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事业单位内控质量提升策略

2022-11-15田宁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

田宁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在企业中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旨在增强企业对抗外部风险的能力,逐渐引导企业完成公司治理,提高在全球同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与之相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方面,期望通过对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合理推进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与服务品质。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主要由结构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会计内部控制三大了系统构成,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有利于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优化、管理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控制,并以此为基础,提高事业单位的资本利用率,进而推进事业单位对市场化的管理方式的运用,合理的运营服务项目与公益产品等。

一、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

以往事业单位运行的过程中,采用的大多是人工手动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在新时期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在新时期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节约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信息采集上所消耗的时间,缩减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失误率。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还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运营全过程的实时监控与跟踪,对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研磨个管理,大幅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

(二)有助于改善事业单位的内控环境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事业单位内控环境的发展与改革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相较于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通过信息化技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推进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事业单位内控环境的有效优化,推进事业单位内控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三)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信息质量

以往的事业单位在工作的过程中,因为传统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下,信息传递效率低,信息传递时效性差,信息传递滞后性强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大幅降低。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在新时期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实时获取信息。大幅提升了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信息技术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在新时期,数据作为重要的资源,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决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供相应的帮助,推动事业单位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

大多属事业单位都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其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力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但是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金与成本。且因为事业单位的特殊性,社会上的关注度也会更高。利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内部能够对各项活动进行有效规范,约束事业单位在日常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确保事业单位能够合法开展业务,发挥事业单位所具备的公共职能制作,推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环境营建重视度不够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应用,需要将系统性管理与配套性管理相结合,转变为具体的实践行为。在此过程中,存在事业单位各部门协同合作的中介环节。由于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环境营建工作不太重视,同时,受到治理结构、管理流程方面的短板影响,人际关系仍然是阻碍其内部协同合作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因素融入后,并未从根本上打破以人际关系为主的协同合作模式,真正的协同机制也未能获得有效建设。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全面

部分事业单位将重点放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增强了财务管理。然而,在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结构、管理效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此类问题主要反映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条例不细致、各项运行机制不配套等方面。而且,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既面临着既得利益的变化,也存在服务模式转变后的制度机制完善需求。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了制度、机制功能及作用难于全面发挥。根据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效果看,内部控制管理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集中于权责机制运用方面。既没有将权责机制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评估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进行有效关联。也没有在权责机制的应用中,针对具体项目、具体业务、具体岗位、具体人员进行的权责对应设置。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建设不全面

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内部管理与外部信用两方面。以外部信用风险为例,事业单位需要向社会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并通过非营利的公益项目、服务项目,满足公众在某些方面的需求。但是在财务管理风险增大后,其信用风险会逐渐受到损害,并且反映在财政资金使用不当、利用率低等方面,也会间接导致其服务品质的下降。以内部管理风险为例,会计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匹配性不足,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相对滞后,容易在内部管理风险发生时,扩大外部信用风险。

(四)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

之所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化水平较差所导致的。首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功能不完善,难以达到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全方位覆盖,对事业单位内控工作起不到帮助。其次,事业单位内部不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导致了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缺乏更新与维护,系统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运行效率非常低,导致很多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这一系统产生了抵触心理,不愿意去学习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最后,事业单位针对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十分匮乏,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机密性,有些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再加上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安保措施较差,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信息数据遭到了泄露,对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岗不匹配

首先,大多数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在人事组织架构方面有着较强的随意性。具体表现为有的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与部门,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优化的作用,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其次,在事业单位岗位的设置上,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是比较低的。事业单位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审计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掌握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但实际上,事业单位内部大多数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的,他们并不了解审计方面、管理方面的知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最后,因为事业单位岗位编制的限制,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一人多岗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这将严重阻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三、运用信息化建设提升事业单位内控质量的策略

(一)引入新思维,更新内控理念

当前,应该结合信息化改革成果,总结信息化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按照从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创建的思路,提炼其中的互联网思维、数据化思维。并结合总体经济体系提出了系统性思想,对其进行一些阐释。这样,既有利于在内控控制质量提升过程中,在整体上转变认知理念,从新的思维角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理解。也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以现用信息管理系统为准,结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媒介融合技术等,推进内部控制向着数据化管理的方向转型过渡。并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做好内部环境营建。

(二)借助指标化,完善内控制度

在内控主导概念下,内部控制具有相对完整的观念体系,能够实现对事业单位的系统性管控。在信息化建设新时期,要做到实打实的化危为机,则需要事业单位强化内部信息交易频率、共享内部数据,并对事业单位经营的各类公益项目、服务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建议运用数据化思维,明确各要素的具体内容。同时,借助在权责机制的基础上,增强信息化监控与数据化管理。建议如下。

第一,明确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递进关系,设置“内控目标——内控环境——内控风险——信息交易——全程监控”的基本流程,安装监控设备、引入数据化管理系统。第二,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相互关系进行解析,注重要素与成本指标之间的对应转换。如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业务经营活动成果与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相关的法律、速度、质量、效用等。以此利用业务要素与成本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三)运用新技术,化解内控风险

第一,从技术配套的角度分析,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或者在当前市场化改革条件下,与其他科技类型的企业进行合作,由于后一种办法牵涉到事业单位核心机密,因此建议在合作中只通过内部数据平台搭建即可,其做的工作则由内部工作人员完成。从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与效用生产效率方面讲,建议事业单位快速引入大数据技术,先将自身的服务产业链条优化到事业单位与社会民众的互动层面,提高信用建设能力,化解外部信用风险。

第二,应该在计算机设备与成本费用内部控制软件方面,或采用直接购买方式,或通过内部设立研发部进行软件研发。对于事业而言,以直接购买的方式相对较好,效率高且服务好,应用也便于快速实现。但是,对于那些牵涉到事业单位核心机密的内容,则应该通过设立相关数据研发部门与软件设计部门,运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开发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软件,这样既可以保护事业单位应该保守的秘密与核心内容,也能够有力的从事业单位中分化出新型的技术部门,以专业化的技术管理,提升事业单位服务层面的效用生产效率。真正化解内部控制中的存在的问题。

(四)培育新人才,建设内控队伍

除以上措施之外,内部控制中的专门化人才、信息化建设工完成后的专业人才,均需要有效配置,才能真正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提升。建议如下:首先,进行知识结构更新,对事业单位全员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知识、信息化思维培训。其次,应该根据实际的内部控制业务需求,训练相关人才的数据库建设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培训全要素分析方法、成本指标设置技术等。从而使事业单位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促进数据分析部门、内部控制部门的专门化发展。

(五)完善内控方案,加强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完善的内控方案,有序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事业单位要明确自身服务社会的职能,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利用信息化建设推进业务流程的有效优化,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与水平。其次,为了实现信息化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与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高效对接,要推进事业单位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在事业单位内的适应性。最后,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必须是高素质、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作为内控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建设时期,我国事业单位首先引入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同时,在“互联网+”改革中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当前阶段,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管理向数据化管理转型过渡的新时期。虽然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同的事业单位因业务与服务职能的差异,存在信息化建设阶段的差异,但是,已经普遍认识到了信息化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在当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新时期,一方面,应该注重对前期改革经验的总结,开发与挖掘信息化背后的互联网思维、数据化思维。另一方面,应该在系统性管理与配套性管理相结合的思路下,合理的更新内控理念、内控制度、内控技术、内控人才。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对各类信息的利用效率,从而化解内部控制质量提升过程中产生的效用不明显等问题。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