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疫情:爱国卫生运动需回归“本位”

2022-11-15朱硕硕朱水成宁晓玲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爱国卫生传染病卫生

朱硕硕,朱水成,宁晓玲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出现,之后蔓延到全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此前,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辟专章论及“爱国卫生运动”。

1 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

1952年春在朝鲜战争呈胶着状态之际,美国在朝鲜战场、中国东北和山东等地投放了大量传播病菌病毒的昆虫。为粉碎美国的细菌战,中国政府一方面抗议、控诉和揭露美国实施细菌战的罪行,另一方面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领导和发动广大军民开展以消灭病媒虫兽为内容的防疫卫生运动。因这场防疫运动的直接目的是针对美国细菌战,是保家卫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人民群众将其称为“爱国卫生运动”,党中央对这一名称予以充分肯定[2]。这次爱国卫生运动规模空前,各阶层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仅山东、北京、天津和重庆参加环境卫生大扫除的群众便多达1 400余万人[3]。通过“八净”(孩子、身体、室内院子、街道、厨房、厕所、牲畜圈)、“五灭”(蝇、蚊、虱、蚤、臭虫)、“一捕”(老鼠)等活动,大大改善了城乡卫生环境,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暴发。爱国卫生运动虽肇始于反细菌战,但因其在改善卫生环境、移风易俗、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突出功效而被确定为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并延续下来。

《辞海》将“运动”解释为“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活动”[4]。根据运动产生的逻辑与路径,可将其分为由革命政党或党治国家自上而下动员普通民众参与,以实现特定政治、社会或经济目标的群众运动,由社会下层或边缘群体自下而上发起,旨在维护或争取自身权益的社会运动[5]。

我们将爱国卫生运动作界定为,由党和政府自上而下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参与,以增强社会卫生意识、改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群众性活动。爱国卫生运动是党的群众路线与国家卫生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有效发挥了我国政治、组织、文化和群众运动等诸多优势[6]。

爱国卫生运动最经常、最普遍的内容是除“四害”、清除垃圾和处理污水,采取的方式为常规和突击相结合。借力爱国卫生运动,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基本绝迹,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疟疾、霍乱等也得到有效控制。但近20年来,我国暴发了数次严重新发传染病疫情,除此次新冠疫情外,还有2003年SARS、2005年人感染H5N1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

进入21世纪后爱国卫生运动在防范疫情发生方面的作用明显弱化,这并非是爱国卫生运动已经过时,而是爱国卫生运动偏离了“本位”。爱国卫生运动的“本位”是什么呢?这需要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历程来加以阐述。

2 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沿革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区革命根据地,我党就领导工农群众开展卫生防疫运动以有效预防瘟疫等流行性病。当时的苏区政府提出“必须将这一运动,作成极广泛的群众运动,不管孩子、老年人都吸收来参加……只有这样,才能使防疫卫生运动,得以经常进行,才能使传染不会蔓延。”[7]抗战时期,根据毛主席指示,在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开展大生产运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动员军民大搞卫生防疫运动,抵御疾病侵袭。

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防疫运动这一伟大创举被保留了下来。1951年,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在给中共中央题为《二十一个月来全国防疫工作的综合报告》中指出,“今后的防疫工作要实现技术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必须加强群众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自觉自愿地参加防疫工作”。毛主席对这一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卫生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任务”[8]。

1952年年底,在爱国卫生运动成功粉碎美国细菌战的基础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一九五三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同时将之前的“爱国防疫委员会”更名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以统一领导群众性卫生运动,而一般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工作则由卫生部门负责。爱国卫生运动也由战时应急性举措变为平时常规性活动。

1957年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掀起以除“四害”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高潮,全国上下积极响应,运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到1959年,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天花、疟疾、回归热、斑疹伤寒等已基本绝迹,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等也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国形成了“以讲卫生为光荣,以不讲卫生为耻辱”的强大氛围[9]。

随着《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实施和部分传染病在农村暴发,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其主要内容是“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环境)。“文革”期间,爱国卫生运动受到严重削弱,各级爱卫会组织机构被撤销。在周恩总理的多次要求下,农村两管五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97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央爱卫会,并制定了“加强领导,动员群众,措施得力,持之以恒”的爱国卫生运动方针,要求各地继续推进两管和五改工作。但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发展战略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整个卫生状况逐步好转,爱国卫生运动在国家整体建设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自1980年底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后,作为群众运动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组成部分而存在。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单位联合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该倡议得到了举国上下热烈响应。

1989年3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切实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发动和依靠群众来解决卫生防病问题,并将爱国卫生工作基本方针和方法确定为“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全国和各地爱国卫生和防治疾病工作由非常设的各级爱卫会统一领导、统筹协调。自1989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份确定为爱国卫生月。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全国爱卫会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以此作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

