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研究
2022-11-16奚志锋
奚志锋
辽宁省绥中县高台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绥中 125209
顾名思义,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影响猪群养殖质量与效益,也会造成人身体健康的威胁与危害,比如脑膜炎等。因此,应对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提早掌握病症,进而及时开展治疗,落实防控手段,以此保证猪群健康生长、发育。
1 猪链球菌病发病特点
作为猪常见传染性疾病,猪链球菌病对养猪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且由于其人畜共患的特点,若是人直接接触可能会引起脑膜炎、关节炎等,甚至致死。为有效防控这类动物传染病,应掌握其发病特点,从而为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1.1 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病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对于患病猪只而言,主要寄居在扁桃体和鼻腔等位置,若是人直接接触,则会使人患有败血症、脑膜炎等疾病,严重时威胁人的生命安全。20 世纪90 年代以前,猪链球菌病呈广泛的地方性流行,尤其是广东省,该传染病一旦暴发,则会在养殖人员不明原因下出现猪只死亡情况,甚至感染养殖人员,不仅威胁人类健康,也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不利于猪群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猪只感染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时需要突破扁桃体和上呼吸道,同时黏附于巨噬细胞表面,从而引发明显患病症状。对于患病猪只,部分将会逐渐发展为败血症,最终形成关节炎、脑膜炎等。猪链球菌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通过呼吸道、破损皮肤和消化道传染,促使该病发生的诱因较多,比如卫生环境较差、通风不良等。
1.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有猪链球菌病的猪只,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临床症状,分别为关节炎型、淋巴结肿胀型、败血型以及脑膜炎型,具体发病特点如下。
1.2.1 关节炎型
多种疾病转化是形成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的主要原因,在患病期间,虽然多处关节会出现肿胀现象,但是整体病症较为缓和,同时病猪皮毛粗糙、杂乱,伴随四肢无力情况,所以病猪往往无法行走,甚至无法站立。除此之外,病猪精神、食欲萎靡,甚至出现拒绝饮食的症状,随着病情反复的加重,可能会直接死亡。通过对患有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的病猪进行解剖发现,体内存在大量浆液,颜色为黄色,且肌肉存在化脓甚至坏死等现象,关节囊膜明显出血。
1.2.2 淋巴结肿胀型
淋巴结肿胀型猪链球菌病一般发生于育肥阶段或者断奶阶段的猪群,在患病后,淋巴具有明显热痛感,尤其是病猪颌下的淋巴结肿胀程度较为严重,同时引发轻度或重度的呼吸系统疾病。除此之外,病猪同样精神状态不良,食欲不佳,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猪链球菌病,淋巴结肿胀型猪链球菌病的病程相对较长,但是治疗效果也更为理想。通过对患有淋巴结肿胀型猪链球菌病的病猪进行解剖发现,病猪淋巴结切面存在明显化脓灶症状。
1.2.3 败血型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猪链球菌病,败血型猪链球菌病伴随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首先,病猪体温升高,出现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等情况,且呼吸频率发生变化,整体短而急促,若是未能得到及时缓解与治疗,在发病后的几小时内,死亡率上升,极为容易死亡。即便及时治疗了患有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的病猪,在其患病后期,猪只的腹部和肢体下端也会出现红色斑块。
1.2.4 脑膜炎型
一般情况下,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主要集中于新生仔猪,具体发病症状与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类似。患病初期病猪时常处于昏迷状态,会出现突然性的尖叫与抽搐,随着病情的加重,发病后期出现瘫痪等现象,短期内就会导致死亡。在及时治疗下,虽然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但是病猪也会留下后遗症,比如多发性关节炎。通过对患有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的病猪进行解剖发现,其脊髓软膜和脑膜会出现充血,甚至是出血症状。
