速器等手段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在部分合作省市形成不同领域与形式的研发合作与成果转化模式。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中关村科技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科技在线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