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果业优势产区品牌发展机制研究*
2022-11-15任慧
任 慧
(1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2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果业已成为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也是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1]。河南省是我国水果大省,近年来涌现了很多果业品牌,但在品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全省果业优势产区品牌发展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全省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
1 河南省果业现状
河南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 ℃,平均年降水量407.7~1 295.8 mm,降雨以6—8 月最多,平均年日照时数1 285.7~2 292.9 h,全年无霜期201~285 d,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河南省水果产量达2 589.66 万t,占当年全国水果总产量的9.5%,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山东省[3]。从果品结构来看,无论是产量还是种植面积,西瓜和苹果位居河南省前2 位(图1),二者之和占全省水果产量的70.5%、种植面积的49.86%。从年份变化来看,2001—2019 年,河南省水果总产量保持增长态势,由2001 年的1 516.06万t 增长至2019 年的2 589.66 万t,年均增长率为3.93%。以2010 年为分界,2001—2010 年水果产量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为6.45%;而2010—2019 年水果产量增长趋缓,年均增长率仅为0.90%,可能由于2010 年以后同类型水果集中上市,市场行情低迷所致[4]。
2 河南省果业优势产区品牌
就河南省内各市果业发展情况来看,果业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周口、商丘、开封、三门峡和南阳5 个市,2019 年水果产量分别为484.76 万、477.23万、302.00 万、259.77 万、238.61 万t,合计占全省总产量的2/3 以上。从面积上看,5 个市2019 年水果种植面积分别为10.00 万、9.86 万、6.52 万、6.81 万、11.17 万hm2,总面积接近全省水果种植总面积的60%。
近年来,上述优势产区涌现了许多在国内耳熟能详的果业品牌,如灵宝苹果、开封西瓜、洛阳樱桃、郑州蜜桃、西峡猕猴桃、宁陵酥梨、民权葡萄、荥阳柿子、新郑大枣等。其中灵宝苹果在首届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上荣获国家级金奖,2018 年农业农村部批准对“灵宝苹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河南省西峡县西峡猕猴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2020 年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宁陵酥梨也曾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金奖。这些果业品牌的产生、发展、壮大有着相似但又独特的轨迹,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3 河南省果业优势产区品牌发展机制
3.1 创新销售模式
在果业品牌产业链中,销售排在第1 位,如果水果卖不出去,无法得到消费者认可,果业品牌就会发展缓慢。当前,我国果业市场的销售竞争异常激烈,山东、广西、陕西、广东、新疆等省份依托自身优势形成了许多知名果业品牌,同时许多国外果业品牌也在不断进入国内市场,想要让河南省果业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创新销售模式,赢得先机[5]。
西峡猕猴桃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入驻京东、淘宝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并创造性地引入O2O 模式,成立“西峡特色馆”,打造电子商务孵化园进行销售。据统计,西峡县在电商平台上注册网店的数量有2 000 多家,年销售额达上千万元,为西峡猕猴桃的销售注入了新鲜血液[6]。同样,搭乘“互联网+”快车进行销售的河南果业优势产区品牌还有孟津梨。孟津县通过搭建会盟农业电商平台,让消费者能够实时查看孟津梨产地、生长状况、质量安全等信息,使得孟津梨成为畅销产品[7]。孟津葡萄通过成立庄园的方式,与网络服务公司合作,建立公众号,并以此设立微商,形成葡萄的同城在线销售。而在果业优势产区三门峡,当地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多部门联动,联合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1+N 电商销售产业群体,依托“山果演义”APP 实现生产经营主体和平台的高效对接,促进果品在全国范围内便捷销售,从而降低果品销售成本,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灵宝苹果在创新销售模式上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一方面灵宝市政府通过举办苹果推介会来提升品牌知名度,进而推广苹果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全市苹果销量的增长[8]。
3.2 发展循环经济
一直以来,果业发展存在片面追求产量增长、对效率提升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线型的发展机制,最终导致高资源投入、高产品产出、高污染排放、低能效利用。这种传统模式投入大量化肥、农药等农副产品,对土壤和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果园作物秸秆残茬的就地焚烧也带来了大气污染,极大程度制约了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果业循环经济推崇的是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的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再利用”的发展原则,实现果业生产中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最终走上“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良性发展道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9]。
近年来,河南省灵宝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以资源配置优化为核心,不断拉长苹果产业链条,积极构筑灵宝苹果循环经济链。以灵宝苹果废弃木材为原材料,发展食用菌产业,成功打造了“灵宝香菇”品牌,实现年产值超12 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同时废弃的菌棒经过回收加工制成有机肥还田,可大大提升果园肥力,提高苹果产量,形成了“果品生产-废弃枝条再利用-食用菌生产-废弃食用菌再利用-加工有机肥-果品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此外,在进行果品深加工,生产果汁、果酱、果醋、果酒等产品过程中的果渣,经烘干加工后可制成畜禽养殖饲料,畜禽粪便经过腐熟可堆肥还田,建立了一套“果品生产-果品加工-果渣加工饲料-畜禽养殖-粪便还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给灵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入贯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生态发展理念[10]。
