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词外宣西班牙语口译译介
——以“七一”重要讲话为例

2022-11-15陈正洋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5期
关键词:西语七一译员

陈正洋

(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0.引言

“七一”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实践力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特色词汇受到了大量的海外关注。中国特色词汇在传播了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中国形象与坚定立场的体现,这是政治外宣材料口译的难点。此类词汇的翻译直接影响我国国际传播以及大国形象的树立。

1.“七一”重要讲话中国特色词译介概况

中国特色词汇是那些反映了中国独有的政治文化、国情以及思维模式的相关词语。外宣,即“对外宣传”,指的是那些面向国际的宣传,包括向外国宣传本国的方针政策、国内情况和本国对国际问题的立场。其根本目的,是向国际世界传播中国信息。“七一”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词包括四字成语、诗句、历史事件等,并大量使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本文将以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CGTV西语同声传译版本为例,结合具体实例,从直译、意译、释译、移译、省译五个口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2.“七一”重要讲话中国特色词译介方法

2.1 直译

直译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文的含义,又无随意增加或删除原文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在翻译实践中,若中国特色政治术语与西语语境类似,可采用直译策略。如:新中国(la Nueva China)、计划经济体制(régimen de economía planificad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sistema de los valores socialistas esenciales)、一个中国原则(principio de una sola China)等。

“七一”重要讲话中的中国特色词,在保证听众能够准确理解译文内容这一目的的前提下,同时遵守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大多使用直译的方法。大量使用直译方法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源语言中的词汇,目标语中表达相似。

1)一盘散沙的局面。

la situación parecida a la de un montón de arena suelta.

“一盘散沙”比喻人多却不团结,力量分散。这个喻意清楚明了,可采用直译。

2)历史川流不息。

La historia fluye sin cesar.

“川流不息”指大江大河一往无前的奔涌之势。把历史比作浩浩荡荡的长河,直接用 fluir (流动) 这个单词,可直译。

(2)从侧面反映出源语言的用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不失全人类的共同特性,生动易懂。

1)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abrir caminos entre las montañas y tender puentes sobre los ríos.

尽管西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但直译的方法未打破语内连贯原则,目的语听者可以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即是不惧风险挑战,面对困难积极应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la chinización del marxismo.

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的字典中并未收录chinización一词,但西语中“-ización”这一后缀表“……化”,故完全不会妨碍目的语听者对“中国化”的理解。

(3)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思维,使用直译的方法,保留原始的意象。这一现象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纸老虎(tigre de papel)”的翻译。

1)打铁必须自身硬。

quien forja el hierro ha de estar bien forjado.

这句中国民间俗语比喻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实力、有底气。此句直译,保留原文中的形象比喻及文化意象。

2)“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位一体”,等词汇。

“cuatro conciencias”,“cuatro convicciones”,“dos salvaguardias”,“tres representatividades”,“la disposición general basada en un todo compuesto por cinco elementos”.

这类词语以“数字加关键词”的表达形式出现,是时政词汇中较常见的一种。在此采用口译的异化策略,直译的手法,西语中的表达已经国际社会认可,西方媒体也广泛倾向于直接运用中国特色词汇来讲述关于中国的问题。

2.2 意译

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时,一些有特色文化内涵的词语,用直译法既牺牲了语内连贯原则,同时也达不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必须采用意译的方式来处理一些词语。意译从原文意义出发,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如句法结构、用词、修饰等手段,使译文更加自然和流畅。一般而言,当直译不能体现中国特色词的本意时,译者应采用意译的策略。

(1)小康社会。

una sociedad modestamente acomodada.

“小康”一词具有中国特色,所谓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在西语译文中,就将“小康”意译为相对充裕、殷实的生活状态。

(2)“和衷共济”,“江山”,“实事求是”等。

“con nuestro esfuerzo mancomunado”,“los intereses fundamentales del Estado”,“el país”,“la búsqueda de la verdad en los hechos”,etc.

西班牙语中没有“和衷共济”的说法,在此意译为一起努力。“江山”一词代指国家的领土和疆域,可直接引申为国家。“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西语译为“在事实中寻求真相”也很贴切。

(3)千秋伟业、风华正茂。

la gran causa duradera,la flor de la vida.

这2个成语对于听众而言较难理解。前者在西语中处理为“伟大的永恒的事业”;后者中“ flor”意为花朵,借用这个单词表达了中国共产党蒸蒸日上,在建档100周年之际,仍然处于极佳时期的状态,形象生动。

2.3 释译

汉西文化差异巨大,彼此之间存在的语言障碍有时要求在口译中增加解释成分。但口译的即时性特点要求在口译时应注重时间限制[1]。因此,口译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挑战比笔译要大许多。在口译过程中,对目的语听众不熟悉的政治背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必要在翻译时增添原语中没有的信息,将隐藏的信息释放出来。如:“抗日战争”未直译,而是译成“la Guerra de Resistencia del Pueblo Chino contra la Agresión Japonesa”,补全了是中华民族抵御日本侵略战争的信息。还有“戊戌变法”译为“Movimiento Reformista de 1898”、“辛亥革命”为“Revolución de 1911”,补全了时间信息,让目的语听众更清晰。

2.4 移译(意象对应)

移译的方法是可将源语翻译成目标语言所能理解的俚语或意象,灵活地将原语译为目标语中常见的表达,增强语内连贯原则。

(1)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

la férrea gran muralla de carne y hueso.

西语中血肉联系常译为甲与肉的联系,密不可分。这生动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紧密。

(2)志气、骨气、底气。

la voluntad, la fortaleza espiritual y la seguridad.

这3个词在西语中并没有准确的对应词汇,所以在翻译时,按照词语本身的内涵,选择更符合目的语言表达的词语,“fortaleza espiritual(精神力量)”,“seguridad(安全感)”。

2.5 省译

西语口语中忌讳重复、冗余,多余的信息、重复的词可删减。译入西语时尽量使用代词,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流畅。“七一”重要讲话因其演讲稿的文体形式,句式多有重复,以达到振奋人心的目的。而西班牙语强调句式精炼,在口译中习惯删去重复的词语和句式。

因此,在口译过程中可以采用省译的手法。比如文中多次重复出现中国共产党,在首次出现完整译成“el Partido Comunista de China”,后面均已“el Partido/el PCCh”替代。汉语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文中也大量使用代词来表达。如“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汉语中经常重新使用一个词以达到强调的效果,在口译时,译者处理为“¡Esta es una gran gloria de la nación china, del pueblo chino y del PCCh!”,后两次重复出现的“伟大光荣”省略,体现简洁性。

3.“七一”重要讲话中国特色词外宣口译原则

通过对“七一”重要讲话汉译西口译方法进行解析,不难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译员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讲话中多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就必须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就需要翻译积极发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整合中央媒体外宣资源,让世界真正了解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展示新时期的中国国家形象[2]。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形式日渐广泛,异化策略是汉西口译的大趋势[3]。口译的过程复杂,包括听辨、理解、记忆、表达几个过程,其即时性使得译员无法对译文精雕细琢,其现场性对译员有较大的时间限制,译员需同时满足现实交际和文化内涵传递的需求,对译员的专业性和临场发挥都是很大的挑战。其次,汉西口译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在诸多外交场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在重要讲话中大量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口译员在外交场合中以合适的方式传译中国特色词汇,积极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西语七一译员
2019年拉美西语国家热带花卉园林景观研修班结业
殡葬展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Heart of Darkness With Freud’s Theory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