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业中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2022-11-15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畜牧疫病养殖户

徐 静

黄骅市农业农村局,河北黄骅 061100

在我国,养殖户以农民为主,在文化水平上与现代养殖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动物疫情防控、动物疫病的症状、病理特征等方面认识不够充分,在面对动物出现疫病的情况防治手段相对薄弱,并且疫病会对养殖场内的动物进行大规模传播,在疫病防控上会相当困难。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疫病防控的重视程度,及时向养殖户普及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帮助养殖户解决动物疫病,最大程度的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1 动物疫病发生的原因

疫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畜牧养殖用户的收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导致疫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环境因素。当前动物养殖主要以规模化养殖场进行饲养,动物的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着动物的生长健康。因为动物获取能量与生长所需要的能量都取决于自身生长的生态环境,要维持好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若因为某些因素发生变化,会直接导致动物患病,甚至还会破坏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第二,流行疫病较为复杂。在畜牧养殖中,有多种不同的动物疫病,其发病原因、传播途径等都极其复杂,并且涉及面较广,在养殖生产中任何防控措施的缺失或者突发情况都可能引起疫病,造成牲畜生病或者死亡;第三,添加剂或者药物等的滥用。在畜牧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为了加快动物生长,提高动物产量,会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违禁药物,这些违禁药物的使用,极易导致牲畜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健康问题,影响养殖牲畜的质量,同时这些药物或者违禁品中的有害物质也会随着畜牧产品进入到人体之中,威胁大众的人身安全;第四,病死动物的处理不当。在畜牧养殖中经常会出现病死动物,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于病死动物的处理不合理,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掩埋或者焚烧处理,而是随意丢弃,这就导致病死动物成为疫病的传播源,大大增加了疫病风险;第五,卫生消毒不到位。畜牧养殖中,不仅牲畜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废弃物,比如废弃饲料、废水污水等等,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没有做好对整个畜牧养殖环境的全方位消毒,必然会增加疫病的发生风险。然而在具体畜牧养殖中,有相当一部分养殖场在卫生消毒方面的工作质量都相对较差,并没有按照相应的消毒要求做好消毒管理,这就为疫病的传染提供了渠道和来源。

2 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2.1 防疫意识落后

受养殖户自身认识的欠缺,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基层养殖单位,例如农村小规模养殖户,对疫病防控环节重视程度不够,未对疫情防病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产生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养殖户自身缺乏防疫方面的知识,不愿意增加动物疫病防治的养殖成本投入,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着侥幸心理,当疫病暴发后,才认识到疫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第二,养殖户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管理相对松散,未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相关制度,导致其他养殖场内的疫病通过动物传播至自身养殖场,不愿意对动物实施强制性免疫工作;第三,在我国动物疫病强制性免疫工作并不是全部免费,部分疫苗需要养殖户花钱购买,而养殖业的利润受市场周期性的影响盈利效果较差,养殖户不愿意增加养殖成本购买疫苗。

2.2 养殖技术落后

我国养殖户以农村农民为主,由于其农户以家庭养殖的模式,自身经济体量较小,对于畜牧业养殖的疫情防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并且在农户养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养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许多农户未经污水处理净化直接将动物粪便倾倒河流、湖泊、田地等场所,导致本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使得农业养殖未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 自然环境因素

动物疫情暴发与养殖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原因,一旦因为季节性变化,极易造成流行性的疫病发生。一般而言,冬季与夏季是疫病暴发的集中时间段,冬季猪场多出现口蹄疫,夏季猪场多出现猪流感、猪瘟等疫病,春季多暴发日本乙型脑炎等疫病。这些都是因为季节变化影响了动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

2.4 饲养管理因素

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工作开展直接关系着动物疫病防治质量,许多养殖场为了降低建设成本的投入,在养殖过程中圈舍面积较小,增加了动物养殖的密度,使得养殖区内采光不够,养殖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良,使得疫病在封闭的环境内快速传播。此外,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在动物饲料选取上未能关注饲料内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使得动物生长缓慢,自身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疾病[1]。

3 畜牧业中动物疫病防控解决策略

3.1 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

做好动物疫情防治工作,首先要加强思想宣传,能够使养殖户重视到动物疫情防病的重要性,在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疫病防治工作宣传提供了新的渠道,例如可通过电脑媒体进行动物养殖疫情防护宣传专题片播放,通过滚动式的宣传提升养殖户的重视程度。其次,地方政府应组织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深入养殖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通过实地考察以及解决养殖户在疫病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养殖户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最后,政府可定期组织养殖户参加动物疫病防治专业培训,要求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对养殖户养殖过程中面临的疫病进行专业指导,提升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治的意识[2]。

3.2 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政府部门应针对本地区农户养殖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疫病防控体系,在区域内发生疫情时,要求养殖户能够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部门,防疫部门应及时深入一线了解疫情暴发的原因,以及当前疫情所处的状态,及时采取措施,按照国家动物疫情防治的相关法律进行管控,将养殖户的损失降至最低。对于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大型传染疾病,要建立应急预案,通过定期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地区域内是否存在此类重大传染病,杜绝养殖户违规不上报的情况发生。并且要求防疫部门能够根据疫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科学做出动物疫病防控方案,从而提升动物疫病防控的水平[3]。

3.3 扩大投入成本

对于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使得养殖户所面临的疫病防治种类进一步增加。这就要求养殖户能根据自身养殖规模采购一定量的检测和诊疗设备,能够快速诊断出当前疫病发生的种类,及早的提取防范措施。另外,养殖户在疫病防控过程中可通过对养殖品种进行疫苗接种的方式,降低疫病暴发的风险。

3.4 推进规模饲养的同时应加强疫病防控

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仍然是处于小规模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的过程中,小规模养殖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村地区以家庭为单位的规模化养殖,成为了动物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推广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养殖模式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能够将疫病防控工作与相关政策支持挂钩,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从源头提高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的意识。

3.5 强化防疫队伍,提高工作水平

对于广大基层畜牧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拥有专业疫情防控知识的工作队伍深入基层,落实好技术宣讲以及技术帮扶工作。首先,政府应不断扩充基层畜牧与防疫工作的人员,选择专业素质强、技术精湛的复合型人才,充实至基层疫情防控队伍,提升整体防疫队伍的质量。其次,企业与政府应定期对县乡两级的畜牧单位以及畜牧养殖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及时宣讲最新的疫情防控技术以及新的药品,通过技术交流的方式,为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带来学习新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机会[4]。其三,畜牧疫情防控部门应通过奖励考核的制度,督促广大基层畜牧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主动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创新性的开展基层畜牧防疫工作。

4 结语

总体而言,为了促进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养殖户疫情防控工作。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技术帮扶等方面入手,深入广大农村地区,深入养殖一线,提升养殖户疫情防控的意识,帮助养殖户做好畜牧疫情防控工作,进而促进我国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畜牧疫病养殖户
宋代疫病防治中的问责与监督*
“乡村学堂”为养殖户送来科技大餐
动物疫病与保险联动知多少——生猪病死赔偿机制——访山西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樊立超
蛋鸡养殖户这回该笑了 三季度蛋价有望涨至年内高点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2020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2020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养殖户防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