3.3 依托科技助力
当前,我国居民对果品的需求逐渐由量向质转变,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是,生产模式落后、优质高端果品供给量不足等制约着果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果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借助科技力量,通过引入外部智力支持、先进设备和优质发展理念,对果业内部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提高果品种植效率和品质,解决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全体居民提供丰富、优质、健康的水果。
三门峡市作为河南省果业优势产区,积极探索智慧果园建设。其辖区内生产的“二仙坡”牌优质苹果,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二仙坡果品基地早在2010 年就开始了物联网基地智慧果园建设,通过修建16 座蓄水池、2 座滴灌站、铺设20 多万m 管道,实现了整个果园的节水灌溉。同时果园引入生产动态监测和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温、光、水、气、热及果品生长信息等信息,形成了果品生产信息化网络,对整个果园进行智能灌溉、病虫害在线诊断[11]。此外,随着水果产量的逐年增加,水果贮藏工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效贮藏可以减少水果的自然损耗,同时可调节季节供应需求[12]。灵宝市充分利用高科技气调贮藏的方式,在全市兴建70 多座气调冷库,年贮藏苹果能力达30 万t,大大延长了灵宝苹果的保鲜期限。在品种改良上,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积极同省内的宁陵、灵宝等果业优势产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当地建立试验站,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培育优质高效果业新品种,规范不同水果的栽培管理流程模式,助力全省果业品牌发展壮大。荥阳市由于果园基地偏僻,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果农获取栽培信息渠道少等问题,对此,荥阳市加大科技助力果业发展,一方面通过组织科技培训班、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提高果农的经验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专业管理人员,规范果业种植的流程步骤,逐渐使果业成为荥阳市的朝阳产业,同时也打出了“荥阳柿子”这样的金字招牌。
3.4 延长果品加工
我国是果业大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果业附加值进而提升果品收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果品深加工产业对提升果品附加值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果品深加工的发展水平也逐渐成为我国果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产业能够带动优质果品培育,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可实现三产融合,促进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最终提升我国果业的国际竞争力。
灵宝苹果的深加工产品包括苹果酒、苹果醋、苹果酱、浓缩苹果汁等,灵宝市有6 家加工规模超10 万t 的企业,从机器设备到生产链条都在世界先进水平,有15 个规模以上的交易市场,年加工能力40 万t 以上,加工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13]。除苹果汁外,河南省依托省内优势产区品牌,依靠优质果品,发展了包括苹果汁、桃汁、草莓汁、杏汁、山楂汁等在内的多品类果业深加工产品。除了榨汁外,将果品制成果干是另外一条深加工思路,著名的新郑大枣就是一例,打造出“中国上市第一枣”的新郑大枣,依托“好想你”企业品牌,开发出了枣片、枣干、枣酒、枣醋、枣饮料等16 大系列230 多个产品,大大提升了果农收入,同时打造了优质果业品牌[14]。
3.5 形成产业组织
产业化生产经营是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果业的产业化以农户承包经营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各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依靠其经济实力和信息资源,围绕不同果品项目,开展果业产业的联合经营[15]。其根本是组织与农户建立起利益链接机制,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开展全流程合作,进而带动果园基地和果农进入市场,产生的利益由果农和组织共享。果业产业组织的形成能够增强零散果农的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实现果品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整体市场竞争力。
灵宝市政府积极鼓励当地果农参加各类合作组织,目前全市的果农协会有500 余家,协会除对果农进行栽培技术指导外,还在政府支持下成立苹果产业基地,积极申请国家认证商标,并代表果农与经销商谈判建立起长期收购合约。相比于散户果农,果农协会的苹果销量大、价格高,而且还能远销国内一线城市,进一步提升苹果价格。灵宝市这种“协会+果农”“企业+协会+果农”的组织模式大大提升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16]。西峡县对当地的猕猴桃基地进行综合开发,更新设施设备,对猕猴桃生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打造了产销一体的猕猴桃产业链;此外,加快散户果农的土地流转,由合作社和企业承包后形成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格局,打造出“公司+基地+农户”的西峡模式[17]。与之类似的还有宁陵县,实行“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50 余家,发展社员近万人,通过统一施肥、用药、剪枝、采果、销售等过程,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梨农收益。
3.6 拓展生态旅游
果品种植、培育、采摘、加工等过程与生态旅游紧密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态观光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果业生产逐渐顺势而变,由传统的经营模式转向依托果园观光和自然生态的天然优势,通过合理规划,形成集旅游观光、人文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果业经济模式[18]。果业生态旅游能够满足居住在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同时能够带动果园基地及周边的相关产业链兴旺,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效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宁陵县早在2004 年就开始举办“梨花节”,几年后又新增了“酥梨采摘节”,以此打造推广当地的梨文化,提高品牌知名度[19]。此外,通过新建万亩梨园旅游区、金顶阁梨文化博物馆等景点,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当地梨农称其为“绿色银行”。洛阳的樱桃沟采摘基地被当地农业局评为示范性大樱桃采摘园,人们通过实地采摘,既游览了田园风光,又体验了农家特色[20]。新郑市政府则通过联合当地龙头企业开发了万亩红枣园、玉皇观枣台等旅游景点,不仅提升了新郑大枣的品牌影响力,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21]。禹州市依托当地文旅资源,建立了集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十里兰河梨花香田园综合体,将十里兰河梨花香田园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实现最大化利用。
