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视域下党的群众路线探析

2022-11-15赵丽丽

活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江山中国共产党群众

赵丽丽

(燕山大学,秦皇岛 0660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论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对其进行不断发展,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最新表述,生动地诠释了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不可动摇的执政理念,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最牢固根基。“人民江山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达百年的社会革命实践得到的关于政权认识的深刻总结,是我党百年来政权建设的核心理念。

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

“人民江山论”在新时代背景下丰富和发展了“人民至上”这一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精辟概括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可以执政、如何执政兴国,以及如何长久执政等一系列问题,是对群众观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凝聚人民力量、想民之所想、解民之难题,我们党才能稳得住根基,有效应对各类局面和挑战。

(一)坚持人民立场

1.党来自人民

从最初的抵御外敌入侵到后来建立新中国,以及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共产党依托人民的力量,从胜利走向胜利,越过无数沟坎。1948 年,在淮海战役中,543万名人民群众援助我党,用88 万辆小推车输送物资,帮助解放军获得了胜利。1949 年,为了支援渡江战役,320 万名民工征船5 万多只,输送粮食和草料4.5 亿斤,为战役做好了后方准备,提供了物质基础。正是这种党和人民之间高度紧密、须臾不可分离的联系,才使得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一去不复返。步入新时代,在党的带领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准确掌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调整方针策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深化人民概念,勤政为民。

2.发展依靠人民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前进需要人民的力量,而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主体就是人民,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一切发展的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依靠的力量,是最了解中国真实情况的群体。只有了解人民的呼声和期待,倾听基层最真实的声音,才能对症下药,不断改进、健全各项治理举措。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有效解决了教育、就业、医疗、劳动等各方面的问题,出台各种政策,为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发挥兜底作用。中国人民彻底结束了饥饿、贫穷的困顿生活,社会正义、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稳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同时,社会主义劳动者充分展现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推动社会多元化发展。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人们体会到了更直接的满足感、更切实的幸福感和稳定感,增强乐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开拓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厚植人民情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历经多次修订,但总纲中关于党的性质的表述始终代表着人民的利益。性质作为本质的规定,决定了我党奉行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党初期,我们党就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观写入了党纲,明确为人民争取利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导向。改革开放后,“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在历任领导人的带领下不断与时代融合,出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论断。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民为本的民本理念,“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得到继承与升华。人民情怀最核心的部分是人民,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谋思路、制政策,每一种理论都说到人民的心坎上,每一次实践都围绕民心民意展开,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问题。

人民是我们党永远为之奋斗的主旋律。毛泽东曾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中国共产党只有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才能在未来的征途中稳操胜券、百战百胜。在制度上,我们坚持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人民情怀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之中。“人民江山论”将人民与江山画等号,宣示了党的奋斗目标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一致性,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打造历史伟业的实践路径。

(三)凝聚人民力量

“人民打江山坐江山”,通过统一战线凝聚民族复兴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说:“人民力量一定要胜过反人民力量。我们党为什么能取得政权呢?为什么能和有外国援助的军队打仗呢?就是因为有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建设发展统一战线,争取民心、增强阶级基础、汇聚群众力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 年,“三三制”原则被首次提出,该民主政权思想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同时又团结联合了多个其他革命阶级,是一种民主专政的政权思想。这一政权思想有效巩固、扩大了抗战联盟,使得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都能够参与到抵制日本侵略的战争中来。1949 年9 月30 日召开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府委员会、政务院,以及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并且将这一性质通过立法的途径上升成为治国方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认为中国已经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也应该具备新的时代意义,是全体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江山论”,巩固、发展了政党、民族、宗教、海内外同胞之间的关系。总结历史经验,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联盟可以跨越各阶层,协调各方利益,有效处理各种矛盾,从而争取最广泛的人民群众,聚集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热情与创造力,使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本质要求

“江山就是人民”讲的是一切为了人民,将人民等同于政权,放在执政的高度。“人民就是江山”说的是想要稳固政权、发展壮大,就必须意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充分地信任和依靠人民。“人民江山论”与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本质上是相符的,因此群众路线是践行“人民江山论”的本质要求。

(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群众观。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总结发扬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845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这是马克思首次肯定人的活动的作用,书中对历史唯心主义尤其是英雄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了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历史。马克思群众观真正成熟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之后,其系统地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再次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总的来说,马克思的群众观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人创造了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人类所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的活动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其次,阶级斗争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而实现,人民群众也是最终的受益者,社会利益、资源也是通过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得到调试的。

