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在降低妇产科手术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15胡银君魏勇珍林萍陈团珠
胡银君 魏勇珍 林萍 陈团珠
宁德市闽东医院第二手术室 355000
妇产科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住院周期短、工作节奏快,且临床情况复杂,病情变化快,不可控因素也较多。因此,妇产科是输液错误、配药错误、误吸、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多发科室,加上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麻醉的不可预知性,均可影响手术质量。有研究显示,妇产科不良事件与护理人员的基本功不扎实、责任心不强、护理操作不规范、风险意识不足等有关。妇产科手术不良事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还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护患纠纷,因此,降低妇产科手术不良事件十分重要。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但是,目前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绩效管理模式还不成熟,正处在摸索时期。近年,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多。要素计点法是基于对岗位相对价值的评定,对岗位形成有组织的职位等级结构并进行薪资分配和绩效管理的方法,在业界的应用比较广泛。本研究拟探讨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在降低妇产科手术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在宁德市闽东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 796例,其中妇科手术3 173例,产科手术5 623例。纳入标准:①妇产科手术患者,②患者均为首次手术。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有凝血、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③合并神经、精神障碍者。该院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46名,其中男3名,女43名;年龄24~42岁,平均(31.5±1.7)岁。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 31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5~55岁,平均(42.1±2.6)岁;其中子宫肌瘤1 073例,宫颈囊肿425例,剖宫产1 606例,卵巢囊肿1 211例;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 481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7~56岁,平均(42.9±2.3)岁;其中子宫肌瘤1 128例,宫颈囊肿388例,剖宫产1 516例,卵巢囊肿1 44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1.2 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对照组手术室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观察组手术室给予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护理,步骤如下:成立手术室护理绩效管理考核小组。2018年7月成立手术室护理绩效管理小组,主要任务是评估护理岗位、制定管理制度、实施及评估。小组成员由手术室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共20名。组成建立新型的护理人才管理模式,根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责任等与薪酬分配有关,评定护理岗位的护理工作要素,确定相应的分配权重,制定绩效护理管理工作方案。(1)设置临床手术室护理岗位:由管理小组讨论并编写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说明手册。①征求职工的意见,主要内容是手术室的护理类型、工作职责、目标、任职条件等。然后组织专家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手术室的护理岗位实际需求设置岗位,形成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说明书,主要内容有岗位的职责、内容、工作的目标及具体的内容等。②针对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岗位的任职要求,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业务技能、职称、工作经验等。(2)构件要素计点法的手术室护理绩效模型:收集关于要素计点法的相关文献借鉴医疗行业的评价及经验,管理小组进行充分的研讨,结合该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对工作责任、工作强度等方面设置子要素。在该过程中设计咨询表,内容有手术室护理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岗位的需求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咨询3名副主任护师,然后进行讨论。确定4个一级要素,20个二级要素,设置权重,对二级要素进行分级设置,确定分级的分值,共1 000分。各个岗位根据不同要素、等级确定相应的岗位点值。③岗位列等、绩效管理:在构建要素计点手术室护理绩效模型的基础上,由管理小组讨论手术室护理岗位的岗位价值,实施前、实施1年后根据手术室临床护理绩效管理评估要素分级和权重评分进行评分,实施后通过对护士岗位价值的考核与薪资绩效进行挂钩,考核的分值>850分,绩效奖金不受影响,分值>600分,每下降50分就扣绩效奖金的10%,分值<600分则为不合格,不发绩效奖金。
1.3 评价指标
1
.3
.1
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实施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输液错误、误吸、窒息、配伍错误、跌倒或者坠床等情况。1
.3
.2
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结果比较 该内容有3个方面,包括技术水平、护士职业道德及护理服务水平、护理理论知识。手术室护理每月考核1次,记录考核的结果。医德和护理服务水平共16个条目,包括着装仪表、医德医风、服务的语言、手术室的安全意识、遵守规章制度、护患沟通、团队协助等方面,共20分,其中护患沟通、制度执行和嘉奖表彰分别为2分,其他各项目为1分,共20分。技术水平包括5个条目的值班工作质量(如制度执行、手术室的清洁、药品管理等等)、10个条目的器械工作质量(器械的登记、准备、清点,标本的管理、无菌手术衣和帽的穿戴等等)及10个条目的巡回工作质量(术前的准备、术前访视、仪器准备、手术物品、术中医嘱的执行以及术中巡视等等),每个条目均为2分,共50分。理论水平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的护理理论、专业的护理知识、手术室的护理常规、护理教学、护理论文及急救、应急等,共30分。1
.3
.3