总而言之,感染猪链球菌病后,发病症状差异性不大,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精神力低下、厌食、发热、呼吸困难等,甚至伴随听觉丧失、失明等症状,但也存在部分病猪在没有体现任何病症后就突然死亡,即没有肉眼可见的病变。大多病猪肺表面存在出血点或出血斑,分布不规则,且器官表面为暗红色,肺门、纵隔淋巴结肿胀,最终呈紫红色。若是心脏出现损害,那么主要表现是纤维蛋白性化脓性心包炎或者机械性心瓣膜炎等,脾脏较原来肿胀至2 ~3 倍,呈紫黑色。而肾脏为灰红色,薄膜脱落,脑沟存在淡黄色积液,膀胱黏膜蓄积微浑浊尿液[1]。
1.3 分离鉴定
为做到对症下药,还需要开展分离鉴定工作。主要采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分子生物学方法,二是常规分离鉴定方法。前者主要是指PCR 扩增法,包括传统PCR 法和荧光PCR 法。传统PCR 法主要以荚膜多糖特异基因序列作为鉴定引物,比如利用其基因片段,对猪链球菌1 型、2 型、9 型进行鉴定,或是使用毒力基因序列、SS2 的溶血素基因序列均可,但后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荧光PCR 法主要包括染料法和探针法,第一种方法使用合成探针,整体试验成本较低,且操作方便,第二种方法是以常规PCR 法为基础加入探针,该探针具有序列特异性。常规分离鉴定法主要提取病猪的病变组织,以此通过分离获得细菌,之后对其进行培养、观察与生化鉴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病菌的生化特征稳定性较差,所以在使用该方法分离鉴定猪链球菌病时,需要结合血清学等方法,从而获得准确的生化鉴定结果。
2 研究防控猪链球菌病的有效措施
由于猪链球菌病的暴发对猪群养殖的影响较大,所以要秉持防大于治的原则,最大化降低该传染病的发生概率,从而保证猪群养殖效益。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2.1 落实接种防疫工作
在恰当时机接种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一般在妊娠母猪产仔前20 天至1 个月时间内,肌肉注射,剂量规格3 mL。针对30 日龄和45 日龄的仔猪,则将剂量控制在2 mL,同样采用肌肉注射。此外,还可以接种猪败血性链球菌活菌苗,该疫苗主要接种于健康猪群,但是在接种期间不得服用任何抗生素,主要控制时间在接种的前后一周内,从而保证疫苗接种效力。在实际注射过程中,可以选择注射或口服两种方式,若采用注射方式,每一毫升中菌株的含量应在0.5×109CFU 以上,皮下注射1 mL/次;若采用口服方式,含量应在2×109CFU 以上。口服4 mL/次。同时,该疫苗需冷藏运输,控制稀释后的使用时间,即4 h 之内用完。除此之外,目前常见的疫苗还有猪链球菌病蜂胶灭活疫苗,免疫佐剂主要是蜂胶,所以猪群在接种该疫苗后并不会出现严重的免疫应激。一般情况下,该疫苗主要应用于1 ~2 月龄的健康仔猪,注射方式为颈部肌肉注射,每只注射剂量控制在2 mL,可以获得6 个月的免疫期。此外,为更好预防由猪链球菌2 型造成的猪链球菌病,还可以接种猪链球菌灭活疫苗2 型,即HA9801 株,免疫期6 个月,注射量同样为2 mL,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主要面向幼龄猪。
2.2 加强饲喂管理,做好消毒工作
养殖环境直接影响该疾病的出现与暴发,所以,养殖人员要及时对猪舍通风换气,并清理猪群圈舍的排泄物,落实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此外,根据季节变化落实差异化饲养管理,保证优质饲料与饮水,控制养殖密度,为避免交叉感染,严格落实全进全出制度。开展消毒工作时,主要是针对圈舍内外,将场内的致病菌有效清理干净,以此避免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和蔓延。使用烧碱、菌毒敌等即可,按照常规消毒流程定期开展,保证良好的养殖环境。
具体而言,开展消毒作业时,养殖人员可以使用双氧水、石灰以及含氯消毒剂对圈舍地面和四周进行全面消毒。与此同时,提高对生猪管理的重视程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猪群实际需求科学选择优质饲料,并妥善存储,若是发现饲料过期,或是受环境影响发生变质等情况,要尽快将其处理掉,保证猪群对营养物质摄入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在机体健康方面,养殖人员也要及时消毒、处理猪只身上的伤口,比如被尖锐物划伤或者刺伤带来的伤口,或是同类之间的咬伤等,均要及时消毒包扎,降低猪只伤口感染的风险[2]。
2.3 妥善处理病猪
及时隔离并诊治疑似病例,使用3%苛性钠溶液等消毒食槽、饮水用具,集中处理排泄物,针对治疗无效的病猪,采取无公害化处理,比如深埋焚烧。为增强猪只抵抗力,需要增加其电解质和多维,口服即可,从而为其补充机体所需物质。
3 结论
综上所述,猪链球菌病对猪群养殖效益以及人体健康具有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要掌握各个部位的发病特点,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快速采取治疗和防控手段,以此避免大规模蔓延,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