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衣剂对小麦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022-11-15徐玉柱甘肃省临夏县马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临夏7318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苯甲衣剂吡虫啉

●徐玉柱(甘肃省临夏县马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甘肃 临夏 731800)

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隶属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玉米、小麦、马铃薯是临夏县最主要的农作物,其中小麦的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作物。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茎基腐病、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等[1],其中危害苗期最主要的害虫为蚜虫和地下害虫,病害主要是纹枯病[2]。对于地下害虫和蚜虫的防治常采用的方法是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采用种子包衣处理既简便又高效,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麦纹枯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于纹枯病的防治,采用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是最重要的举措,如果病害严重可在生长期间配合进行药剂喷施。

目前,市场上用于防治小麦病虫害的种衣剂种类有很多,本试验选用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16%克百·多菌灵悬浮种衣剂[3-4]4种种衣剂,进行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蚜虫及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安全高效的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条件

试验地设在临夏县马集镇关门村,地理位置为102°57'19.53"E,35°25'35.62"N。该地区年平均气温5.7℃,全年无霜期148 d,年平均降雨量710 mm。土壤为棕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1.3%。该地块多年连续种植小麦,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

试验作物为小麦,品种为‘长武131’。4月3日播种,条播,行距为17 cm左右,用种量10 kg/667 m2。每亩施有机肥3000 kg,配施5%氮磷钾复混肥20 kg作基肥,在小麦拔节期采用尿素进行一次追肥,用量为6 kg/667 m2。

1.2 试验药剂

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济南仕邦农化有限公司),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美国世科姆公司),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16%克百·多菌灵悬浮种衣剂(河南省洛阳市绿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00 g/100 kg种子);处理2: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700 g/100 kg种子);处理3: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 mL/100 kg种子);处理4:16%克百·多菌灵悬浮种衣剂(2500 g/100 kg种子),以清水为对照。

本试验各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之间设有保护行,每个小区面积为20 m2,共400 m2。每个处理除了使用种衣剂不同外,其余栽培管理措施均相同。另外,在每一个小区内设置一个定量播种区,在该区域内定量播种100粒小麦种子,用于调查出苗率。

1.4 试验方法

在小麦播种之前,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将各药剂按设计剂量调成浆状液,然后将种子和药液倒入塑料袋中充分翻拌,使种子和药液充分混匀,把拌好的小麦种子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1.5 调查方法

1.5.1 地下害虫发生情况调查播种后15 d,在定量播种区内调查小麦的出苗率。播种后30 d,调查蛴螬、蝼蛄的为害情况,采用“Z”型取样法,每小区选取5个点,每点调查20株,共计100株,统计被害株数,计算被害株率及防效。

防治地下害虫药效计算方法: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总株数×100,

防效(%)=(对照区被害株率-处理区被害株率)/对照区被害株率×100。

1.5.2 蚜虫发生情况调查苗后50 d,采用“Z”型取样法,每小区选取5个点,每点选取5株小麦,共计调查25株,调查整株蚜虫发生数量,计算防效。

防治效果(%)=(对照区虫口数量-处理区虫口数量)/对照区虫口数量×100。

1.5.3 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于小麦幼苗5~6叶期,调查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根据纹枯病的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小麦纹枯病的分级方法:0级,不发病;1级,叶鞘发病但茎秆不发病;3级,叶鞘发病,并侵入茎秆,但茎秆病斑环茎不足1/2;5级,茎秆病斑环茎超过1/2,但不倒伏或折断;7级,枯死、倒伏、枯白穗。

病情指数=∑(各级叶斑病调查数量×相对级数值)/(调查总量×7)×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试验数据采用DPS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衣剂对小麦出苗率及地下害虫防治效果的影响

不同种衣剂处理小麦出苗率及对地下害虫的防效,见表1。

表1 不同种衣剂处理小麦出苗率及对地下害虫的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16%克百·多菌灵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小麦种子后,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出苗率有明显提高,其中出苗率最高的是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组,达到了86.7%,其次为16%克百·多菌灵悬浮种衣剂组,出苗率为85.7%。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组和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组的出苗率都在81%左右,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出苗率差异显著(P<0.05)。

从表1中可以看出,小麦种子进行药剂包衣处理后再播种对地下害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防效最高的是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被害株率为3%,防效达到77.4%。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的防效均在66%以上。16%克百· 多菌灵悬浮种衣剂的防效最低,为62.4%。

2.2 不同种衣剂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的影响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蚜虫的防效,见表2。

表2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蚜虫的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对小麦蚜虫都具有较高的防效,其中防效最高的是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防效达到96.7%,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防效也都达到了96%,这3种药剂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6%克百·多菌灵悬浮种衣剂的防效最低,为93.8%,与前3种药剂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2.3 不同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防效的影响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见表3。

表3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

从表3可以看出,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对苗期纹枯病的防效最好,达到了79.1%,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防效也较高,分别为71.6%和64.9%。16%克百·多菌灵悬浮种衣剂的防效为54.7%,防治效果不理想,不建议在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中使用。

3 结论

试验表明,采用4种种衣剂处理小麦种子后,各处理的出苗率均有提高,其中出苗率最高的是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达到了86.7%,该种衣剂对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效也是最高的,达到了77.4%。各处理药剂对小麦蚜虫都具有较高的防效,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防效都达到了96%以上。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苗期纹枯病的防效最高,达到了79.1%。

综上,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地下害虫、蚜虫和纹枯病防效均较为理想。16%克百·多菌灵悬浮种衣剂防效不理想,不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苯甲衣剂吡虫啉
光助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苯甲羟肟酸的研究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HP-β-CD水相中4-甲氧基苯甲硫醚的选择性氧化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二苯甲酮衍生物对酪氨酸酶生物活性的影响*
世界上最苦的物质是什么?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