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分布名录初探※

2022-11-15杨中杰张涵雨胡洵瑀张爱英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1期
关键词:重点保护名录江西省

●杨中杰 张涵雨 胡洵瑀 张爱英※※

(1.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 杭州 310019)

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紧迫危机,且物种灭绝的速度正在加快,目前全球有100万物种受到威胁或濒临灭绝。1970年到2016年期间,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降低了68%[1]。为了拯救濒危的动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简称IUCN)编制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并将物种划分为9个濒危等级:灭绝(Extinct,EX)、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区域灭绝(Regionally Extinct,RE)、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 濒 危(Endangered,EN)、 易 危(Vulnerable,VU)、 近 危(Near Threatened,NT)、无危(Least Concern,LC)、数据 缺 乏(Data Deficient,DD)。IUCN于1963年通过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 CITES),并于1975年7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CITES旨在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保护有灭绝危险的物种,即保护野生动植物种因国际贸易而遭到过度开发利用。CITES将物种归类成三项附录:附录Ⅰ、附录II和附录III,并于2019年发布实施了最新的附录。中国于1980年12月25日加入了CITES公约,自1981年4月8日起CITES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

中国幅员辽阔,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种类就达7300多种,约占全球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10%[2]。为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原林业部和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于1989年1月14日制定并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并于2003年2月21日和2020年6月3日分别将麝科麝属和穿山甲科穿山甲属所有物种由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2021年2月5日,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实施。该名录将动物的保护级别分为I级和II级,并且对陆生和水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明确了由渔业行政部门、林业和草原部门分别主管的具体种类。此外,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8月1日发布实施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即“三有”动物。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修正),将其修改为《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江西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占地面积较广,山地峻峭延绵,且水域面积广阔,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调查,野生脊椎动物有845种,约占中国野生脊椎动物种类的13.5%[3]。随着国家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视,江西省的自然保护区达到了200余个,并且拥有1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省林业厅、江西省农业厅于1995年发布并实施了《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赣林资发[1995]30号)。但该名录一直没有更新,且江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名录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拟建立新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便更好地为江西省的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管理依据。

1 江西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概况

江西省(113°34'36"~118°28'58"E,24°29'14"~30°04'41"N)位于中国东南部,占地面积16.69万公顷。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东北部有怀玉山,东部有武夷山,南部有九连山和大庾岭,西部有罗霄山脉,西北部有九岭山和幕阜山[3]。位于长江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4~6月为雨季,降水集中。年均温为1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8℃,年均降水量1675 mm。森林覆盖率达63%,居全国前列,多属天然次生林,针叶林面积占比大。江西省现有多个自然保护区(200多个,其中国家级16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这些丰富的地理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存和繁衍环境。

2 研究方法

查阅江西省分布的野生动物的相关文献资料(2007年以来),整理得到江西省分布的野生动物名录。并依据《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The IOC World Bird List》、《HBW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Illustrated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和《The Howard and Moore Complete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等对物种的中文名和拉丁名进行校正[4-8]。此外,参考《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和CITES公约(2019年版)的附录,补充了动物的濒危等级[9-12]。最后,以1989年和2021年的两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依据,分析得到初步的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根据物种的濒危等级、是否为中国特有种、是否为“三有”动物、其他省份的保护情况等,建议拟定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3 研究结果

3.1 江西省分布的野生动物

综合近期文献资料,初步统计得出江西省野生脊椎动物有14目163科1067种(表1)。其中哺乳类127种、鸟类519种、爬行类97种、两栖类71种、鱼类253种,包括中国特有种240种、“三有”动物493种和被CITES附录收录的72种。江西省分布的哺乳动物占《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18.87%,鸟类占37.83%,爬行类动物占21.04%,两栖类占17.40%,鱼类占17.53%,即江西省分布的脊椎动物占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24.49%[9]。在江西省分布的两栖类和鱼类中,超过50%的物种为中国特有种。同时,江西省分布的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为“三有”动物。由此可见,江西省的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且有着重要的保护价值。

表1 江西省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统计表

3.2 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6纲31目67科192种,其中I级保护动物41种,II级保护动物151种(表2)。江西省原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23种,新增5种,国家II级升为I级的13种。江西省原有国家II级保护动物87种,新增63种,国家I级降为II级的1种。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中国特有种20种,“三有”动物61种,被CITES收录67种。

表2 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统计表

其中,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哺乳类动物共4目13科30种(表2)。国I级13种:原有8种,国II级升为国I级的5种。国II级17种:原有10种,新增7种。中国特有种5种,分别为藏酋猴、穿山甲、华南虎、黑麂和白暨豚,均为知名物种。国家“三有”动物5种,分别为狼、貉、赤狐、豹猫和毛冠鹿。共被CITES收录24种,其中附录I收录14种,附录II收录6种,附录III收录4种。濒危等级也基本在近危(NT)以上。

