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腧穴敏化探讨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针灸优化方案

2022-11-15姚黎欢蔡昭莲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腧穴红外膀胱

姚黎欢,蔡昭莲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作为泌尿科常见病,是一种高度普遍的症状复合体,在没有证实感染或其他病理情况下,其主要特征为尿急、尿频和夜尿症[1-2]。虽不明显缩短患者的寿命,但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健康问题。传统针灸疗法治疗OAB有良好疗效,其中基于腧穴敏化对OAB的临床针灸研究较为热门,采用各种技术验证OAB腧穴生物物理特性的方法较为客观,故在优化临床选穴的基础上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最佳频率进行治疗值得探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1 腧穴敏化的概念及现代化研究

《黄帝内经》最早形成腧穴敏化理论,有“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等之说。其从人体感觉及形态学的角度说明腧穴是动态变化的,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刺激点。现代研究也认为[3-6],腧穴并非一成不变,其存在“沉寂态”和“激活态”两种状态,并且二者可相互转化,而腧穴敏化是指在疾病发生时,处在“激活态”下相关腧穴的功能性明显增强,这与《黄帝内经》一脉相承。通过腧穴敏化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还可以指导临床的诊断治疗,这是极具临床研究意义的。

腧穴敏化有多种形式,常见有以下几种:形态敏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体体表相关腧穴或皮肤出现形态学等改变;热敏是指患者的相关腧穴在热敏感性上相对常人存在显著的变化;痛敏是经络腧穴受刺激时机体对于疼痛反应出现敏感性增强的状态;还有温敏、电敏、光敏等多种形式。但基于目前临床常见的腧穴敏化现象主要还是凭借医患的主观感受,评价指标较为单一、不够客观,某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局限了相关研究[7]。而研究表明[8-9],人体腧穴的生理物理特性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内脏状态,目前临床上可以选择利用各种生物物理学技术监测腧穴敏化现象,这使得从腧穴敏化的客观化角度切入进行OAB的针灸临床研究变得可行。

2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针灸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OAB主要通过排尿日记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作为临床评价标准,但其存在一定医患主观不确定性,客观的评估手段在临床上仍较为欠缺。而且西药、神经调节及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针灸治疗在该病上具有独特优势,临床上也被证实可有效改善OAB症状,并已被指南采纳为可选治疗[1]。结合现代研究[10-12],目前针灸治疗OAB主要还是按照传统经脉理论,以近端、远端取穴再结合现代解剖医学基础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而《黄帝内经》认为,从解剖方面选穴进行针灸并不能完全体现腧穴的特异性,故并不能拘于此来分析OAB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否则会得出腧穴和非腧穴具有相同治疗效果的结论,或无异于西医的经皮神经调节等也可达到一定疗效的治疗。

而且由于OAB病程绵延,针灸在治疗上的局限性也正逐渐浮现出来,主要是针灸治疗需要患者频繁就医且具有较高的依从性方可取得好的疗效,而多数患者常无法坚持治疗。因此,目前针灸在OAB的现代研究难点应逐渐转向采用更为客观的评估手段、寻找优化腧穴及最佳治疗频率来延长和提高疗效。这时从腧穴敏化出发,加强腧穴的生理物理特性研究就成为了针灸优化治疗OAB上亟需突破的地方。

3 腧穴敏化在优化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运用思路

3.1 腧穴敏化在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客观化研究

腧穴的生物物理特性可以解释腧穴敏化现象,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有不少客观化研究通过各种技术测定腧穴的温度、光谱、电阻等生物物理特性,其中腧穴敏化在OAB的客观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红外热成像方面。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解释皮肤温度差异与机体功能代谢,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潜在检测能力,是最具前途的技术之一[13]。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动态观察人体腧穴的生理病理信息[14-15]。研究发现[16-20],人体作为生物红外辐射源,在经穴上存在一些红外辐射特性,病理状态下人体的微循环、功能代谢和神经兴奋性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经穴红外辐射的明显变化,测得经穴红外辐射温度大多不同于非经穴;除此之外,人体表还存在循经红外辐射带,其轨迹与人体经络走行吻合度较高且对称分布于身体两侧,然而在病理状态下却并非如此。

同样,经络腧穴的这些红外辐射特性也可运用于OAB的针灸治疗中。岑珏等[21]通过测定OAB患者的红外辐射温度,发现相对对照组健康人而言,试验组中极穴的温度值不仅较高,还高于非本经的内关穴和本经的中脘穴,证明了腧穴的红外温度变化是腧穴敏化的表现之一,非经等与该病无关的腧穴不会产生相应温度变化。陆玉瑾等[22-23]发现OAB患者常用腧穴的红外辐射具有与膀胱经气变化相关的特异性,不仅存在身体左右侧的温度失衡,还存在温度随着患者症状评分的加重而逐渐升高的现象,而这其中以膀胱募穴中极穴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由此可见,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指导OAB的针灸优化选穴上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3.2 腧穴敏化在膀胱过度活动症优化选穴的指导

以上研究已表明OAB患者腧穴敏化的红外辐射特性,并能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体现出来。而针灸治疗OAB的常用腧穴均有特异性调节作用,除了基于腧穴和脏腑之间的联系外,腧穴的红外辐射便是这种特异性的现代医学基础之一。结合研究显示[24-25],有学者归纳近年来针灸治疗OAB的选穴用经规律,从最常用的交会穴、募穴和背俞穴看,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中极穴(8.3%)。因此,研究佐证了OAB的敏化腧穴与临床使用频率较高腧穴的相关性,尤其是膀胱募穴中极穴,这也提示临床治疗OAB时采用如中极穴这样优化的敏化腧穴具有重要意义。

3.3 腧穴敏化在膀胱过度活动症优化治疗频率的指导

除此之外,经络腧穴的红外辐射特性还可优化治疗频率的选择。有学者[26]通过观察在刺激下循经高温线出现的规律,为诱发循经高温线筛选最优手段,其对家兔采用不同的针灸手法进行干预,发现其中穴位埋线刺激循经高温线的出现率为27.8%,高于普通针刺的18.5%,且埋线后循经高温线的升温持续时间可达数周。由于普通针灸需要患者频繁就医故临床依从性较低常致疗效不佳,在了解穴位埋线能够刺激出现循经高温带并有较长持续时间后,就可以为OAB临床产生的治疗频率问题提供一个新方向。

因此,以上研究提示临床在OAB常规针灸治疗上可以优选以中极穴为主进行穴位埋线的方案。除此之外,研究经络腧穴的红外辐射特性还可以使疾病的腧穴敏化现象可视化,为临床针灸提供非接触式诊断的新思路,这在当今医疗环境下是值得研究推广的。

4 讨论

腧穴敏化可以从不同客观技术上体现腧穴的生物物理特性,其在指导从可视化、客观化的角度出发研究OAB的针灸优化方案具有意义。虽然传统针灸疗法是有效的,但确证性的研究较少,治疗方案较为单一、效果有限且疗效评估指标较为主观,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目前腧穴敏化在OAB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除红外热成像以外的客观化技术在该病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在初步探讨了红外热成像技术指导下的针灸优化方案后,未来可以针对不同人群,深入开展不同类型腧穴敏化的多中心、大样本客观化技术研究,寻找OAB在腧穴生物物理特性上的基本规律,为临床规范制定评判体系标准和针灸优化方案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猜你喜欢

腧穴红外膀胱
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
网红外卖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膀胱憩室病例报告1例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基于蓝牙转红外的遥控装置
摄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