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防疫工作相关解析
2022-11-16匡德春
匡德春
辽宁省调兵山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调兵山 112700
随着我国对养殖业防疫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村小规模养猪场和散养猪的防疫工作均已被列入重点检疫对象。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防疫相关的统计和管理工作比过去方便了很多,为防疫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创造了基础。目前,为了保证我国养猪业的良好发展,一定要全方位认真地开展防疫工作。做好养猪场的防疫工作对提高和改善农村养猪场的防疫情况具有重大意义。
1 我国养猪场的现状
当前,我们国家的生猪产量已是全球第一。随着养猪场规模的扩张和养殖集中度的增长,养猪业环境遭受重度污染,疫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就养殖规模而言,其主要是中小型养猪场为首,另外还包括私人养殖和大规模养殖。由于中小型养猪场养殖规范化水平过低,污染程度比较大,防疫工作缺陷很多。尤其是分布广泛的村民个体经营者,他们缺少对生猪养殖的防控意识,更没有先进的饲养管理和防疫技术,防疫环节存在诸多疏漏,受疫病影响很大。随着乡村地区养殖集中度的增加,防疫疏漏问题渐渐显露出来。当出现严重疫情时,小规模养猪场与散户的养殖防疫能力不够,生猪容易遭受疾病。这类以数量递增占主导的养猪业,尽管在短期激发了养猪行业的繁荣,但长期来看,没有质量和安全保障的小型养猪场以及散户养殖都会面对更严峻的考验。
2 防疫工作中的问题
2.1 养猪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小规模养猪场和散户养殖都有不同程度的猪舍建造不规范、生产设备差、环境杂乱不堪等问题。比如照明通风不良、缺乏隔离房、没有污水排放设备等。一些养猪场选在了城乡结合地段,或靠近集市、村庄,民众流动频繁。甚至部分养猪场安置在了工厂的下风方向或者有污染源的下风方向。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养猪场在面临严重疫情发生的时候,极容易遭受感染。
2.2 饲养管理模式不合理
小规模养猪场或散户养猪食料缺少标准,饲料投放数量与喂养时间不确定。甚至一些养猪场有什么就喂什么,如投喂餐馆的剩下的饭菜。在管理工作中,清理扫除与消毒安全不及时,或消毒太过随性,没有针对性。总体管控粗放,这对于养肥等环节更为注重,没有防疫理念。很多散户甚至连给生猪注射关键感染性疾病疫苗都不会,因而感染的风险比较高。
2.3 基层预防检疫工作监管不力
基层防疫工作是要做到挨家挨户,注重防疫宣传、防疫排查和检疫工作。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基层预防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过少,岗位设置单调,在面临分布广泛的小型养殖场和散户养猪,时常发生监管不力的缺陷。大多数基层防疫资金短缺、设施配置破旧以及防疫技术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当下的基层养猪场对防疫工作的要求。
3 完善防疫工作
3.1 完善防疫基础设施
防疫基础设施的搭建对猪场的整体防疫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但在部分地区特别是部分基层地区关于基础设施搭建并不够完善,养猪户为减少饲养成本不但缺乏完善的防疫体系,就连基础设施搭建上也是存在一些缺陷的,这种问题致使整个养猪场面对疫病的防控水平很差,如若发生疫病特别是带有传染性质的就会给养猪场带来沉重打击。所以,有必要改善猪场的防疫基础设施建造,提升养猪场应对疫病的能力,特别是应对某些传染性较大的疫病时,可以有效减少损失。一方面改善猪场的兽医环境搭建,设立专有的兽医室,结合养猪场的实际状况和疫病的气候特性及时更新兽医室的药物,针对可能发生的疫病提供药品配备。另一方面改善养猪场的防疫体系,相对于季节性与多发性疫病做出防控措施,再对疫病产生后的应急体系给予改进,以保证有效的预防疫病,在疫病产生时更好的使用应对措施。此外,还应改进养猪场的应急设备,特别是对隔离配置的改善,在检测到异常状况后采取隔离并进行应急。
3.2 改进疫病监测系统
为了有效应对疫病,我们必须依赖先进科技来改善相关的疫病监测设备。在养殖过程中猪的生长情况要由相关人员做记录进行分析,观察猪的重量与温度等指标。借助疫病监测系统对养猪场的常见病原与地方性疫病开展监测,针对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体血清型与菌株特异性和对药品的敏感性开展监测,针对地方性病原体的监测要在检查抗体的同时增强对生猪带毒状况的连续监测,经过监测推断出养猪场疫病原与地方性病原的感染形式,给养猪场疫病的预防和健康方案提供了更好的数据支持。此外,强化信息系统搭建,当检测到传染性疫病后立即汇报,总结疫病发生规律,并预先做出预防控制和部署。