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共15目32科128种(表2)。国Ⅰ级23种:原有11种,国Ⅱ级升为国Ⅰ级的8种,新增4种。国Ⅱ级105种:原有68种,新增37种。中国特有种6种,分别为蓝鹀、红腹锦鸡(又称金鸡)、棕噪鹛、白眉山鹧鸪(又称白额山鹧鸪)、黄腹角雉和白颈长尾雉。“三有”动物等较多,有39种。共被CITES收录26种,其中附录I收录11种,附录II收录14种,附录III收录1种。

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爬行类动物共3目7科12种(表2)。国I级只有一种:扬子鳄。国II级11种,其中10种为新增,由II级降为I级1种。中国特有种3种,分别为扬子鳄、眼斑水龟和井冈山脊蛇,其中井冈山脊蛇为江西省特有。“三有”动物较多,有9种。CITES附录收录的物种也较多,有10种,其中附录I收录2种、附录II收录6种和附录III收录2种。濒危等级都较高,在易危(VU)以上。

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两栖类动物共2目3科5种(表2),均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2种为原有(虎纹蛙和大鲵),3种为新增(中国瘰螈和无斑瘰螈和七溪岭瘰螈)。大鲵、中国瘰螈和无斑瘰螈为中国特有种。中国瘰螈为“三有”动物。大鲵被CITES附录I收录,中国瘰螈和无斑瘰螈和七溪岭瘰螈被CITES附录II收录。

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鱼类共4目7科9种(表2)。国家I级3种:原有2种(中华鲟和白鲟),新增1种(鲥)。国家II级6种:原有2种(唐鱼和胭脂鱼),新增4种(鯮、长鳍吻鮈、长薄鳅和斑鳠)。中国特有种6种,分别为鯮、长鳍吻鮈、长薄鳅、中华鲟、白鲟和胭脂鱼。中华鲟被CITES附录II收录。9种重点保护鱼类中,6种的濒危等级为极危(CR),长鳍吻鮈为濒危(EN),长薄鳅为易危(VU),斑鳠为无危(LC)。

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的昆虫共3目5科8种(表2)。国I级只有金斑喙凤蝶1种,国II级有7种:5种原有,2种新增(金裳凤蝶和东方叶䗛)。除金斑喙凤蝶外,其余7种保护昆虫都属于“三有”动物。金斑喙凤蝶和金裳凤蝶为CITES附录II收录物种。

3.3 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通过比较1995年的《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参考中国特有种、“三有”动物和CITES附录收录物种以及其他省份的保护情况等,讨论拟增列或者删除的物种。本研究建议拟定的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29目58科149种,其中103种与1995年的《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所列一致,46种为拟定新增,4种为拟定删除(表3)。

表3 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统计表

在拟定的103种保持省级重点不变的动物中,7种同时为中国特有种和“三有”动物,2种为中国特有种,5种为“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濒危(EN),1种为“三有”动物、濒危等级为濒危(EN)且被CITES附录收录,5种为“三有”动物且被CITES附录收录,81种为“三有”动物,1种濒危等级为濒危(EN) (表3)。

在拟新增的46种动物中,1种同时为中国特有种和“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濒危(EN),7种同时为中国特有种和“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易危(VU),6种同时为中国特有种和“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近危(NT),1种为中国特有种且濒危等级为极危(CR),12种为中国特有种且濒危等级为易危(VU),1种为中国特有种且濒危等级为NT近危,10种为“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易危(VU),3种为“三有”动物,1种濒危等级为极危(CR),4种濒危等级为易危(VU) (表3)。

拟将冠鱼狗、月鳢、斑鳢和普栉鰕虎鱼共4个物种从《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删除。

4 讨论

4.1 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商榷

江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很多物种分布范围狭窄,仅分布在1~2个地点,应加强保护。如哺乳动物中,中华斑羚(又称川西斑羚)仅分布在井冈山[13],梅花鹿仅分布在桃红岭[14]。爬行动物中,井冈山脊蛇仅分布在井冈山[14-15],四眼斑水龟仅分布在官山[14-15],蟒仅分布在九连山[14-16]。两栖动物中,无斑瘰螈仅分布在三清山[14],中国瘰螈仅分布在井冈山[14]。昆虫中,金裳凤蝶和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仅分布在庐山[17]。鸟类中,有35种仅分布在一个地点,其中23种仅分布在鄱阳湖。

