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游戏与战争

2022-11-14高雅麟

阅读时代 2022年11期
关键词:意图观点战争

高雅麟

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呈两种状态:一种是类似于“躲猫猫”的游戏;一种是“充满较量”的战争。理解这两种状态,有利于我们用正确的姿态去进行阅读,让司空见惯的阅读充满严肃而又活泼的气息,来丰富与滋养我们的阅读生活。

阅读首先是一场“躲猫猫”的游戏。阅读时,实质上有三种意图发生关系: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意图。或者说,作者与读者的思想通过文本意图发生碰撞。在这碰撞之中,太多的“意外”是作者与读者都无法预料的,这无异于场“躲猫猫”的游戏。

也许你会问,阅读中怎么会有意外?尽管多数状态下,读者总是能够或多或少地捕捉到作者的意图,但谁也不能保证作者的意图与读者的意图是完全一致的。

第一,作者的意图未必等同于文本意图。在写作过程中,未必就是“言为心声”,作者的意图未必能够完全通过文本得以表达,甚至在表达的过程中,文本意图会发生变形与失真。这不是危言耸听,每一个写作者都清楚,一个人的思想通过文字进行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绝非易事。尤其是小说类的文学作品,更为普遍。

第二,读者未必能完全读懂文本意图。读者基于自己的理解能力,对作者的文字进行解读时,往往局限于自己的认知领域,只看到部分作者的意图。

第三,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方式,同样的一件作品,在不同的读者眼中,往往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人说,“表达者的宿命是被误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作者常常“醉翁之意不在酒”,读者往往被表面的文本所迷惑而不察。我们常说,成年人的悲哀在于读懂了鲁迅,那是因为成年人经过世事的锤炼,才懂得了鲁迅先生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匕首”与“投枪”。所以,阅读时,如果望文生义常常出错,那么弦外之音就需要静心品味。

第五,许多文本会被挖掘出与作者原意之外的“意图”。许多古典名著,常被跨界引用。如:《西游记》常常被当作企业管理学的经典案例来解读,实属屡见不鲜;《红楼梦》竟生长出一门“红学”,恐怕也不是作者曹雪芹所能够意料到的。

如果说我们的好奇之心,让我们觉得阅读是一场“躲猫猫”,那么我们的警觉之心,会让我们觉得阅读是一场“战争”。

为什么说阅读也是一场“充满较量”的战争?一位外国作家迪蒂昂,在她的文章《我为何写作》中,有一个独特的见解,让我折服:“写作就是表达自我的行为,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别人,大声疾呼:听我的,用我的方式来看问题,改变你的想法。这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甚至含有敌意的行为。尽管作者可以用尽一切方法来掩饰这种侵略性,比如使用附属从句、修饰语、试探性的虚拟语气、省略号及各种托词等(用所有方式来暗示与暗示自己的用意,而非直接宣布与声明),但并不能绕过这样一个事实——形诸纸上的文章其实是一种隐秘的霸权策略,是一种侵略,是作者感性认识对读者最私密空间的一种强加。”因此,从写作的意图出发,来反观阅读行为的特点,完全可以把阅读行为看成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场充满较量的战争”。

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场景:当我们进入某个阅读场景的时候,就像步入了某片丛林,我们所固有的成见与经验,就是我们的全副武装。扑面而来的文字,可能荆棘密布,也可能娇艳如花;可能平淡如水,也可能浓烈如酒;可能金戈铁马,也可能花前月下;无论是恢弘的历史画卷,还是细微的一线思绪,无论是理性的观点陈述,还是感性的情绪渲染;开卷之时,都有一个冰冷的“丛林法则”启动了一场思想之战。

显然,这片丛林,是作者营造的。作者形成文本的时候,必然带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这就存在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来说服读者的,这是“较量”;第二种可能是来“取悦”读者的,这是“陷阱”;第三种可能是来“告知”读者,在这未知的领域中,是“冒险”。

“较量”的一种结局是读者未必认同作者的观点,这是明显的“对抗”。另一种结局是“降服”,通过阅读,读者放弃了原来的固有观点,算是“缴械投降”。阅读过程中,作者无法与你当面辩论,也无法觉察你的思想动态,他只是默默地把文本的形式展示在你面前,作为掌握主动权的读者,如何组织一场公平的较量,无疑是一门学问。我一直认为,阅读,本质意义上是左手与右手的互搏之术。有效的阅读,首先就是要找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你才能够得以进步。

当然,较量不一定有胜方。读者对作者的观点,不肯定也不否定,但也会有启发有收获,是一种“有否定的肯定”或是“有肯定的否定”,是哲学意义上的“扬弃”。当一个人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但仍能正常行事,这大概就是“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精髓所在吧。

“取悦”的结局往往是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当读者在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的隐藏的密码,也许会发自内心地大呼一声:在这里!这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如高山流水,知音相遇,那将是一场怎样的酣畅淋漓、跨越时空的沟通啊。在这种愉悦的沟通过程中,可能作者用了更高明的手法表达你的思想,也可能因为作者的独特表达强化了你的观点。于是在你的知识架构中,增加了一道城墙,在你的知识王國中,多了一个与你并肩作战的勇士,你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你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冒险”,是指过程中我们会付出很多,但结果不可预期。对读者而言,最大的冒险就是浪费时间,搭上了时间,却一无所获。或许我们无法完全避开这个陷阱,但选书自有一套方法论,这是我们阅读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择书如择友,实非易事。另一种冒险是“误导”。虽说阅读会让你误入歧途,似乎有些危言耸听,却也不得不防。毕竟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之,阅读是一门技术活,既不被文本表象所迷惑,又不被自己的无知所掣肘,既要有“须行即骑访名山”的好奇心,又要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警觉心,才是阅读时应该保持的最好状态。说它是游戏也好,战争也罢,权当是一种调侃。但对阅读而言,“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实在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黄寒(见习)

猜你喜欢

意图观点战争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被风吹“偏”的战争
观点
他们的战争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