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教学策略探究

2022-11-14杨美琴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语文教学中涉及多种文体,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特征,不同文体应该采用不同的教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然而在以往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往往套用同一种模式进行不同文体的教学,教学过程千篇一律,一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则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文章以叙事性文章教学为例,简单阐述了小学高学段语文学科教学的几项策略,以期有效推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步伐。

关键词:小学语文;不同文体;叙事性文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31-0019-03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始關注文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也对语文学科中不同学段的文体教学策略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如高年级叙事性文章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文章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景,并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人、物、景的内心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不同维度入手,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不同文体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对不同文体文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的意识相对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习惯于用一种方法教授所有的文章,忽略了不同文章的文体特征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领悟和理解,导致语文课堂“费力不讨好”的局面产生,“高投入低产出”成为当下语文学科教学的常态[1]。

学生心理、生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明确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基于此,无论从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角度分析,针对不同文体的教学都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达到高效教学,同时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2]。

二、叙事性文章教学策略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文体是非常丰富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叙事性文章:童话、散文、小说、剧本、叙事性文言文。说明性文章:一般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诗歌:现代诗歌、古诗词。说理文:议论文。

文体不同课文各自的特征也不同,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也会存在着诸多的区别。

以叙事类文章为例,《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的要求中指出,这一学段学生要能够对叙事性作品进行自主阅读,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事件的梗概,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描述文本的内容,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爱、厌恶、憎恨、向往等。由此可见,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本内容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情感。因此,在文本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文体特征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

以散文为例,“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标志性特征,而且其形式上没有局限,语言的应用方面也是非常自然、优美。教材中每个单元文章的安排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因此,在教学目标制订的过程中,需要从单元整体角度入手,结合叙事散文的特征,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3]。

《落花生》单元的主题为“一花一鸟总关情”,通过一家人收获花生的简单小事表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详略得当讲述了种、收、吃、议花生的情节,虽然篇幅较小但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从日常平凡小事中能够体会出生活的真谛。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落花生》的教学目标可以进行如下设定。

知识目标:生字、生词等,如会认字,会写字,积累词语等。

能力目标:感悟重点段落内容,理解课文主旨,感悟“成为有用的人”的道理。

情感目标:深入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深刻含义。

从知识、能力、情感等三个维度入手,教师制订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基础,结合散文特征,在具体阅读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让学生能够初步明确文章叙事的思路。比如,借助思维导图等方式,总结文章的基础层次,在初读、总结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其次,品味文本的语言特征。散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体而言语言精练且文采隽永,意境深邃,因此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特征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散文类文章的写作特征,还能让学生在品味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共鸣。再次,感受文章的意境。文章的思路已经明确,在自主品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阅读、探究阅读等方法,更深层次地感受文章的意境,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做好铺垫。最后,学会表达。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叙事达到抒情的效果,而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具体的阅读活动中,达到技能迁移应用的目标。

(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一则需要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理解与分析;二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达到足够的熟悉程度;三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情。只有三者同时落实,才能够算得上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才能够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以小说为例,小说是叙事类文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叙事类文章而言,小说的阅读难度相对较大,能够检测出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然后再配以完整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出当时背景下的社会矛盾,从而映射出现实生活。不难发现,小说的特征也正体现了其写作内容中的三个要素,即情节、人物和环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入手,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1)分析故事情节;(2)品析人物形象;(3)分析环境描写。

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此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还需要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活用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计划设定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延伸课外阅读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在高效学习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以此为基础,教师将此篇课文的学习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感知,了解情节;第二课时:品析人物,感受语言;第三课时:阅读链接,感受特点。每个课时的侧重点不同,具体的教学计划也是各不相同的。以第一课时为例,这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结合课前预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解小说的具体情节。因此具体的计划可以如下安排。

第一步,了解学情,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课前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了解,比如知道哪些人物、哪些事件,最喜歡的人物是谁,等等,然后引出本堂课的主题——《草船借箭》。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同时调动学生的阅读意愿。

第二步,初读感知,合作学习。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引导的方法,通过不同文体引导学生解决生字词等基础学习目标,同时对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行初步了解。问题的设定可以参照叙事类文章的几个要素进行设计,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式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一则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解决生字词的相关问题;二则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段落等可以标注出来,在后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将自己的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探讨。

第三步,再次朗读,了解故事。这一环节可以采用自主阅读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朗读对话的形式。在朗读中,教师可以穿插重点字词、语句的指导,让学生在了解整个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某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此,结合小说的三个特征,安排布置每个课时的侧重点,然后结合不同环节的学习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对小说的探究意愿。由此,教师便可在掌握基本思路的前提下,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三)选择恰当方法

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明确是基础,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格外重要。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因此,在具体方法的选择中也要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叙事类文章的特征,力求通过不同方法的应用达到高效学习与应用的目标。

其一,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如探究情境的创设,其本质是举一反三,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探究的要领,然后在后续阅读活动中进行应用,一方面检验学生先前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应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领悟文章内涵。如《将相和》全文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这三个故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但相对独立,所以可以将文章分为三个故事进行探究学习。比如,在第一个小故事中,师生互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叙事类文章的要素入手,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故事的内容,然后讨论总结。在第二、第三个故事中,教师就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对故事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并根据第一个故事的探究思路列出学习计划。

故事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求赵王鼓瑟,并记录。

故事经过:蔺相如是怎么做的呢?

故事结果:秦王怎么做的?蔺相如收获了什么?

问题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呢?

讨论总结:……

小组按照第一个故事的学习思路,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问题思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学习计划的制订,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返回到故事本身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叙事类文章的整体脉络,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思维。

其二,读写结合。叙事类文章中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则通过读的过程能够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二则通过写的过程,能够检验学生的情感输出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方式的应用充分突出叙事类文章“寓情于事”的写作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风格。例如,主题类群文阅读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几篇相同主题的叙事类文章进行阅读。文章的选择可以由教材到课外,还可以都选择课外阅读内容,然后采用随文练笔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理清文本的脉络,同时感悟文本的情感,然后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写作练习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的感悟。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体裁多种多样,叙事类文章在语文教材中占据的比例非常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文章的根本特征入手,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高效学习的课堂活动平台,在推动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有效去除当前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不强的弊端,从而推动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王雪瑜.基于文体意识培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0.

金颖.不同文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9(09):44.

吴梦思.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相应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85-86.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批小学名校长后备人选、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专项课题“小学语文不同文体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编号:QYZX2020-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美琴(1982.10-),女,福建仙游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于洁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