3.3 将职责落实到个人
在防疫工作中需要重视防疫的系统性,提升防疫工作者的素养,在养殖的时候把养猪场防疫体制运用到实际,提升养猪场的防疫管理水平。在防疫的时候,饲养者与生猪触碰最为频繁,因而就需要格外增强饲养者的防范意识,对异常状况立即汇报并检查。严格执行养猪场防疫制度,把职责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并由专人对防疫制度执行情况展开检查,监督养殖工作,及时找出制度执行时的不足,并进行探讨尽快解决。
4 猪场防疫工作改进措施
4.1 注重清洁卫生工作
达成养殖环境的规范化是疫病预防的第一要务。养殖人员必须提高对清洁卫生工作的认识,在养殖过程中注重环境的清洁与消毒,这不但有利于生猪的成长,而且还能确保养殖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一方面,我们必须注重养殖排出的废弃物处置工作,及时清除废弃物,做到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回收利用,降低细菌繁殖。另一方面,注重环境杀菌工作,设立健全的养猪场灭菌制度,按时对养猪场和用具实施消毒,建立专门的消毒场地对生猪和到访人员开展消毒工作。在易发病季节专门针对病毒场所实施消杀,以降低蚊虫等其他疾病的传播媒介。
4.2 提升养殖的科学性
养殖工作者必须具备足够的疫病预防知识,采取科学养殖预防疫病。首先,关注饲料喂养的合理性,依照猪的生长情况,把不同生长时期的猪分开喂养,依据不同的营养需求科学使用饲料,特别是对怀孕母猪实现科学的饲料搭配,确保营养充足,提升猪饲料的利用率以及猪对疫病的抵御能力;其次,提升药品使用的科学性,在药品的应用上相关人员必须掌握一定专业技能,根据猪的疫病用药,严格把控用药的类型与剂量,提升用药成效,按时更新养猪场的药物,防止使用不良药物、过期药物,必要时应在专业兽医的辅导下使用药品,不要盲目使用,此外,增强对养殖者的科学管理,改善养猪场的饲养作业流程并认真执行,走入养猪场前后一定要做消毒处理,并穿上防疫服和戴上防护设备,对日常养殖进行规章管理。
4.3 做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为了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的一项关键措施。养猪场需依照猪场的情况做出详细的免疫方案。在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才可拥有较强的免疫能力,所以要依照传染病的暴发季节来制定免疫方案。当猪群身体状况不佳时不要做接种疫苗。部分母体抗体会影响抗体的效果,甚至抑制了抗体产生。为避免这种情况,应监测母源抗体,以保证疫苗的作用。
4.4 做好防疫工作
提前接种发病率高的疫苗,尤其是在当地发病率较高的流行性疾病,按照年龄编组进行免疫接种,这是有效预防疫病暴发的关键措施。并且,增强辖区内猪场疫情的监测,对整个猪场进行全方位彻底杀菌来断绝细菌的传播路径。在日常喂养生产中要注意各种传染疾病的流行动态,做到尽早了解并预防。病毒传播过程中受到传播介质、温差、传播源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强烈影响,疫病传播强度和猪的易感染程度是致使病菌暴发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喂养过程中注意对猪群的观察,尤其是观察它们的体温、体表和单体活动等健康因素的监测,异常情况尽早发现,发生问题要快速对症下药并治疗,以有效减少疫病暴发的可能性。
4.5 切断病毒传播载体
时常清理废物、垃圾和杂草,处理好养猪场周边的环境清洁工作,不要让害虫和啮齿动物有容身之地。在猪舍内外和蚊虫偏爱滋生的地方时常喷洒杀虫剂。而且必须按时清理饲料残渣,把饲料存放在老鼠进不去的房屋中,并使用对人和动物不会造成伤害的药物来消除啮齿动物。设立粪便池,通过成堆放置并发酵后再进行利用。建立沼气池通过污水和粪便产生沼气,并制作成有机肥料实施综合利用。
4.6 提升养殖技术
社会的发展为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养殖工作者需注意市场变化,提升专业水平。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环境病毒的浓度,提升了疫病防治的成效,确保物种的安全。养猪场必须关注行业动态,使用技术手段,改进养猪场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在养猪的时候还要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素养,提升其养殖科技水平,增加设备投入,降低治疗疫病的成本和疾病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