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肘综合征治疗心得

2022-11-15王亚飞曹利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肘部姜片针刺

王亚飞,曹利超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4199)

颈肘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以肘部、颈部症状为主,当患者出现某一部位较明显的症状时,如果医者体格检查中不能发现同病部位,则非常容易与肱骨外上髁炎、神经根型颈椎病混淆,出现误诊问题。颈肘综合征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且逐渐年轻化,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将本病的治疗心得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基本信息 患者刘某,男,43岁。

1.2 病情描述 右肘部伴前臂放射性疼痛半月余为主诉。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肘部疼痛不适、乏力,并沿前臂放射至拇指、食指,持续性,酸痛,遇寒、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曾于当地县级医院就诊,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口服双氯芬酸钠(扶他林),并行封闭注射治疗,效果不佳。1 周前于中医诊所行针灸、推拿治疗,效果尚可,但停止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发作。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来我院就诊。现症见:患者右侧肘部疼痛不适、乏力,沿前臂放射至拇指、食指,持续性,酸痛,肘关节活动正常,遇寒、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颈部时有僵硬不适,活动尚可,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脉紧。

1.3 检查结果

1.3.1 查体 右肘关节压痛明显,痛点以肱骨外上髁前下方约2cm 处为甚,前臂前外侧至第1、2 掌骨之间轻压痛,肘关节活动正常,颈椎椎旁压痛,右侧为甚,颈椎右旋活动稍受限。

1.3.2 辅助检查 颈椎X 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C6、C7椎间隙狭窄;颈椎退行性改变。

1.4 诊断及治疗

1.4.1 诊断 西医诊断:颈肘综合征;中医诊断:痹症痛痹

1.4.2 治疗 针刺加隔姜温针灸。选穴:夹脊穴(C5-7、T1)、肩髃、曲池、手三里、阳溪、三间、阿是穴

1.4.3 操作方法(1)针刺:选取华佗牌(批号:170081)0.30mm×40mm 针灸毫针,于上述穴位进针,除夹脊穴为双侧,其余穴位均取患侧。并于肘部阿是穴行围刺法(在压痛点周围进针,针尖呈15°向中心平刺0.3~0.5寸,每针相距约1.5~2cm,均匀分布,共扎5 针,针毕,再于痛点中心进针0.5~0.8 寸)。各穴均行平补平泻,间断行针,灸毕出针。(2)隔姜温针灸:阿是穴(痛点中心)、曲池穴。将生姜切成厚度为2 mm 左右的薄片,可用针均匀地扎若干小孔,沿姜片纵行方向切一小口,长度约至姜片纵行长度的1/2,此为隔灸用姜片,另准备不切口仅扎孔的姜片若干,此为隔热用。针身对着小口,沿着小口将姜片置于针下皮肤,对于可能滑落艾灰的部位可放一片隔热用姜片。取一1.5cm-2cm 艾段,插在针柄之上,注意不要插透露出针柄,以防艾段松动掉落。点燃艾段靠近皮肤的一端,艾段燃尽成灰后,换新艾段,此为一壮,共灸3壮,每日一次。艾灸过程中,需有医护人员在旁看护,以防艾灰掉落烧伤皮肤或引起其他危险,并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3)颈部、肘部TDP 照射:选用华佗牌TDP 理疗灯,型号TDP-L5,以颈部、肘部针刺区为中心应用TDP 照射。针刺操作前,提前预热3-5 分钟,距离照射部位20cm,照射时间30 分钟;肘部进行温针灸治疗期间,应加大TPD 照射距离,约30cm 左右;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既保证患者能感受到明显热感,又不会对皮肤产生灼热伤害。(如遇患者患有血糖偏高情况,请谨慎选择TDP 照射治疗,避免皮肤灼伤出现破溃,难以出口恢复。)随针刺进行,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4)颈部牵引治疗:治疗仪器选用日本MⅠNATO 医科学公司生产的电动间歇式牵引机。患者采取坐位行牵引治疗,用枕颌带固定,牵引时间15-20min,间隔45 秒停歇15 秒,牵引力以10kg 起,逐渐增加重量,不超过患者体重的20%。针刺结束后进行牵引治疗,每日治疗1次。