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专业水平考试情况 三基理论考试:包括基础护理、现代护理理论、管理原理和护理文件书写及规范、外科护理,分别为20分,共100分;三基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共100分;专科护理: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感染控制和预防、手术室的安全和防护、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及手术室护理技术,共100分。1
.3
.4
护理满意度 实施前、实施后分别选取500例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有手术室的环境、护理操作、宣传教育、服务的态度及治疗效果,分别为20分,共100分。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要素计点法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后妇产科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1 实施要素计点法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2 实施要素计点法前后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结果比较
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的理论水平、医德与服务、值班工作的质量、器械工作的质量、巡回工作的质量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2.3 实施要素计点法前后护士专业水平考试情况比较
实施后护士的三基理论、三基操作、专科护理分数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表3 实施要素计点法前后护士专业水平考试情况比较(分,
2.4 实施要素计点法前后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手术室环境、护理操作、宣传教育、服务的态度、治疗的效果及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3 讨论
妇产科手术较多,手术中的护理工作容易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可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妇产科的手术护理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较重要。本研究探讨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在降低妇产科手术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
对手术室的护理实施绩效管理,是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护理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的工作质量。合理、科学地确定妇产科手术室护士的岗位价值,建立绩效奖励、晋升和岗位价值的实现结合一起进行考评,可激励护理人员,实现护理人员的价值。以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可用于评定岗位的相对价值,建立职位等级结构,以此来执行绩效管理、薪资分配等。要素计点法选择了若干关键性的薪酬因素,并界定了每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同时给各个水平赋予了一定分值,然后根据关键薪酬因素评估岗位,获得每个岗位的总点数,从而决定岗位的薪酬水平。
以要素计点法构建的绩效管理模式可判定具体岗位的相对价值,建立了客观的晋升空间及薪酬的分配制度,避免了薪酬分配和护理认识等方面出现主观性,试行能岗匹配,将工作职责、护理水平结合起来,合理地配置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以要素计点法构建的绩效管理模式可使手术室的护士能够岗位明确、能岗匹配,可发挥自身的能力,做好本职的工作,同时增强了工作的竞争意识、护理的责任心,可建立良性的竞争,并且考虑了护理安全、操作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业务理论知识等内容,使护士主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护理专业理论,并且将其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发现不足,提高了护士的业务能力,促进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绩效。同时,该模式对不同的岗位安排合适的人员,调动了护士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使护理人员注意与患者、医生的沟通,有利于协助手术、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可使护理人员更加注重护理的细节、不同危险程度手术的患者,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为护理人员的发展晋升指明了方向,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说明,实施该模式会后妇产科手术室护士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在该模式中考虑了素质要素、责任要素、技能要素及工作强度等要素并进行量化,有利于评定岗位的价值需求,在岗位上匹配合适的护理人员,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在蒋银芬等的研究中使用要素计点法评估护理岗位后,确定了岗位的相对价值,根据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相应的薪酬分配、晋升空间,做到了能级合理匹配,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与本研究结果较一致。
本研究结果说明,实施以要素计点绩效模式后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在该模式中在设置护理岗位时考虑了业务理论知识、文化程度、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操作技能等,促进了手术室护士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专业理论、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将理论和操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而促进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绩效。
本研究结果说明,实施要素计点绩效模式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在该模式考核下手术室护士更加注重与患者沟通,更加注重细节,根据不同的手术进行合理的护理,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提高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手术室中实行以要素计点法考核模式可降低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