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唇炎的中医治法研究现状
2022-11-15徐吉利赵征宇
徐吉利,赵征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慢性唇炎属于中医“唇风”的范畴。亦有医书称之为“唇槁”“唇瞤”“驴嘴风”“鱼口风”。慢性唇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唇炎,是唇部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嘴唇干燥、脱屑、皲裂、疼痛、瘙痒、渗液,甚至渗血,临床易反复,难以根治。本研究通过系统的收集分析中医治疗慢性唇炎的理论以及相关的治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慢性唇炎提供相应的参考。
1 慢性唇炎诊断、鉴别
诊断慢性唇炎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判断,患者临床表现为口唇部脱屑、干燥、,急性期还可见充血、水肿、渗出、结痂等表现,因其症状不典型,临床应结合相应得体格检查及系统检查与干燥综合征、口腔扁平苔藓糜烂型等相关疾病进行鉴别[1]。
2 慢性唇炎中医源流及病因病机
慢性唇炎,在中医被称为“唇风”,首见于《外科正宗·卷四》:“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宜铜粉丸泡洗,内服地黄丸,自愈。”[2]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以“唇槁”描述“唇风”[3]。《灵枢·经脉第十》将本病命名为“唇胗”,亦称“紧唇”“唇肿”“鱼口风”等,如《疡医大全·唇风门主论》指出:“凡下唇肿痛,或生疮,名驴嘴风,上唇肿痛生疮,名鱼口风。”该病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中云:“脾胃有热,气发于唇,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年累月,谓之唇紧,亦名沈唇[2]。《医宗金鉴》则云:“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痛。料此症多生下唇,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4]慢性唇炎古代有“唇风、唇槁、唇胗、紧唇、唇肿、鱼口风”等名称,其病因病机则以脾胃湿热、胃经风火为主。
3 治疗理论思想及辨证施治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慢性唇炎的治疗的不离脾胃。中医治疗疾病讲究抓住疾病病机辨证论治,慢性唇炎的治疗理论思想是指通过中医理论研究分析慢性的病因症状总结一个治疗该病的理论。
3.1 脾胃论 王健[5]教授以脾胃为本论治慢性唇炎,基于古籍和临床表现将本病证型概括为五种即胃经风火证、脾胃湿热证、湿热蕴毒、肝胃不和证和阴虚血燥证,并分别予以泻黄散合清胃散、三仁汤合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合黄连解毒汤、四逆散合左金丸、益胃汤加减等方剂进行加减治疗;徐佳[6]等基于脾胃升降论治疗慢性唇炎;王彦刚[7]从脾胃气机升降论治脱屑性唇炎,认为“升以散伏火,降亦不可缺”,从脾胃气机论治慢性唇炎时注重升散的同时注重沉降,升降相济,两者缺一不可,方可彻底恢复脾胃枢机功能。杨美凤[8]从脾虚论治慢性唇炎时,认为脾胃气血不足、阴阳亏虚是其病之本。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为脾之精,其运化升清和统血的功能活动是脾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故脾的运化功能与唇关系密切。
3.2 火郁发之论 张荧、王宁[2]基于“火郁发之”论治疗小儿慢性唇炎,认为小儿慢性唇炎属湿聚脾胃致伏火不消,并且认为火郁发之并不拘泥于外感寒热病,需将邪从肺卫驱除皆可用之。治则主要为疏散风热、滋阴降火,辅以清热解毒利湿。
3.3 血热论 姜建国[9]认为慢性唇炎的的主要病机为血热为病,血热多由邪热入血所致,也可由于情志郁结,五志过极化火而致,血热证又有虚实之分,如:瘀热相博证、热毒证、湿热证、燥热证属于实证,气虚血热证、阴虚血热证则属于虚证。张国海教授[10]擅用清热凉血之法治疗唇风,认为血热是慢性唇炎的重要病机,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3.4 邪气化燥论 李原文[11]教授以湿热化燥辨证论治慢性唇炎,李元文教授认为,“湿热化燥”是唇炎发生发展的综合病机,但是治疗上不单纯依“湿热化燥”病机遣方用药,还兼顾“辨人、辨病、辨证、对症”的角度。即“三辨一症”的治疗思想。王晓聪、郝宏文等[12]治疗小儿慢性唇炎以“伏火化燥”论治,小儿脾常不足,易于形成食积而化热生继而生成伏火化燥伤阴,治以健脾清热,养阴润燥之法。
3.5 毒损络瘀论 罗思岳[13]认为毒损络瘀是慢性唇炎的关键病机,并以解毒通络法治疗慢性唇炎。
3.6 气阴不足论 朱明芳[14]认为气阴不足为慢性唇炎的主要病机,并以益气养阴之法治疗慢性唇炎。陈琳琳何立新等[15]用益气生津之法治疗慢性唇炎,慢性唇炎久病易伤气阴,故选用该法,治疗28例中总有效率高达88.5%。
3.7 伏邪论 汪梓矗[16]等认为唇风的病机为脾气阴亏虚,外邪引动,这与伏邪的发病正虚感邪及新感之邪引动均相吻合,湿、热、燥、瘀等伏邪长期蓄积在体内,伺机而动。病久缠绵,迁延难愈亦符合伏邪的发病特点。唇风的发生、发展、转归等疾病病程与伏邪之感邪、邪伏、发病相类似,故认为唇风的发作与伏邪密切相关。
4 慢性唇炎中医治疗方法
4.1 中药液外敷 湿敷法又称溻渍法,具有通调腠理、疏畅血脉、消散肿毒等作用。因慢性唇炎常见皮损红肿、溃疡、结痂,借助药液冷湿敷可以帮助降低局部皮肤温度,还能达到软化痂皮、清洁皮损及促进药物吸收的效果。王丽梅[17]用中药外敷治疗慢性唇炎中,自制中药药液,将患唇浸泡药液中或用消毒纱布浸透药液敷于患者口唇,并戴上口罩。使用该两种方法治疗20 例慢性唇炎,其中痊愈17 例,显效3 例。封帅[18]等用中药自拟方制成中药外敷液治疗慢性唇炎,实验中湿敷液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和盐酸金霉素软膏进行治疗。
