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家畜遍身黄的辨证治疗

2022-11-16王北疆于景海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9期
关键词:风邪灌服防风

王北疆,于景海

1.公主岭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公主岭 136100;2.长春市九台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长春 130500

遍身黄又称风疹块、风疹团,现代兽医学称之为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疾病。以皮表出现大量圆形或扁平、界线清楚的丘疹为特征,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但容易复发。多见于马、牛等大家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季节和部位。近年来,笔者采用祖国传统兽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大家畜荨麻疹26例, 均获痊愈, 未见复发,现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祖国传统兽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内因多为患畜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役过度而致体内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卫外不固,在此基础上风邪乘虚侵袭,或风邪与寒、热、湿夹杂外袭,客于肌表,致使营卫失调而发。故外邪中以风邪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与寒相结而为风寒之邪,与热相结而为风热之邪。风寒风热在一定条件下亦可相互转化。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则发遍身黄。或饲养管理不当,饲喂失节,精料过多,或肠道寄生虫,使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或病久气血耗伤,化燥伤风,复感外邪而诱发。或受到蚊虫、虻虫等昆虫的叮咬,或涂擦一些刺激性的药品等,都能影响皮毛腠理的正常功能,在此基础上复感风邪而发病。此外,家畜受到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血虚生风生燥,阻于肌肤也能发病。对野燕麦,紫苜蓿等饲草、高蛋白饲料,某些疫苗、血清等生物制品、肠道寄生虫等过敏亦可发病。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而且容易反复发作。现代兽医学多采用抗组胺和激素类药物,疗效不理想,对畜体有毒副作用,且停药易于复发,而采用祖国传统兽医学辨证分型治疗大家畜遍身黄,既可迅速祛风止痒,标本兼治,又能综合调理,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快速治愈。

2 辨证论治

2.1 内治

治疗以祛风为主,根据夹寒夹热的不同,酌用清热或散寒之法。体虚者,气虚则益气,血虚则养血法。

2.1.1 风热型

证候:大多发病较急。全身皮肤上突现淡红或红色疹块,大小在豌豆至核桃之间,稍高于皮肤,扁平,与周边健康组织界限明显,灼热剧痒,蹭树擦桩,瘙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触痛;口眼浮肿,被毛逆立,口腔干燥,烦躁不安。粪便干燥,尿短赤。疹块来势很急,消退也快。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组成及用法:防风、当归、生地各15 g,知母、蝉蜕、苦参、荆芥各12 g,丹皮、苍术各10 g,甘草、木通各8 g,水煎后,候温灌服。

随症加减:疹块鲜红灼热者,加牡丹皮、丹参、赤芍;口渴者,加玄参、玉竹、天花粉;瘙痒剧烈者,加白癣皮、苍耳子、刺蒺藜。

2.1.2 风寒型

证候:皮肤上在受风遇冷即出现少量散在的白色或淡粉色疹块,瘙痒,且遇寒遇风加重,遇热则轻,冬重夏轻,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恶寒怕冷,口腔湿润,不渴,无汗身痛。口鼻及四肢发凉。口色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止痒。

方药:桂枝汤加减。组成及用法:桂枝、白芍、炙甘草各45 g,生姜、大枣各60 g,水煎,候温灌服;或为细末,稍煎,候温灌服。

遇寒则甚者,加麻黄、干姜以加强散寒之功;疹块较多者,加益母草、川芎、丹参、赤芍以活血调营。恶寒怕冷者,加炙黄芪、炒白术、防风。湿重者,加茵陈、海桐皮;脾虚者,加薏苡仁、扁豆。

2.1.3 胃肠型

证候:疹块的出现与饲养管理不当,饲喂失节有关。疹块较大,易于融合,红色,此起彼伏,瘙痒剧烈;同时伴有腹痛不安,回头顾腹或前肢刨地;有时呕吐,神疲纳呆,不欲饮水;粪便秘结,尿短赤,时而出现泄泻,气味腥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组成及用法:防风、石膏(先煎)、滑石各30 g,荆芥、大黄、芒硝各25 g,连翘、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栀子、黄芩、桔梗各20 g,薄荷(后下)、麻黄、甘草各15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水煎服。

随症加减:发热甚者可重用黄芩、石膏、连翘、桔梗等;瘙痒较重者可重用当归、白芍、川芎, 酌加苦参、白鲜皮、蝉蜕、地肤子;食欲不振者加陈皮、焦三仙、枳壳;粪便燥结、尿赤少者重用大黄、芒硝;出现腹泻者,减大黄、芒硝,加薏苡仁、泽泻;出现呕吐者,加半夏、茯苓;有肠道寄生虫者,加乌梅、花椒。

2.1.4 气虚型

证候:大多发病时间较长,病情反复发作,遇冷加重,迁延日久,常在使役或汗出后诱发,疹块淡红,瘙痒,日轻夜重,伴自汗,精神倦怠,四肢欠温,头低耳耷。体瘦毛焦,食欲减退,舌红,少津,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气,卫外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组成及用法:防风30 g,黄芪、白术各60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水煎服。