最后,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变革。从近代中国的历次斗争中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拥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在革命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才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基本路径

“人民”是永恒的热点,群众路线就是当前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提升工作能力、打造过硬本领,以及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路径。群众路线贯穿并发展于党的百年实践之中。1929 年,《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出现并强调了“群众路线”。1943 年6 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此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结合,形成了“群众-领导-群众”的模式,人民利益是衡量一切的最高价值标准。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人民江山论”,奉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党的群众路线源起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展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百年实践中,是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群众观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具体运用的升华。

(三)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首先,群众路线为中国梦稳固思想基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人民坚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可以缩短人民与党之间的距离,在思想上坚定对党的信任,从而为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打下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其次,群众路线为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久的力量支持。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因此每一个人都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积极贯彻群众路线,就要坚持贴近人民群众生活,深入人民内部,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解决人民的困难,真正做到服务人民,从而激发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创造性,动员全体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群众路线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群众路线可以实现上传下达的效果,将上级的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将人民大众的心声反映到上层。中国共产党问政于民,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相互联系,虚心接受人民的意见,向人民群众学习,始终保持与时代密切接轨,维持生机活力,在新时代不断创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三、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视域下践行群众路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形势和历史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世界高速发展,各国都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同样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和挑战,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优势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践行和坚持群众路线成了一大难题。

(一)坚持群众观点,坚守群众路线

首先,坚持群众路线要求站稳人民立场。立场问题决定了我党是站在人民的角度还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是我党的性质与宗旨最本质的体现。作为人民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情感及行动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勇于发动人民群众。

其次,坚持群众路线要求加强人民幸福感,将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群众事无小事,群众路线作为一种方针政策,最重要的是贯彻落实,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的需求,设身处地地分析、解决人民遇到的难题。历史证明,坚持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的重要因素。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依靠广大人民的参与和支持,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接连获得重大胜利,在经济、政治、科技、生态、文化上领先于许多其他国家。群众路线是我党群众工作所坚持的价值理念,需要不断深化对其的认识,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才能在提高我党执政水平的同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政党与人民始终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有效获得人民的力量,用人民的力量解决人民的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增强党的自我革命力,坚持为民、务实、清廉

新时代有新挑战,增强我党的自我革命力要适应社会发展,拓展更多途径,同时需要持续用力,迎难而上。

首先,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政治、理论、能力素养,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群众路线,要进行思想上的认同,即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由思想上升到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既是一种工作立场又是一种工作能力,没有相应的工作能力进行支撑,群众路线很难走深走实。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进行自身政治、专业能力的建设。

其次,要坚守从严治党,在党的内部设立专门的机关进行监督,严肃处理各种不正之风,对于各种脱离群众的违法犯纪行为秉持严厉打击的态度。领导干部要落实中央基本要求,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其他各级机关工作人员更需要意识到自身的作用,爱岗敬业,热爱人民,经得起各种诱惑,守得住底线。

最后,要践行群众路线,需要组织保障,进行制度约束。群众路线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协调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党群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关系。健全我党的组织制度、组织形式,群众路线要学会变通,依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面对不同的政治任务给出不同的工作方法。同时,对于各种政治工作,要发挥制度约束的作用,利用不同手段强化群众路线的执行过程及内容安全。

(三)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从“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导”转变

不断探索践行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总结掌握群众工作中的特殊规律,创新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相对于传统群众路线践行领域,网上群众工作不容忽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接收信息、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使党员干部多领域,多维度地了解群众的态度和观点,实现群众工作的信息化、时代化。推动政府管控型向社会自我管理型转变,精简政府管理机构,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能力。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逐渐由政府管控到社会治理转变。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团体的发展,是政府和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通过转型,政府得以集中力量做大事,将最直接、最具体的服务活动交给专门的社会机构,实现社会力量的最优化利用。落实群众工作,实现网格化管理,为人民群众编织一张服务型的全覆盖网络。网格化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借鉴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依据设定的标准将管理对象划分成多个单元,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协调、处理、整合各单元格,使其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整合资源。通过这一措施,政府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的服务。创新群众联系方式可以更高效地践行群众路线,为我党的群众工作提供动力,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猜你喜欢

江山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江山有我
如诗如画的江山
多让群众咧嘴笑
江山如此多娇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