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畜牧兽医站如何防控非洲猪瘟疫情

2022-11-15胡昌明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兽医站病猪猪瘟

胡昌明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农业农村综合发展中心,辽宁营口 115007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患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发绀,肾脏、胃肠道黏膜出血等,对我国养猪业危害严重。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农业农村部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国基层畜牧兽医站发展迅速,从业人员水平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可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并对基层畜牧兽医站防控对策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 病原学

造成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DNA病毒,该病毒具有囊膜,直径在175~200 nm之间,且有20面体对称。非洲猪瘟病毒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有较多的基因型。非洲猪瘟病毒主要以感染野猪、家猪为主。该病是一种急性的出血性传染病。病毒主要寄生在猪科动物和软蜱科节肢动物上。非洲猪瘟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长时间存活,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强,在病死猪中可存活半年以上。另外,低温环境下也可长时间存活,因此在冷鲜肉以及腌制的猪肉产品中存在时间较长。但是猪瘟病毒对于高温、强酸、强碱以及干燥的环境较为敏感。高温情况下短时间内可快速失活,因此对于猪瘟病毒的杀灭通常可采用去污剂、碱类等[1]。

2 流行病学

自1921年非洲猪瘟在肯尼亚首次报道后,就一直在非洲国家流行。2007年非洲猪瘟在全球多个国家内暴发、扩散。2017年俄罗斯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病情,距离我国较近。2018年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随后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安徽、辽宁等地发现多处疫情。直至2020年,重庆等地仍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外地引种和病原体传播两大类。非洲猪瘟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者被昆虫叮咬所感染、传播。由于该病原体可在空气内进行传播,因此健康猪群在接触被污染的车辆、器具、饲料等也会出现间接传播。另外,蚊虫等也可以通过叮咬的形式传播非洲猪瘟。除此之外,引种也可导致非洲猪瘟的传播。引种过程中,养殖人员未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疾病检疫措施,从而导致部分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猪进入养殖场内,进而造成疾病大规模传播。

3 临床症状

患非洲猪瘟的病猪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型、最急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四类。具体临床症状如下。

3.1 最急型和急性型

最急型和急性型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患该类型的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皮肤变红或变蓝、无法进食,部分病猪还会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粪便中也会携带血液。同时,病猪体温还会升高至42 ℃以上,严重的会在24 h内出现急性死亡。另外,部分病猪在患病前期无任何症状,但会出现突然死亡现象。该类型的非洲猪瘟死亡率和发病率高达100%[2]。

3.2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非洲猪瘟症状较轻。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下降、进食困难,并伴有严重的出血和水肿症状,皮肤肿胀。该类型的病猪会在1~3周内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70%左右,较最急型和急性型低。对于没有死亡的病猪可在3周左右痊愈,但体内存留非洲猪瘟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3.3 慢性型

慢性型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猪耳朵、腹部、腿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坏死现象。另外,病猪的皮肤会伴有突起、红斑等症状。该类型的病猪皮肤通常不会出现出血,但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会变成非洲猪瘟病毒的携带者,对健康猪群具有一定的感染性。

4 防控措施

基层畜牧站对非洲猪瘟防控力度不足,缺乏科学的防疫理念,因此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不到位。防疫过程中只管注射疫苗,忽略对猪机体各项指标的检测,从而导致疫病突然发生。另外,基层畜牧站缺乏先进的防疫技术和设备,从而导致疫病检测效果不准确,无法及时发现病因,从而导致猪瘟疫情扩散。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基层畜牧站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效果,基层畜牧兽医站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疫情排查

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基层畜牧兽医站应对其管辖区域进行详细的排查。通过详细了解生猪来源及其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另外,可通过召开区域会议对各养殖场发放防控告知书,协助养殖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一旦有不明原因造成生猪死亡的现象,需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无公害化处理,避免疾病的大规模传播。

4.2 加强综合防控

基层畜牧兽医站应对疫情的防控工作实行责任制,采用一对一监管方式开展疫情的防控工作。通过做好监督工作,保证养殖户消毒、杀菌工作及时开展。另外,要禁止养殖户给生猪饲喂过期的饲料等,从而降低疫情的发生。同时还可加强对养殖户饲养管理工作的指导,从而提升猪群的整体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的发生概率。

4.3 加强监督检查

基层畜牧兽医站具有监督检查的责任,通过有效的防控手段,切断病毒传染源,避免疫情的扩散。另外,还应根据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监管计划。通过做好对车辆、人员的监管工作,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疫情区域内应禁止调运生猪,一旦出现违规现象应立即进行严厉的处罚。

4.4 规范屠宰检疫

基层畜牧兽医站还应做好产地检疫及屠宰检疫工作。在开展检疫工作前应制定严格的检疫流程,确保检疫工作规范化。检疫过程中一旦出现违规现象,应立即进行严厉的处罚。对于没有经过正规检疫的猪群,应禁止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一旦发现相关人员违规出证,应进行严肃的处理。检疫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患病的生猪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隔离和诊断,一旦确诊后应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减少疾病传播的概率[3]。

4.5 加强宣传和引导

基层畜牧兽医站应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使养殖户充分了解和意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性以及防控的重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防控观念,从而提高养殖户对防控工作的配合度,保证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概率。另外,防疫人员应定期报告管辖区域内生猪的健康状况,及时更新疫情信息,避免造成养殖户的过度恐慌。

4.6 加强防疫人员培训

防疫人员防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效果,因此畜牧兽医站应做好防疫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整体提升防疫质量。

4.7 定期灭虫

蚊虫、蜱虫是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养殖户做好定期的灭虫工作也可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

4.8 应急处理

基层畜牧兽医站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采取行动,及时对病猪做出相应的处理,防止疫情的继续扩散。对已经出现疫情的区域应加强隔离和监视,禁止生猪进行调运,同时还应派遣相关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封锁及扑杀,进而将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另外,相应的人员还应及时上报疫情,不得隐瞒疫情。

5 结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是一种对猪有严重影响的急性传染疾病。为提高非洲猪瘟防控效果,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应采取正确的饲养方式,严格按照管理措施管控车辆及人员,及时消毒杀菌、灭虫、接种疫苗,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基层畜牧兽医站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帮助养殖户及时树立正确的防控理念。加大疾病防控宣传工作,加强全面排查,从而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及传播。

猜你喜欢

兽医站病猪猪瘟
乡镇兽医站防疫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畜牧兽医站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分析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
基层兽医站如何落实猪的防疫工作
浅谈基层兽医站如何做好猪的疫病诊疗与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