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实践路径*—以邢台市为例
2022-11-15乐乐
乐乐
(中共邢台市襄都区委党校,河北邢台 054000)
0.引言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2022年政府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以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主要收支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1.理论意义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推动邢台高质量赶超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粗放增长,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教训,付出了巨大代价。邢台中心城市PM2.5浓度曾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倒十位次,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形势十分严峻。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是全市人民之所望、所期、所盼,而且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1]。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还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走好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既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除旧产能,又要有“腾笼换鸟”的智慧培育绿色新产能。
2.实践意义
(1)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有效途径[2]。
1)绿水青山是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邢台市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担负着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治污源的重任,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秀的生态环境需求强烈。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2)绿水青山的实践经验。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是广大群众的期盼。往年尤其到了供暖季,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近年来,蓝天的次数多了,晴空万里,对于邢台的老百姓来说,是最为舒心惬意的感受。那么,对于政府而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好好地把它保持住,让市民每天都能够享受这份环保的“福利”。邢台市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紧紧抓在手上,持续发力。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治理要求,执行市委市政府“依法、科学、精准”的治理原则,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65,同比下降18.3%,蓝天白云相伴逐渐成为常态,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冬天可以自驾到西边山上欣赏七彩太行的美丽风光。以往邢台市太行山一带的浅山丘陵区特别是石灰岩区域地理条件差、造林难成活,光秃秃的山脉没有绿植的点缀,缺乏生机。《邢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坚持乔灌草结合、封飞造并举,科学推进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邢台市及时调整造林重点和布局,创新造林方法,采用信都区退休职工郝景香发明的“郝氏造林法”,有效解决了太行山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延长了造林期限,提高了新植苗木的生长量,能够做到一次造林、一次成活,通过该办法可以争取利用3~5年的时间,彻底解决我市西部太行山绿化断带问题。
曾经一度干涸的狗头泉近日复涌,远远望去波光粼粼,在近处仔细观察水面,可看到犹如小鱼翻泡的喷泉景观。据河北省邢台水文勘测研究中心监测,7月1日以来市区岩溶水水位回升了10.41m,其中,8月27日、28日、29日和30日8时,狗头泉水位分别为46.05m、46.22m、46.38m和46.56m,日均回升0.17m。邢台自古就被誉为“泉城”,在这片大地上曾经喷涌着众多泉眼,号称百泉。邢台百泉是我国名泉之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增加,地下水超采导致泉水断流,昔日“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景象不复存在。近年来,邢台市大力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了引江水置换工程、自备井关停工程、生态补水工程,严控地下水管理,加强集中用水户取水许可管理等各项举措,狗头泉再次出水,标志着我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时总结“五个必由之路”,其中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1)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动力保障。从产业结构的视角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十三五”期间,邢台市共压减退出炼铁产能490万吨、炼钢产能509万吨、煤炭产能984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927万重量箱、焦炭产能566万吨、火电产能9万千瓦,全面实现重点行业产能压减目标。邢台市产业基础雄厚、传统产业比重高、生产方式升级空间大,要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长效机制,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引领性作用,促进纺织服装、健康食品、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加速转型,优化重构本地供应链体系,为主导产业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坚实动力保障。
从价值链的视角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技术和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包括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服务在内的全价值链,其中研发、设计、服务等环节都具有明显的绿色化特征。要大胆压减、转移生产环节,发挥研发、设计和服务环节的优势,创品牌、做市场、搞研发、精设计,改传统发展为技术服务型、内外联动型绿色发展。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邢台市3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5.6:42.6:41.8 调整为2020年的14.2:37.4:48.4,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定在45%以上,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信息智能、生物医药等“3+2”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9%。传统产业上档升级,一批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项目落地,晶澳太阳能、今麦郎食品、金沙河面业、玉锋实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宁晋光伏产品制造、任(泽)南(和)高端装备制造、平(乡)广(宗)自行车童车及智能电动玩具、隆尧休闲方便食品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蓄能增量,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逐步形成局部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7%提高到19.7%。现代服务业提效扩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基础设施、产业规模、服务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6%。
但是,目前邢台市产业结构不优、质效水平偏低、产业布局分散等问题依然存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我国东南沿海等制造业发达地区空间和要素支撑能力持续减弱,产业外溢需求强烈,成熟行业向空间广阔、综合成本低、临近消费市场的地区转移产能持续加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供应布局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传统广域垂直分工生产协作加速被区域链群化生产取代,对于承接地区加速先进要素集聚、延链补链、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邢台市地处京津冀地区中南部关键节点,紧邻京广、青银等交通大动脉,劳动力资源充沛,产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要素成本适宜,是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形成区域化制造中心的理想之地,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和加速区域链群化发展将进一步优化市域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为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3)稳步增强创新能力,激发新动能。邢台市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114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22家。宁晋电线电缆研究院、清河汽车研究院、平乡自行车研究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投入运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大数据在线运营服务器突破2万台,数字化智能仓储设施逐步普及,投入运行多个数字平台。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形成,开展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等新模式持续拓展,行业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加速渗透,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206.5亿元,占总额的21.1%,有效激发了企业的新动能。
随着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绿色低碳约束更加突出,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使邢台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京津冀产业协同和雄安新区建设有利于邢台市深入开展京津雄邢产业合作,有利于主动承接京津外溢产业落地,进步吸引京津先进要素,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邢台市传统产业补足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生产性服务等增值环节,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城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3)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务实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3]。
1)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补齐创新能力不足短板,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向整机终端产品迈进。
2)坚持改革引领、激发动能。把改革作为激活发展动能的核心举措,集中破解束缚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适宜企业经营、人才发展、高端要素聚集的一流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坚持梯度推进、迭代升级。注重继承与创新并重,推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编织服装等优势产业优化升级、集聚发展,加快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动能接续、裂变发展,瞄准数字经济、应急产业等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战略孵化,全面构建有梯度可持续迭代升级、富有邢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4)坚持开放融合、拓展空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2个市场、2种资源,积极吸引外部高端要素和重大项目,着力开拓海内外市场,全面融入全球性、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不断发展壮大。
5)坚持因地制宜、优化布局。顺应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趋势,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发展基础,推进区域特色化错位发展,引导产业向优势区集中、向开发区集聚、向产业集群转移,打造形成产业高度聚集、企业协作高效、区域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6)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依靠市场竞争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政府统筹协调、规划引导、政策激励作用,保障转型升级战略落实到位。
奋进新征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对标对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