4 河南省果业优势产区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标准化程度低
从果品质量上看,河南果业与国内一流及国际标准还存在差距,在果品生产的规范化和质量的标准化方面有待提高。国内一流果业生产在果实的大小、均匀性、形状、光洁度、着色等方面要求严格,同时对果实内在口味、含糖量、含酸量、汁液量方面也有相应标准,在果品运输、贮存、包装、销售方面更是有明确规定。目前,河南果业生产中存在管理不当、农残比率大、督导服务薄弱、质检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相应质量检测结果往往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果品质量的均一性较低且高档果品匮乏,一旦面对外来品牌的冲击,将给省内品牌带来严峻的竞争格局。建立一套标准化生产体系,从而提高果品的优质率,实现全省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任重而道远[22]。
4.2 新型果业人才匮乏
当前,果业发展不仅局限于种植,随着科技的运用以及生产的自动化、现代化,经营的网络化,从生产到销售都对果业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品牌建设的人员往往只懂销售,不懂产品,熟知果品的人员,通常又很难向外界讲好品牌故事。这些问题的存在难以充分激发果业的发展潜力,限制了全省果业的统一发展,致使产业的横向融合有限、纵向协作不足、经营水平低下。因此,亟需培育一批勇于创新、擅长管理、精通营销的高素质复合型果业人才。此外,在乡村地区的专业科研型人才较少,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同相关研究机构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但合作的深度、广度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引入高端研究型人才,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助力全省果业发展腾飞。
4.3 品牌知名度低
河南省内有灵宝苹果、宁陵酥梨、西峡猕猴桃等诸多优势果业品牌,但这些品牌更多是在省内为人熟知,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河南灵宝苹果的知名度相比陕西洛川和山东烟台苹果仍有差距。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果农对品牌的认识不够深刻,片面地认为品牌宣传的收益低于专注产量的提升收益,没有看到品牌对果业销售带来的正面价值;另一方面可能是品牌市场比较混乱,在灵宝市不仅有“灵宝”这一个苹果品牌,还有一些诸如“岭宝”“金秋”“寺河山”等品牌。甚至在一些大城市,苹果经销商在出售的灵宝苹果上贴上了其他品牌的标签,严重损害了果业品牌形象,制约了果业品牌的健康发展。
5 河南省果业优势产区品牌持续发展对策
5.1 推进果业标准化建设
针对全省果业发展状况,制定果品分级、包装分类、贮藏加工等相关行业标准,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围绕不同果品种类,分别编制符合生产实践,果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操作实务。让果业龙头企业带动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果品生产全流程质量控制[23]。建立健全全省的果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同时设立公共平台,让果品生产随时接受监督检查,检测数据随时向公众公开,倒逼果业生产标准化、果品质量安全化。在全省不同果品主产地区建立若干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将园区内经实践检验的品种、技术、模式、管理向整个果业产区范围推广,形成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标准化建设。
5.2 加强新型果业人才培育
定期邀请不同果业相关岗位体系专家为果业生产把脉号诊,保证果业发展走在正确高效的轨道。此外,一方面要加大用于新型果业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重点培养一批有志于从事果业生产的年轻人才队伍,根据每个人自身特点量身打造相应的培训课程,积极前往国内甚至国际上著名的果业生产基地学习考察,带回先进的生产、管理、营销经验,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强果业优秀人才引进,推出相应的人才政策,同时引导果业生产龙头企业提供优厚待遇,在全国果业相关高校、研究机构进行招聘宣讲,积极引入人才,同时加强基地硬件配套设施建设,让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下。通过顶尖专家把关,人才引育结合,全省果业发展定会进入良性循环。
5.3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全省各果业优势产区品牌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国内外打响品牌名号。首先,通过微博、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媒介,网红主播带货推荐,公交地铁广告等新兴方式多渠道积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果业品牌的影响力,在全国竞争激烈的果业品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其次,应当引导企业和果农增强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扭转以往的固有观念。此外,规范商标品牌的申请、注册、认证工作,结束市场上不同品牌鱼龙混杂的局面,积极培育和保护省内的优势龙头果业品牌。另外还应当设立果业品牌评价反馈渠道,通过收集大众对果品的评价,及时修正,不断提升品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4]。
6 小 结
河南省是我国果业大省,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诸多优势产区品牌,这些品牌依靠创新销售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依托科技助力、延长果品加工、形成产业组织、拓展生态旅游等机制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了一席之地,但也仍存在着标准化程度低、新型果业人才匮乏、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各方通力合作,不断推进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新型果业人才培育,同时通过多渠道宣传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此外,还要积极联合省内外各级科技和产业力量开展协同创新,促进资源、平台、成果和人才等共享,培育重大科技成果,将河南打造成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的策源地,以科技推动河南由果业大省向果业强省转变,打造“果业+”模式的河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