2003年5月16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国爱卫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开展“三讲一树”(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我国于2015年开始系统实施“厕所革命”。2016年7月,全国爱卫会又启动了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活动。

3 爱国卫生运动的“本位”

从爱国卫生运动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来看,可以发现爱国卫生运动的“本位”是群众性和预防性。

群众性指爱国卫生运动必须采用群众路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而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又需要进行必要的舆论宣传。无论从舆论宣传还是普通群众参与度来看,早期的爱国卫生运动都实现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宣传和群众参与度都有所削弱。20世纪80年代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和 21世纪初的“三讲一树”活动虽然进行了大范围舆论宣传,民众参与度也较高,但这些活动不是专门针对卫生健康和疾病预防。全国爱卫会推行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等活动,主要涉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至多延伸到居(村)委会,而无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这从全国爱国卫生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和《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中可以得以验证。《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规定了评比的8个方面内容:①爱国卫生组织管理,主要涉及各地爱卫组织的设置与履职情况;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主要涉及健康教育宣传和促进全民健身活动举措;③市容环境卫生,主要涉及市容市貌、垃圾清运处理、环卫设施建设、活禽销售市场规范管理;④环境保护,主要涉及近3年有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空气和水质量是否达标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理;⑤重点场所卫生,主要涉及重点场所的卫生是否达标、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近3年有无重大职业病事故;⑥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⑦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主要涉及疫苗储运接种、群众健康设施建设情况、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病疫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经费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主要涉及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滋生地的治理。而《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则更加宏观,包括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五大方面,与广大普通民众相关的仅健康文化中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一项。

预防性在爱国卫生运动中是指为了防止疫情暴发而采取的防患于未然之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活动所涉及的环境卫生、垃圾废物处置以及鼠、蚊、蝇、蟑螂密度控制对于降低传统传染病发病率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导致近20年数次重大疫情出现的病媒生物已不再是传统“四害”了。2003年SARS疫情源自食用果子狸,2019年的新冠病毒源自野生动物,而2005年的H5N1、2009年的甲型H1N1和2013年的H7N9都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爱国卫生运动仍局限于打扫、擦抹和控制“四害”密度,而不采取防范新发传染病的措施,使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之后的爱国卫生运动偏离了预防传染病疫情发生的功能“本位”。

4 促使爱国卫生运动回归“本位”的措施

首先,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契机,大兴爱国卫生运动之风。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源自传染病,人类生存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不断斗争的历史。创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之“康健中国”的首要任务便是预防传染病暴发,需要在全体国民中再掀爱国卫生运动高潮。

其次,加强组织建设。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全国爱卫会办公室由原来独立设置变为与疾病控制司合并设置,受制于人员和经费,其组织开展活动的频率和质量必然大打折扣。要增强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效性,就必然要提高全国爱卫会办公室的组织地位,并提供足够的编制与经费保障。此外,还应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研究团体和学术刊物组建,为爱国卫生运动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丰富运动内容,创新运动形式。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参与形式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今后的重点应是让人人都成为健康卫生知识的传播者和禁食野生动物的实践者,因为在过去30年全球发现的约40种新发传染病中,有75%为动物源性[10]。此外,还要加强疫情发生后个人应如何防范疫情传播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才能有效避免出现部分传染病患者故意隐瞒自身病情和在公共场所活动的情形。在健康卫生和防疫知识的宣传推广上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手机APP 等现代化手段,探寻行之有效的社会动员技术支持方式,提升爱国卫生运动的群众参与度和运动的实效性。

第四,加深公众对疫情灾害性的认识。每一次重大疫情的发生都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或灾难。但是,似乎每次疫情所带来的深重灾难都未引起国民足够的警醒。因此,亟需加强相对弱势群体,即租住群体、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程度不佳、生活困难群体在疫情灾难中的历史记忆和忧患意识[11]。为加深公众对疫情危害性和健康卫生生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建议设立重大疫情纪念日。

第五,将常规工作与群众运动有机结合起来。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需要在延续原有考评内容基础上加强对建设规划的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爱国卫生(公共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公共卫生政策和健康知识方面培训,定期对各地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成效进行评议并公示评议结果,加快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12]。现有建设规划中很少涉及传染病疫情方面的考量,在未来规划编制中应注意降低疫情发生风险,加强对大规模高密度动物养殖交易场所选址的论证,关注邻避效应。每年加大对各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卫生活动情况的考评。目前每年4月的爱国卫生月群众参与度不高,建议将爱国卫生月修改为爱国卫生周或爱国卫生日。各地可因地制宜的确定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具体日期、活动内容和形式。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爱国卫生传染病卫生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智取红领巾
创新发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起源和发展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卫生歌
讲卫生
传染病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