随症加减:瘙痒剧烈者,加白藓皮、苦参祛风止痒;食少神差者,加当归、熟地、茯苓、白芍、甘草健脾开胃;自汗不止者,加五味子、浮小麦固表敛汗;兼有外感者,加金银花、连翘;发病时间较长者,加丹参、当归。

2.1.5 血虚型

证候:常见于老龄及久病之后的家畜。大多发病时间较长,疹块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尤其在午后或夜间及使役时加重,伴有瘙痒。患畜体质瘦弱,毛焦肷吊,皮肤干燥多屑。肢体倦怠,卧多立少。口腔干燥,烦躁不安。粪便干燥,尿短赤。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祛风养血,润燥止痒。

方药:养血祛风汤 (自拟验方)。组成及用法:当归、夜交藤、生地、火麻仁各30 g,桑白皮、白鲜皮、白芍、防风各20 g,荆芥、蝉蜕、川芎、丹参各10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水煎服。

随症加减:兼见气虚者,加生黄芪、白术;痒甚者,加紫花地丁、地肤子;血分热者加紫草、青黛;日久不愈者,加全虫、乌梢蛇。

2.2 外治

2.2.1 针刺:马属动物可选取风门、伏兔、肺俞、肝俞、脾俞、后三里六穴,牛可选取苏气、开风、肺俞、肝俞、脾俞、后三里六穴。

这些穴位都是治疗大家畜荨麻疹的常用穴位。风门、伏兔、苏气、开风穴都是风邪进出的门户,也是临床上治疗风邪证的常用穴位,刺激这四穴可宣肺解表、固卫护表,可治一切内外风之证;肺主皮毛,故取肺俞穴宣肺透表。且肺俞穴又是肺脏的精气输布于外的特定穴,故刺激此穴能补益肺气,治疗皮肤瘙痒等证。后三里穴是补虚的要穴,可调补气血,补益脾胃,扶助正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脾俞穴振奋脾阳,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益营调血之功;肝俞穴疏肝理气、清肝利胆、畅通气机等功能,对于肝气郁滞、皮肤粗糙等有很好的疗效。诸穴合用,泻热通督,调节经气,共奏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效,标本兼顾,收效显著。

2.2.2 泻血:鹘脉穴泻血。穴位定位及操作方法:在马牛的颈静脉沟上、中1/3交界处的颈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高拴马头,颈基部拴一细绳,打活结,用大宽针对准穴位急刺1 cm,出血。术后松开绳扣,即可止住出血。高拴牛头,徒手按压或扣颈绳,大宽针刺入1 cm,出血。泻血量根据家畜的体格大小可泻血300~500 mL。

2.2.3 自血疗法:可在鹘脉穴或其它较大的静脉血管采血,然后分别注射到针刺的穴位中。自血疗法是集祖国传统兽医学的针刺、放血、穴位注射于一体,一方面通过血液在穴位中吸收的长时间刺激激发和调节畜体的免疫系统,协调阴阳、调整脏腑经络功能。另一方面自血作为抗原刺激,引起不发热的非炎症的蛋白应激作用,促进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吞噬作用以及抗体的产生,抑制过敏变态反应以加速疾病治愈。

2.2.4 中药熏洗。蛇床子、地肤子、薄荷(后下)各35 g,当归、白鲜皮、生地、牛蒡子、苦参各25 g,蝉蜕、荆芥、防风各20 g,甘草15 g,上述药物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约3 000 mL,待药液冷却至38~46 ℃时进行熏洗,30 min/次。

中药熏洗使药物和患部皮肤直接接触,能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能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起效迅速。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加减熏洗药物,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中药熏洗与药物内治可联合应用,使疗效更加显著。过敏体质的患畜要谨慎用药,先小面积试用,没问题再大面积应用。

2.2.5 穴位埋线:可选取针刺的穴位埋线。穴位埋线具有“以线代针”的长效针刺作用,埋入特定穴位中羊肠线,对穴位产生持久的刺激作用。此外,羊肠线作为一种异种蛋白也会产生刺激作用。通过这些刺激作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防御能力, 起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节免疫,抵御病邪的作用。

3 治疗结果

几年来,共治疗大家畜荨麻疹26例,其中马属动物18例,牛8例。其中风热型8例,风寒型3例,胃肠型11例,气虚型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上述方法辩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全部治愈,经多次回访未见复发。

实践证明,采用祖国传统兽医学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大家畜荨麻疹,效果良好,可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风邪灌服防风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人性化沟通应用于种植牙手术护理过程的效果观察
感冒来碗防风粥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醋在动物养殖上的用途
防风衣
祛风解表说防风
鸡中毒的急救
防治畜禽病妙用醋
治羔羊痢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