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1-15王书君刘江月

科技与创新 2022年14期
关键词:院校融合高职

曹 婷,王书君,刘江月,那 梅

(陕西开放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引导。2018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其中着重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需求,是推进高校教学制度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2020 年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新高,比2019 年增长了将近40 万人,国家为了进一步支持高等院校毕业生创业与就业,各地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创新创业。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引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是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较低,没有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应有的积极作用,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不够深入,无法激起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兴趣。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让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是目前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原则

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有助于响应中国的政策号召,推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发展的进程,稳健地提高中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让每一位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身份转变[2]。同时,有利于提高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并促进不同产业的发展进程,有利于创造优质的供给并扩大需求,对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研究应遵循以下3 个原则。

1.1 适应性原则

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立足于实践发展,结合专业特点的同时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简单结合。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在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知识及素养等,在进行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体系设计、实训实践等方面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秉承两者互相适应性的原则,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1.2 全面性原则

应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专业知识的运用与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进行结合培养,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社会。因此,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时,应综合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需求的差异性,综合、全面、系统地剖析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点,促进两者的全面融合。

1.3 实践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要秉承实践性原则,而不是简单地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加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转换身份角色,更好地贴切社会与工作的需求。因此,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应基于社会实践的需求,鼓励、培养、激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想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从理论出发,但能更好立足于实践,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时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但与专业教育课程完全独立,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方式、上课方式完全一致,学生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仅仅是一门无关紧要的附加课程,大多数学生应付差事,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与重视[3]。另外,在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育模式等方面,两者的融合程度都远远不足,导致2个教育层面缺乏有机的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教育并没有设置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没有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中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大大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2.2 高职院校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而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工作基本上交由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学生招生处、学生就业处负责。一方面,这些行政部门本身事务较为繁杂,教师们的任务比较重,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人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负责工作,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目标性,整体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4];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未纳入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方案,缺少专业的教师,课程整体的授课水平不足,无法有效引起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积极性。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整体来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导致两者无法有效融合,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融合。

2.3 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师资力量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师资方面主要由其他课程的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负责,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其中,部分专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处、就业处,这些教师在行政岗位上身兼数职,并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研究中,且多数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并未参与过企业创业管理的实践工作,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授课安排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5]。不同的专业应安排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来进行培训,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与方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创新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几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国家陆续颁布各种政策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行,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各个省市地区也制定了一些与国家政策配套的意见、方案、计划,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6]。但是,由于创业成本较高、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不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地方性支持政策未能很好落实,支持性政策并没有被很好利用,进一步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多数高职院校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部门及人员并不了解这些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进程。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3.1 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嵌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中已经体现了部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是并没有与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有效融合,仅仅在人才培养方案政策中提到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不利于专业内涵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活动时应加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入相关的内容与要求,同时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侧重点的差异化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给予明确的规定,让学生从专业理论出发,最终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层面。

3.2 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嵌入专业课程设置中

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特点是以实践的形式开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形式多为大班授课形式,且面向大一大二的学生,但大一大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层次较浅,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重点的区分[7]。例如大一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更注重培养学生从创新思维出发,对自己专业的认知;大三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训练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

3.3 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嵌入课程教学过程中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过于程序化,没有从社会实践层面出发,仅仅停留在理论课程教学层面上,并没有达到创新创业教育应有的效果,从根本上无法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因此,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例如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可以设置参观与学习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的课程,学习国际前沿先进的学术发展、最新理论、实践活动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性能力;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可以设置参观与学习先进相关制造企业车间的课程,了解电气工程等相关制造的原理、工艺、流程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3.4 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嵌入实训实践环节中

实训实践环节是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实践环节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8]。多数高职院校实验室资源较匮乏,设施十分单一,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的实验室,设备严重不足。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大学生实训中心等教学平台的建设,根据不同专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建设差异化的实验室设备,进一步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另外,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训实践活动时,应与先进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人才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学生进企业进行学习、参观、交流,联合举办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性案例大赛,让学生在教育中体会社会实践,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两者深度融合的原则,对现状进行深层次剖析,提炼目前两者在融合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例如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高职院校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创新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另外,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融合过程中相应的对策建议,例如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嵌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嵌入专业课程设置中、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嵌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嵌入到实训实践环节中,为促进中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院校融合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破次元
融椅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