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2022-11-16袁树仁
袁树仁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诺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巴中 636700
随着人们对猪肉产品需求量的不断上升,生猪养殖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养殖量在不断增加,但在这个过程中,生猪养殖效益却没有很大的改观,甚至一些养殖场随着生猪养殖量的增加反而养殖效益出现下降,使得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心生困惑。
1 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
1.1 生猪品种
生猪品种在料肉比、日增重、肉质、繁殖性能、抗应激等性能间存在着差异。比如瘦肉型猪比较受市场欢迎,但是饲喂成本也高,因此,具体选择哪个品种还需要结合市场需要和自身发展来决定。而且没有进行猪种改良,还会由于生长和生产性能的下降导致养殖效益受到影响。
1.2 养殖模式
猪场科学的养殖模式通常是包括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等,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外来病原的入侵,也就降低了猪的发病率,从而可以提升养殖效益。但在养殖过程中,有的养殖场确实需要从养殖场外引进猪种,并没有在引进猪种时进行详细的调查,或者从疫源地引进种猪,而且没有对引进的猪进行严格的检疫,不确定有无携带特定病原。在引进后没有进行隔离观察,就将引进猪进行混群饲养。从而导致养殖场遭受到严重的不确定性威胁。
1.3 猪场选址
选址关系着猪场的疫病控制、通风情况、应激反应等,影响猪群健康。有的猪场的选址没有遵循科学的原则,随意选址,所选择的地方不仅受到多种应激因素,还受到污染物质的影响。
1.4 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如控制温度、湿度、通风、饲养密度、清洁消毒等有助于减少应激,促进猪群健康生长。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到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要保持猪舍内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良好的通风、优良的卫生环境和科学的消毒措施,否则会导致猪群受到严重的应激因素。甚至是猪群为了调节自身的平衡而影响到了生长发育性能和生产性能。猪舍内的环境污染也会对猪的养殖造成影响,尤其是猪舍内长期不打扫,导致各种污染物质长期存在,这些污染物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从而使得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最终引起猪群发病。
1.5 日粮营养
饲料营养配比、核心饲料的选择、添加剂的使用以及饲料原料的选择都会影响日粮营养。在猪群的饲养过程中,只有优良的饲料才能够满足猪群的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饲料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含量过低或者是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配比不均衡,均有可能会导致猪群身体机能和免疫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可以引起猪群出现营养代谢病,甚至还会使得猪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1.6 疫病控制
猪场中各种疫病的发生会对猪场造成严重的打击,有些疾病发生后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近期发生于我国的非洲猪瘟,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除非洲猪瘟以外,其他一些猪场常见的疾病,如猪蓝耳病等疫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猪场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这类病的发生会对猪群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导致猪群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升高,从而使得猪群出现继发感染,病情复杂化,难以诊断和治疗。
1.7 市场行情
市场猪肉价格和饲料原料价格的高低同样关乎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益。当养殖所需要的饲料原料价格升高,就会导致饲料的成本相应升高,如果猪肉价格也相应上涨,还可以减少养殖效益受到影响。如果猪肉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下跌,必然会造成养殖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行情的变化。
2 改善生猪养殖效益的措施
2.1 加大对生猪品种的改良
品种的选择和改良是提升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首先,养殖户要选择性能优良的品种,对杜洛克、大白猪等品种要严格引进,不得选择病、弱的猪种;其次,要重视生猪品种的改良。可以借助联合育种和先进的手段推动品种选育;最后,要充分考虑本地的生猪防疫标准和生产方向,使用品质优良的公猪精液与本地母猪杂交。因此,无论如何都要选择饲养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体格健壮的猪种,为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性能奠定基础。
2.2 科学选址
应当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的地方,而且要有便利的条件,尤其是具有良好的水源、交通便利等条件。而且在选址时要远离村庄和居民区,要处于当地季风的下风向位置,远离屠宰场和交通要道等。这样可以避免对人群造成影响,还可以避免受到病原和噪音等的污染。在养殖场周围最好有农田,可以将养殖过程中的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进行利用。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2.3 科学选择饲养模式,加强饲养管理
在饲养前应当选择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进行自繁自养。而饲养管理的工作内容复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尽量坚持全进全出和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避免外界病原菌的传入;第二,猪场选址要合理,选择远离公路、交通便利、通风良好、地势平坦的地点建设猪场,并且科学规划猪场的消毒区、隔离区、生产区等;第三,加强猪舍的温湿度控制。根据季节合理、及时地调整温湿度。夏季采取空调、冷风机、喷雾加盖遮阳棚等方法防暑降温,冬季采取铺垫草料、密封窗户、加盖顶棚等方法防寒保温;第四,加强通风管理。在维持适宜温湿度的情况下,也要做好通风工作,排出圈舍内的有害气体,避免呼吸道类疾病的发生,也能降低应激;第五,控制饲养密度。猪舍内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提高舍内环境温度、空气质量变差、增加争斗等行为,不仅会降低猪群的免疫力,还会影响正常生长。
2.4 加强日粮管理
首先,满足猪群的营养需求。猪群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例如仔猪适合采取适口性好、易消化的日粮,因此要根据其需求适时调整日粮配方,避免饲料浪费;其次,保证饲料的来源可靠。在采购饲料时一定要注意饲料的来源,不得从疫区购买或购买发霉、变质的饲料,保障饲料原料的安全;再者,适当使用添加剂。当前市面上的添加剂种类繁多,适当添加丰富日粮营养,提高猪体机能,更好促进生长;最后,禁止频繁转料。从一个生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不能立即换料,应循序渐进,逐渐降低原用饲料并增添新料,如此顺利完成转料过程,降低饲料应激。
2.5 加强疫病控制
部分养殖者只注重猪肉价格,一味想提高猪的生长性能,但忽略了疫病也对生猪养殖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且一旦发生疫病对猪场的损失巨大。另外,有些猪疫病的死亡率很高,如仔猪腹泻、猪丹毒、猪瘟等,因此,一定要重视猪疫病的控制。
当然,现阶段的疫病还是以预防为主,预防工作做得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存活率、降低饲养成本和治疗成本,进而增加养殖效益。对此,要做好猪舍内的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消毒管理程度,定期、全面地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特别是猪场发生疫病后或者在疫病流行季节,将猪舍清洁完成后再进行全面消毒可提高猪群的健康状况,此外增加消毒次数取得的消毒效果更佳。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疫苗接种是预防疫苗的有效手段,能提高猪体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但是使用时要注意疫苗的选择、使用剂量等问题,避免出现免疫失败等情况,提高免疫效果。所以,需要养殖场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的疫病流行情况,选择最佳的疫苗种类并建立免疫接种程序。要做好病猪的隔离和治疗,如果通过饲养管理手段猪场内还是发生了疫病,必须做好隔离工作,将病猪和疑似病猪转移到隔离区,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积极治疗。若治疗效果不佳,就淘汰病死猪并进行无公害处理。此外,还要加强疫病的监测。疫病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猪和潜在病猪,进而及时处理,避免病情的恶化。
2.6 关注市场行情
利润是衡量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与市场猪肉价和原料价格紧密相关,且随着市场波动发生无规律的变化,没有规律可循。养殖者要时刻关注市场行情,理性分析近几年的市场行情变化,同时熟知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做出对养殖规模的理性判断和评估。
3 小结
生猪养殖效益的提升需要下硬功夫,做好品种改良、饲养管理、日粮营养、疫病防控等多方面的工作。只有转变思想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才能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