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健康通识教育的国家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22-11-15林清强

关键词:通识药学大学生

林清强,林 政,蔡 钒,黄 镇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通识教育是指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2].通识教育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即什么都知道;而是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通融,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以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从而促进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3].学生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打下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从而建立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认识和了解当代社会,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与拓宽知识视野[4].而健康问题既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5].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的要求[6].

1 大健康通识教育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 大健康通识教育的背景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指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要求“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要把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教育,让健康知识走进课堂,走进教科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丰富健康教育渠道,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7].

教育部于2017年6月19日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高校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个方面的内容[8].2019年7月15日,为落实“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9].同时,国务院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15个重大专项行动中的第一项行动即“健康知识普及”[10].

1.2 大健康通识教育的目的

1.2.1 提高大学生的药学知识水平

大学生大健康通识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由于缺乏相关的药学知识,部分大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与用药方式,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滥用抗生素,随意使用处方药,甚至重复或过量用药等.

1.2.2 改善大学生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

“信念”是指相信某事物或某现象是真实的、可信的.“态度”是由接受某种(健康)知识转变为某种(健康)信念,进而准备采取行动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行”是指人的行为和行动.大学生只有接受了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教育,才有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通过将已经接受的健康知识内化为信念,才能产生付诸行动的内驱力,才会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2.3 增强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大学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场所.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力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础.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不具备自我保健的能力,更谈不上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如:乙型肝炎、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在大学生中时有发生;不适当的运动导致猝死;面对简单的疾病不会购买和使用OTC类的药物进行控制,最终演变成大病、重病;甚至,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出现自杀、自残等轻生的行为.

1.2.4 降低大学生群体常见病的发病率

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的作用之一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科学卫生知识,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应用相应的知识预防疾病.学生如果课业繁重,可以根据自己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简单判断是否要去医院,或者自行购买使用OTC类药物,先行简单处理后再找医生,等等.

1.3 大健康通识教育的意义

1.3.1 大健康通识教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学时代正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其机体代偿能力强,身强体壮,不易觉察到身体内外种种危险因素可能对自身造成潜在的损伤或者危害.不少大学生还可能认为自己身体无病即是健康,或者生病了仅仅注重身体症状的改变,对机体的影响缺乏正确的判断,忽略自身真实的健康水平,而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1.3.2 大健康通识教育是低投入、高效益的保健措施

大健康通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因无知而导致的对身体的危害,促使大学生确立追求健康的目标.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这是一项投资少、产出大、效益高的卫生和保健服务措施.

1.3.3 大健康通识教育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人群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是我国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合格、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目标,也是高等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推行大健康通识教育工作,对保持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3.4 大健康通识教育是培养中小学教育师资的要求

2021年11月2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落实《纲要》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发布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明确指出“力求做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1].中小学顺利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应加强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11].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他们在接受健康教育后,不但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提升从事教师职业的业务水平.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而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12].健康“预防”之重——食品、保健品领域;健康“医治”之基——医药、医械领域;健康“医治”之重——医疗服务领域.高校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普及大健康教育体系,以公选课的形式,积极开展、普及大健康通识教育,提升大健康理念.

2 大学生对大健康通识的认识现状

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包含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3个层次,基本设置了很多上下相通的学科,而生活的一些必备基础常识如医药学常识却无从学起.我校教师自2005年起,对部分大学生和中学生开展了医药学常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生活中最基本的医药常识,共设置了32个题目,其中选择题22个,判断题10个.2005年在两所大学、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五年级)中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医药学常识上的认知水平与中学生相当.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渠道学习医药学常识;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自身思想上对医药学常识的不重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一有头痛脑热,就寄希望于医生,对一些医药常识的基础认知都不准确.例如,许多大学生不了解止咳糖浆服用之后,不能马上大量喝水的医药常识.这样的结果是增加了大学的医疗负担,影响了大学生患者的学习生活.同时,社会大众对大健康通识缺乏基础认知,导致许多关于健康学的谣言通过通信工具胡乱传播,一些人轻信谣言后,对自身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群体,通过大健康相关课程教育后,能够拥有大健康的通识知识,在走向社会时就是强有力的大健康通识的传播者,对全社会大健康知识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13].综上所述,在大学课程中融入大健康通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大健康知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药学”正是非常适合大健康通识教育的一门课程[14].