1.4.4 治疗过程 初诊后,便觉症状好转,回家后仍有反复;3 次治疗后,肘部及前臂仍有疼痛不适,程度较前明显减轻;第4次治疗开始以颈部为主,肘部压痛点常规针刺1针,其他穴位同前,并加颈部牵引治疗15-20min,重量10-15kg;8 次治疗后,颈部症状明显缓解,仅受凉及劳累时出现不适感,肘部及前臂疼痛消失,仅劳累时出现微痛不适感;10 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痊愈。

2 讨论

本病例中,患者以肘部疼痛不适为主诉,易误诊为“网球肘”或单纯神经根型颈椎病,但详问病史可发现患者疾病表现为肘部疼痛无力伴随颈部僵硬不适等症状,综合分析,诊断为“颈肘综合征”。该病名由韦以宗[1]首次提出,定义为颈椎骨关节紊乱,刺激脊神经导致所支配的肘部肌肉发生麻痹、疼痛、无力的一类病症,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留滞机体,阻碍气血运行,导致经脉瘀阻,不通则痛,故治疗以祛邪通络为原则。该例病位在颈为本,肘部症状为标,颈肘共治,标本同治,以夹脊穴、手阳明大肠经为主。初期治标,以肘部为主,主要采取围刺法、隔姜温针灸,辅以颈部常规针刺,肘部症状好转后,则以治本为主,针刺结合牵引治疗颈部症状。

围刺法来源于《灵枢》中的“扬刺”,扩大了针刺作用面积,增强了穴位局部的刺激量,更有利于激发经气,可改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缓解微循环障碍,以此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2-3]。《神灸经纶》云:“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除常规治疗以外,该例还采用了隔姜温针灸疗法,该疗法结合了针刺、隔姜灸、温针灸三种治疗手段,尤宜用于风寒湿等邪气造成的“痹症”、“筋伤”。灸之作用原理有三:艾叶本身的药物作用;燃烧之后的温热效果,通过毫针传导至深层以活血化瘀;艾烟及挥发油的渗透功能,激活血管自律运动,改善局部微循环[4]。隔姜温针灸中,生姜的作用一是隔热,防止灰烬直接落在皮肤上,烧伤皮肤;二是生姜中的姜辣素及挥发油,加强艾灸产生的热量并促进其传导;三是生姜外用可行气利水,消肿止痛,加快神经根水肿消除[5]。针、姜、艾并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之功。再加上TDP 照射,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药力及热力吸收。

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膀胱经第一侧线之间,可通调两经气血,使颈部气血运行通畅而达到止痛效果。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颈椎骨关节紊乱,刺激C5、C6、C7、C8 及T1 脊神经根,累及延伸的桡神经从而出现桡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研究表明,针刺夹脊穴可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改善局部供血,消除神经肿胀,解除肌肉痉挛,增强脊神经的应激能力,调节神经根周围的酸碱度,以促进炎症的消除和神经细胞的修复,此外,还通过促进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来发挥镇痛作用[6-7]。患者病变属手阳明大肠经,且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该经之中居于桡神经循行路线上的肩髃、曲池、手三里、阳溪、三间穴,一方面调动大肠经的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另一方面调节桡神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难经·六十八难》云:“腧主体重节痛”,可知大肠经的输穴三间可发挥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另外,三间穴位于第二掌指关节之后桡侧凹陷中,在生物全息理论中对应头颈部位置,可调节头颈部气血[8]。针刺之后加牵引治疗,松解肌肉,纠正关节紊乱,从根部出发解除神经刺激,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肘部姜片针刺
清明的雨
我家秘方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打喷嚏时应不应该用手捂住口鼻
我家秘方
一例肘部皮瓣坏死运用湿性敷料的护理体会
糟三样
专家提醒小心“自拍肘”
关于钢琴演奏技术的问题的研究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