4.2 中药内服 张荧、王宁[2]基于火郁发之用钱乙泻黄散内服治疗小儿慢性唇炎效果显著。李林育、席间元[19]用双解通圣散治疗慢性唇炎发现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复发率对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王晨、孙征涯、范建国[20]使用温经汤治疗剥脱性唇炎症状缓解迅速,认为温经汤用温补的药物祛冲任虚寒,补中焦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权,血行通畅则瘀血自去,津液输布正常,口唇得以荣养。李富强[21]用健脾袪湿汤治疗慢性波剥脱性唇炎38 例,治愈26 例,有效11 例,无效1 例,有效率为97%。龚轩[22]用竹叶石膏汤治疗慢性唇炎,患者病情稳定。
4.3 中药内服外敷 刘文婧[23]研究实验组中患者口服自制唇风影颗粒联合自制祛湿清解散湿敷治疗慢性唇炎患者,相对对照组单独口服自制唇风影颗粒得出中药内服外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疗效确切,在慢性唇炎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王辉、曲维忠[24]治疗76例慢性唇炎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每次饭后采用温水先清洗患处唇部,内服唇风汤加外涂紫归油,每日3次。对照组每次饭后用温水清洗患处,涂抹3%硼酸软膏,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86.96%,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66.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药内服外用对于慢性唇炎疗效显著。雷志蕊[25]等治疗慢性唇炎中,实验组使用自制唇风饮内服,和自制祛湿清解散,对照组只采用唇风饮,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临床疗效及局部创面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4 中药制剂软膏 因慢性唇炎皮损干燥易皲裂,加涂油膏剂等进行滋养保护,因其具有清热止痒、润泽皮肤、促进修复等功效。对于干燥、脱屑及皲裂为主的干性皮损,应当使用油脂剂型;对于病位较深的皮损,则选择渗透性较强的膏剂。沈漪[26]等使用中药制剂软膏-芩柏软膏加消肿软膏治疗慢性唇炎60 例,选用芩柏软膏加紫色消肿膏治疗慢性唇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组病例治愈55.0%,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芩柏软膏加紫色消肿膏治疗慢性唇炎疗效可靠、安全、经济。班超[27]等使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剥脱性唇炎研究中,实验组使用湿润烧伤膏,对照组使用松软膏,治疗20d 后,试验组患者中痊愈12 例,显效10 例,好转2 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中痊愈6 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63.64%,
4.5 针刺治疗 广东中医药大学黄培冬[28]利用管氏舌针为主,取心穴、肝穴、脾穴、肾穴、聚泉等,配合商阳、历兑、合谷、承浆、水沟、太冲、三阴交等循经取穴,每日针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结果显效12 例,好转13 例,无效5 例,有效率为83.33%,研究得出结论-管氏舌针结合体针对内芽肿性唇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傅杰英针灸治疗慢性唇炎[29],治疗唇风以调理脾胃为根本。辨证选穴取水沟、地仓、承浆等穴以疏通唇周经络,同时注重调理脏气,如点刺井穴、荥穴、四缝穴等以祛浮游之火;再结合背俞穴、胁肋部刮痧、放血以祛邪。以胃三针、章门脾俞等穴调理脾胃。患者三诊口唇即滋润,几于痊愈。
4.6 艾灸治疗 许艳真等[30]亥时艾灸神阙穴治疗慢性糜烂性唇炎一月,患者唇粘膜病变愈合,肿胀消退,粘膜光滑连续有弹性,临床疗效显著。
4.7 刺血疗法 孙山于亚萍[31]治疗慢性唇炎中采用隐白、少商点刺放血,曲池梅花针叩刺,拔罐。双侧交替取穴,经治疗患者唇周皮肤略粗糙,口唇瘙痒、脱屑症状明显减轻。再上述治疗方法改为1 周2 次,治疗5 周,唇周皮肤正常,瘙痒及脱屑症状消失。追访半年未复发。
5 小结
慢性唇炎病因病机以脾胃湿热、阳明胃经风火等为主,脾开窍于口,慢性唇炎的不离脾胃,因此绝大多数研究以脾胃为主,但因疾病迁延难愈、疾病进展状况又相差甚大、患者所处环境及其体质不同,因此论治中又有火郁发之、火热论、湿热化燥论、气阴不足论等相关理论。中医治法绝大数研究以中药内服和相关中药制剂外敷为主,效果确切,但中药煎服不便及制剂制作较为繁琐。针刺治疗简便效廉但目前研究较少,艾灸和放血等传统疗法治疗慢性唇炎疗效显著,但目前数据较少,且缺乏大样本的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在此后研究中可以从这些方向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慢性唇炎中医治法科学研究中缺缺少大样本的RCT实验,造成偏倚较大,并且疗效指标不统一。目前针刺艾灸治疗本病研究较少,但针刺艾灸放血等外治法相比中药更加简便,针刺艾灸刺血疗法的作为中医外治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高效副作用少以及中医特有的时间医学,都可以为慢性唇炎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方向,此外临床还可将这些外治法与中药联合做相关优效性的研究以期缩短疾病疗程,减轻病人痛苦同时减少病人医疗负担。本文所涉及的一些治法还只是一些个案的报道,缺乏大数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