3 “生活药学”课程的建设历程

3.1 “生活药学”选修课程建设

2006年,福建师范大学开设“生活药学”大健康通识教育公选课,这是全国首次开设该公选课的高校.笔者于2022年9月10日通过中国知网、超星和维普3个平台,以“大学生”和“生活药学”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文献0篇;以“通识教育”和“生活药学”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到文献0篇;以“生活药学”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搜索,虽然文献有43篇,但搜索结果显示的文章均是基于药学原理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内容,与本课程“生活药学”没有直接关联.笔者于2022年9月10日在百度平台以“生活药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 “生活药学”百度百科词条显示,“生活药学”是福建师范大学于2017年2月27日首次在中国大学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平台开设的慕课课程、国家精品课程.

“生活药学”是目前大学生急需,却又缺乏正确途径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本课程以大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基于学生缺乏生活中的一些药品基本常识的现状而开设.所有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或延伸领域,让学生具有一些药学思维,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药品知识,为他们今后药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石.所选取内容均为目前大学生在药品知识上急需掌握和了解的常识,力求普及科学,易于普通大众接受.本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中的涟漪效应,拓宽药品知识在公众中的影响范围,提高公众的药品知识普及率;同时本课程可以推向社会,由于普通大众很少有机会接受药品常识教育,所以本课程也是社会大众的必备课程之一.“生活药学”课程建设历程如表2所示.

表2 “生活药学”课程建设历程

针对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学生,选修课程前后知识掌握的正确率问卷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选课之后,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判断题,学生对日常药学常识的掌握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是选课前的2倍左右.学生对课程的反馈良好,大部分学生给出了“实用性强”“贴近生活”“生活常识大补充”“学到不少药学知识”等评价,并且开始关注日常的用药知识.

图1 选修课程前后知识掌握正确率对比

3.2 “生活药学”国家一流线上课程建设

国务院、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表明国家对大学生健康教育非常重视.课程团队也一直依照国家教育的总目标开展健康教育,甚至还走在相关政策之前.自2015年,我国开始进行MOOC课程建设,为了让更多的学校和大学生能够学习“生活药学”课程,课程团队对本课程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选取更有针对性和广泛性的教学知识点,结合现代多媒体在线技术,按照MOOC课程的要求进行课程拍摄和后期补充.该课程分为11个章节,分别讲述了药品基本知识,处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物剂型,免疫与疫苗,体检,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家庭药箱,大学生用药陋习,家庭医疗器械,常见病症的自我治疗等内容.此外,每一章节下除了细分内容,还设有主题讨论与测试等小节.课程建成了包含主讲人的视频44个(总时长784 min)、相关阅读材料61个、各种练习题420题、期末试卷20套等内容的体系,达到了线上课程的标准.在线上运行期间,课程团队积极上线,认真及时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做好每期课程档案的建设工作.

从2017年春季开始,“生活药学”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和深圳大学的优课联盟两个平台同时进行授课,每期14周,结合每学期进度,每学期开设1期.到目前为止,两个平台都开设了11期.据统计,该门课程的累计选课院校达300多所;总人数近90 000人,当期人数最多的有19 051人;累计互动数500 000次.目前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学生课程评价达1 356条,学生普遍给出了“与生活息息相关,值得关注”“收获很多”“非常实用”等评价,综合评分4.8分.

2017年,教育部为了提升MOOC课程质量,开展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选拔和建设工作.“生活药学”课程按照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积极进行了改进和申报.2018年,本课程获得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荣誉称号,成为当年度福建师范大学的4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之一.2020年开始,教育部进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由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组成.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也一并纳入,成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因此“生活药学”课程也成功获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3.3 课程内容及时优化和更新

“生活药学”的授课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医药常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含“处方和处方药”“疫苗与接种”“几种常见病的自我药疗”等11个单元的授课内容,较好地贴近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2020年之后,课程内容及时补充了新冠疫情的相关防疫内容,包括口罩和疫苗的相关知识.这种结合社会突发事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方式,很好地配合了国家对疫情的防控政策.

