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中辟谣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运用
——以浙江卫视《捉谣记》为例
2022-11-16王帅帅
文_王帅帅
始于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社会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与此同时,网上各种信息层出不穷,令很多受众真假难辨,部分谣言给疫情防控造成障碍。浙江卫视启动应急机制,调整正常节目编排,开辟《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特别直播和《捉谣记》板块,用真实调查让谣言现出原形,对消除受众恐慌,净化网络环境,打赢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其间,主持人团队在节目的语言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抗击疫情中的特殊编排
新冠疫情发生后,浙江卫视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之中,从2020年1月26日开始,就对播出节目进行了特殊编排,暂停7档日常新闻节目,整合各档新闻栏目力量推出“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特别节目,在全天的10:00、12:00、15:00、18:00、21:30进行直播。为了适应疫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特别直播后更名为:《科学防疫情 统筹谋发展》。为了扫除障碍,浙江卫视疫情防控第一期特别直播即设置了《捉谣记》板块,并利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融媒体矩阵和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将直播录制裁切,进行互联网转发,从2020年疫情伊始到2022年5月4日,浙江卫视共播发《捉谣记》稿件858条,对谣言予以有力回击和澄清,也为融媒体辟谣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
电视新闻直播辟谣是最重要的辟谣手段之一,主持人的语言驾驭能力又决定着辟谣的效率和结果,从而影响着抗击疫情各项措施的展开。辟谣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以直播稿件为基础,以口播新闻语言为主,包含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副语言又包含了主持人的表情、衣着、动作、辟谣节目直播间(直播区)的包装设计。有声语言与副语言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辟谣效果。
辟谣节目中主持人语言的运用
(一)直播前的备稿和预案
电视直播当中主持人语言运用的备稿也分为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广义备稿是大量收看和阅读事件最新的动态和防控政策,有条件一定要参与一线报道,这样更能够在直播中传达真情实感,更好地处理语言技巧。《捉谣记》的两位主持人曾经在2020年浙江防控一级响应期间奔赴接收重症患者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及多家基层派出所及复工复产企业采访;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也多次深入医院社区等防控一线进行采访和现场报道,对一线工作作了深入了解,在播发稿件时能够做到感同身受。另一方面,狭义备稿也很重要,例如在疫情期间有不止一位主持人将“体外肺膜氧合”的英文缩写“ECMO”说成了英文字母的读音,而没有按照医务人员的通用读法,这就使得节目的专业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抗击疫情直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直播的第一阶段,主持人团队就应该及时拓展疫情防控方面的专业知识。例如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区别,抗病毒治疗的特点等等,在二次创作中及时向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权威医疗机构的专家求教解惑,做到辟谣前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预案准备方面也提前设置了直播助理岗位,如果发生辟谣信息的更新或电子稿件急需修改,来不及就用手写稿件送进直播间,尽最大努力杜绝出现电视直播内容长时间落后网络辟谣更新的情况,做到语言内容准备可信、透明、可验证。从特别直播一开始就指定融媒体分发策略和操作流程,增强辟谣效果。
(二)直播中的语言运用
在直播过程当中,主持人的语言运用应该按照预案和主编导播团队密切配合,“克服紧张、增强自信,保持积极自如,不卑不亢的状态,既不要冷漠刻板,也不要懒散懈怠”。以这样的基调为统领,再根据稿件的不同内容,合理地运用语言技巧。《捉谣记》的主持人团队在直播当中根据直播稿件的内容把握不同的主题,合理切换不同的语态以达到直播目的。适当降低了语速,给自己更多的处理时间,给观众更多的接收时间。密切配合大屏幕图片、字幕,中插视频。同时十分注意语言的精准,避免过速和卡顿降低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因为稿件里任何人数统计里的每一个“1”,对于其家人来说都是整个世界,所以在播报时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化解悲痛,凝聚更多抗击疫情的感动和力量。
辟谣节目中主持人语言的潜在问题
(一)因对谣言的痛恨导致基调设定过度
《捉谣记》应对的谣言来源复杂,谣言的动机、目的、影响范围、危害后果不同,作为辟谣节目的主持人应该加以甄别。如果是出于哗众取宠而制造散布的危害公众安全,甚至是牟取不当经济利益的,那主持人在语言的基调设定就应该是毫不留情予以痛击。如果并非出于主观恶意,而是因为对相应的专业知识不了解而产生的流言,并且危害后果相对较小的,在基调设定上就不能一刀切、太粗放,否则就会给受众造成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也会给部分身处压力之下孤立无援、有着实际困难的受众造成压力和误伤,从而偏离抗击疫情直播的目的,缺乏人文关怀。
(二)语态的切换不清晰
一线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工作当中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主持和播讲风格。有些语速很快、清晰明亮,有些音色浑厚、大气庄重,有些娓娓道来、舒适明了。在抗击疫情直播当中,防控部门的最新举措、政策的最新调整,前方医疗团队、后方支援团队、电视直播团队的辛苦努力都需要用恰当的有声语言技巧来转化、来传达。《捉谣记》板块有时在直播的开始部分,有时在结尾部分,占整档直播的篇幅也不一样。如果都用单一的播报式的语态来处理直播中口播稿件、评论甚至演播室访谈,必然会给观众以“不走心”的距离感,使传播效率大打折扣。
(三)副语言缺乏设计
如果把有声语言划分为听觉部分,那么副语言更多是视觉部分。在突发事件电视直播当中,副语言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有些直播在前期往往因为节目匆忙上马,导致副语言部分被忽略,这是不应该的。主持人的衣着、发饰、搭配都要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解决方向,务必舍弃“小我”,应当从“大我”的方向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