4.2 对拟新增及删除的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讨论

拟新增的哺乳动物有5种,红背鼯鼠(又称棕鼯鼠、大鼯鼠)为“三有”动物,其余4种(渡濑氏鼠耳蝠、绯鼠耳蝠、灰腹水鼩、无尾蹄蝠)的濒危等级均为易危(VU)。在江西省,渡濑氏鼠耳蝠仅分布在九连山[18-19],灰腹水鼩(又称斯氏水麝鼩、斯氏水鼩)仅分布在庐山和齐云山[14],无尾蹄蝠仅分布在九连山[19]和井冈山[13]。同时,红背鼯鼠为四川省[20]、重庆市(渝府[1998]166号)、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21]、广东省(粤林[2021]18号)和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无尾蹄蝠为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重点保护动物,绯鼠耳蝠为辽宁省“三有”动物(辽林草字(2020)15号)。故建议列入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拟新增的鸟类有2种,均为“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易危(VU)。在江西省,白喉斑秧鸡仅分布在九连山[22],硫黄鹀仅分布在鄱阳湖和桃红岭[22-23]。同时,白喉斑秧鸡为海南省(琼府[2006]78号)和广东省(粤林[2021]18号)重点保护动物,硫黄鹀为广东省(粤林[2021]18号)和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故建议列入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拟新增的13种爬行动物中,1种(崇安草蜥)同时为中国特有种和“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濒危(EN);2种(赤链华游蛇和环纹华游蛇)同时为中国特有种和“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易危(VU);4种(台湾钝头蛇、福建后棱蛇、饰纹小头蛇和海南闪鳞蛇)同时为中国特有种和“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近危(NT);6种(中国水蛇、玉斑锦蛇、白头蝰、中华珊瑚蛇、乌华游蛇和铅色蛇)为“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易危(VU)。在江西省,崇安草蜥仅分布在阳际峰[14-15],福建后棱蛇仅分布在官山[15,27]。同时,崇安草蜥为广东省(粤林[2021]18号)和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赤链华游蛇(又称水赤链游蛇)为上海市[24]、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和海南省(琼府[2006]78号)重点保护动物,环纹华游蛇为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和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饰纹小头蛇和海南闪鳞蛇均为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和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中国水蛇(又称中国沼蛇)为安徽省(皖政[1992]77号)、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和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玉斑锦蛇(又称玉斑蛇)为湖北省[25]、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河北省重点(冀政函[2005]149号)、天津市[26]、北京市[27]、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和辽宁省三有动物(辽林草字(2020)15号),白头蝰(又称卡氏白头蝰)为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广东省(粤林[2021]18号)和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珊瑚蛇(又称中国丽纹蛇)为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和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乌华游蛇(又称华游蛇)为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和上海市[24]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铅色蛇(又称铅色水蛇)为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故建议列入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拟新增的13种两栖动物中,5种(短肢角蟾、棘腹蛙、小棘蛙、凹耳臭蛙和九龙棘蛙)同时为中国特有种和“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易危(VU);2种(竹叶蛙、莽山角蟾)同时为中国特有种和“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近危(NT);3种(黄山角蟾、戴云湍蛙和宜章臭蛙)为中国特有种且濒危等级为易危(VU);1种(小竹叶蛙)为中国特有种且濒危等级为近危(NT),2种(尖舌浮蛙和蟼掌突蟾)为“三有”动物且濒危等级为易危(VU)。在江西省,莽山角蟾仅分布在九连山[14],戴云湍蛙仅分布在阳际峰[14],宜章臭蛙仅分布在井冈山[13],小竹叶蛙仅分布在阳际峰[14]和武夷山[28],蟼掌突蟾分布在井冈山[14]),尖舌浮蛙分布在九连山[14]、马头山[14]和赣江源[29]。同时,短肢角蟾为广东省(粤林[2021]18号)重点保护动物,竹叶蛙(又称竹叶臭蛙)和莽山角蟾为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重点保护动物,凹耳臭蛙、九龙棘蛙和小竹叶蛙为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小棘蛙为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和浙江省(浙政办发[2016]17号)重点保护动物,棘腹蛙(又称合江棘蛙)为湖北省[25]、重庆市(渝府[1998]166号)、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21]重点保护动物。故建议列入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拟新增的11种鱼类中,1种为中国特有种且濒危等级为极危(CR),9种为中国特有种且濒危等级为易危(VU)。剩余1种为鳤。鳤虽然不是中国特有种,但濒危等级为极危(CR),且同时为湖北省[25]、湖南省(湘政函[2002]172号)、陕西省(陕政发[2004]9号)和重庆市(渝府发[1999]65号)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故建议列入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建议新增的2种昆虫为枯叶蛱蝶和中华蜜蜂,均为“三有”动物。在江西省,枯叶蛱蝶仅分布在庐山[17],中华蜜蜂仅分布在东江源[30]。同时,枯叶蛱蝶为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31],中华蜜蜂为天津市[26]和吉林省[32]重点保护动物。故建议列入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本研究搜集到的关于江西省昆虫分布的文献较少,故建议新增的种类较少。

冠鱼狗、月鳢、斑鳢和普栉鰕虎鱼,这4个物种在IUCN红色名录[11]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9]中濒危等级均为无危(LC),不是中国特有珍稀物种,非三有动物,未被CITES附录收录,且未见文献报道其保护价值或在江西省分布区域狭窄或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故建议予以删除。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初步探讨了江西省分布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旨在更好地服务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为当地的野生动物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的探索是基于文献综述,对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拟定的建议,缺乏对种群实际大小和分布范围的研究。

猜你喜欢

重点保护名录江西省
模拟成真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1日修订)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陶行知教育名录
同贺名录
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