4 “生活药学”课程的建设经验

4.1 修订教学方案,深化教学改革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大健康通识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正是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直观体现.在原有的大学教育体系中,普通高校非医药专业的教学内容缺少医药学的科学教育.但是,在当代大健康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医药学科学素养迫切需要提高.因此,课程团队对生活中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组织重构,力求精益求精.即立足大健康生活的实际需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热点,及时地满足社会对大健康教育的需求.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课程团队及时在课程中调整和增加新冠疫情防控和治疗的相关教学内容,并且在相关课程交流群中及时解答学生对新冠疫情的困惑,为学生及时掌握必备的健康常识提供正确的途径;针对生活中一些保健品的虚假宣传和泛滥使用,及时增加了保健品模块的知识,纠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认知,使其合理使用保健品.为了预防校园中出现学生猝死事件,课程加大了猝死急救的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相关知识教育,并添置了人体心肺复苏模型,供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使用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急救的技能和急救互帮互助的意识.

4.2 多媒体在线技术为线上教学提供平台支撑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信息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云计算、互联网、移动技术和大数据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基础保障.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于2012年孕育而生,其开放灵活、独立联通、自主平等的特点,让教学资源开放化、学生学习个性化、学习过程社会化成为现实.课程团队在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接入MOOC课程,通过这种线上模式,发挥在线课程的优势,结合课程实际和学生特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推动“生活药学”课程被更多的学生所学习.同时利用智能手机,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及时学习.课程团队也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师生之间可以及时交流和互动.

4.3 抓住一流课程建设机遇推进课程建设与应用

线上和线下的课程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成为模糊了分界的混合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就是“线上优质MOOC课+线下教师辅导课”.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五大“金课”的建设和发展趋势.课程团队决定进一步推进和提高线上线下混合“金课”的建设.混合式教学方法恰当、合理;混合式教学设计新颖、完整、精细.课程团队经过几年的线上教学实践,“生活药学”“生活医学”和“大学生健康教育”等课程取得了很好的线上教学经验.目前这几门课程,已经增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内容和线下内容合理配置,成绩评定方式合理,考核题目有挑战度,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形式互补运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新颖,具有可复制性与可推广性.未来线上课程的改进方向是加强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力争建成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4.4 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全过程

“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思想认识、政治观念和倡导的道德规范等以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全过程[15-16].在“大健康”观念的引领下,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从而夯实健康教育基础,完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对健康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素养.

5 大健康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展望

5.1 完善教学内容,拓展其他模块的建设

大健康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紧密围绕《纲要》,覆盖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课程体系按照药品、医学、性健康教育、大学安全教育、食品等分类,目前已组建了“生活药学”“生活医学”“走进性科学”和“大学生健康教育”等4门完整的线上教学体系.其中“生活药学”和“走进性科学”是国家一流课程,“生活医学”和“大学生健康教育”是校级一流课程,均已在线运行多期,取得很好的教学反馈.“生活医学”面向本校学生开课,并辅以新型的MOOC和电子教材等在线学习资源向全国高校推广,也可以作为中小学健康教育和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的培训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模块的学习,大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健康与疾病的基础知识,逐步培养自我保护的技能,增强保持自身健康的自觉性,形成主动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习惯[17].未来团队将建设“食品安全”和“功能性食品”系列课程.

5.2 响应课程建设新方向,形成多种形式并存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针对大健康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将现有的线上课程和课堂内容进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实践.此外,团队还开设了新的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其中线上内容除了本学科的国家一流课程外,还充分利用相关学科、其他高校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为辅助内容,而线下内容则有机结合课堂开展授课.在教学形式上,远程学校采取纯线上教学;附近学校实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本校学生采用课堂和线上自由切换模式.同时,团队力争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

5.3 与兄弟院校共同开设线上线下混合课程

联合兄弟院校共同开设的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是以“生活药学”教学团队为指导,引领跨区域M所高校协同教学,使各高校N个学生受益,建立“1+M+N”协同教学模式,并应用于“生活药学”慕课教学中,达到深化三者关系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其他慕课教学提供借鉴.本课程争取利用虚拟仿真平台,拓展学生大健康相关知识的模拟实践,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观.

猜你喜欢

通识药学大学生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