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一道2022年全国高考试题的探究与思考

2022-11-14

中学数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零点题意图象

张 鹄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 430010)

孔 峰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430022)

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理科第21题是一道函数与导数的压轴题.题设中函数结构简洁明了,是由基本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模型整合而成;设问内容更是司空见惯,是师生常见的切线方程求解和已知零点个数求参数的问题类型.为此,笔者就该题的解答情况对即将进入新高三的学生进行了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第(2)问不知从何处入手分析.这让笔者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透过试题表象找准切入点,进而对“冰冷美丽”的试题进行一番“火热”的思考.下面,以美籍匈牙利裔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为指引,开启我们的探究思考过程.

1 基于“怎样解题”表的试题探究

1.1 理解题目

题目1已知函数f(x)=ln(1+x)+axe-x,其中a∈R.

(1)当a=1时,求曲线y=f(x)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

(2)若f(x)在区间(-1,0)和(0,+∞)内各恰有一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问题1题目1第(2)题是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 这是已知函数零点个数求参数范围的问题.

问题2条件是什么?

预设f(x)在(-1,0)和(0,+∞)内各有一个零点.

1.2 拟定方案

问题3你以前见过它吗?或者你见过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呈现的类似题目吗?你知道与它有关的题目吗?

预设 我们见过一道与它类似的题目,即2017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理科第21题:

题目2已知函数f(x)=ae2x+(a-2)ex-x.

(1)讨论f(x)的单调性;

(2)若函数f(x)有两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问题4题目2的第(2)题与题目1的第(2)题有关,你能利用题目2的求解方法解答题目1的问题吗?

预设 形式上类似.不过,题目1限定了零点存在的区间,即两个断开的区间.

问题5为什么不把两个区间合成一个区间(-1,+∞)?

预设 合成一个区间就暴露了与题目2的联系.命题者也许为了推陈出新,通常会在问题形式上设计新意,但万变不离其宗.

问题6为什么要在x=0处将区间断开?这里有没有命题者想要表达而又有所隐藏的信息?能否分析一下?

预设f(x)在x=0处的函数值等于0,即0是函数f(x)的零点.若把0放在区间内,那就有3个零点,与题意不符.另外,函数f(x)在(-1,+∞)上的图象穿过原点,意味着满足题意的图象特征可能如下面图1和图2所示.

图1 图2

问题7在上面的图象中,你能判断题目1第(2)问对应的图象是哪一个吗?把握函数图象特征一般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预设 就本题而言,可以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极值以及零点等方面分析.由于f(0)=0,f′(0)=1+a均存在,为使f(x)的图象在区间(-1,0)及(0,+∞)上各恰好穿过x轴一次,函数f(x)的变化情况只能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找到题设函数对应的图象,还可以先动态定性研究较容易的局部图象特征:

首先,基于零点附近两侧的函数值要么为正,要么为负.于是,我们不妨先研究x=0右侧的情况.因为当x>0时,ln(1+x)>0,xe-x>0,所以,若a≥0,则f(x)>0,与题意不符.从而a<0.

问题8借助图1,你能分析一下函数f(x)在(-1,0)及(0,+∞)上各有一个零点的含义吗?

预设 函数f(x)在(-1,0)上先增后减,在(0,+∞)上先减后增.这需要函数f(x)在两个区间上各有一个极值点.这样,把零点转化为极值点来讨论,体现了数学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问题9你能找到这两个极值点吗?又准备采用什么工具和方法?你之前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吗?

预设 记得之前是这样做的,先对函数求导,若导函数的零点可以直接求出,就接着讨论这些零点附近两侧的导函数符号;若不能,则利用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将零点限定在适当区间,有时为找到这样的区间,可能还会用到找点技巧如借助函数不等式进行放缩的方法.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着手解决问题了.

1.3 实施方案

若a≥0,则当x>0时,ln(1+x)>0,axe-x≥0,从而f(x)>0,与题意不符.

若a<0,则对φ(x)求导得,φ′(x)=ex-2ax,当x>0时,因为ex单调递增,2ax递减,所以φ′(x)递增,从而φ′(x)>φ′(0)=1>0,因此φ(x)在(0,+∞)上递增,φ(x)>φ(0)=1+a.

若-1≤a<0,则φ(x)≥0,f′(x)>0,故f(x)在(0,+∞)上递增,f(x)>f(0)=0,也与题意不符.

综上可得,a<-1.

1.4 回顾

问题10你能检验一下这个结果吗?有没有直观的验证方法?

预设 能.画出函数f(x),φ(x),φ′(x)的图象,并结合图3~图5进行分析验证发现上述过程正确.

图3 图4 图5

问题11你能结合图象给出新的方法吗?

预设 解法2,仍然对a进行分类讨论.

若a≥0,则当x∈(-1,0)时,φ(x)>0,f′(x)>0,f(x)递增,f(x)

若-1≤a<0,则当x>0时,φ′(x)>0,φ(x)递增,φ(x)>φ(0)=1+a≥0,即f′(x)>0,f(x)递增,从而f(x)>f(0)=0,f(x)在(0,+∞)内无零点,不符合题意.

综上,a<-1.

问题12你能借助图象从新的角度解释题设条件的含义吗?

预设 所谓函数f(x)的零点,就是函数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有时为便于利用图象寻找交点,也可以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图象之间的交点问题.因此,分别构造函数g(x)=ln(1+x),h(x)=-axe-x,再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图6).可以看出,除原点外,这两个函数图象若还能再有两个交点,需要考虑原点附近图象特征及变化趋势.从而又转化为两个函数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a与1的大小比较,结合图象不难得到,当-a>1即a<-1时,满足题意.

图6 图7

问题13你还能借助图象从切线的角度再次给出恰有两个零点的新的解释吗?

预设 构造两个新的函数m(x)=exln(1+x)及y=-ax.f(x)在(-1,0)和(0,+∞)上各有一个零点⟺方程exln(1+x)=-ax在区间在(-1,0)和(0,+∞)内各有一个实根(图7).

问题14你能对上面的探究过程作个总结吗?

预设 借助函数图象进行直观分析,从局部入手,把握特殊点、关键点处函数性态的刻画,然后再拓展到整体全面的分析判断.

2 若干思考

2.1 借助波利亚“怎样解题表”解题

“怎样解题表”的4个步骤和程序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解题教学系统.当我们对一个比较难的高考导数压轴题按照波利亚“怎样解题表”进行解答时,会发现在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引导下,能够让分析逐渐进行下去直至顺利完成解答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加深对波利亚“怎样解题表”的理解和掌握.

2.2 多角度深入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全国卷导数压轴题尽管年年求新求异,但我们透过近几年试题仍然可以发现,高考命题的原则是整体稳定,适度创新.命题始终围绕导数部分的主线内容,聚焦学生对重要数学概念、定理、方法、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强调基础性、综合性;注重数学本质、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巧,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在高三复习备考教学中,要深入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并对其作系统全面的梳理与研究,把握试题的变化趋势,挖掘高考试题的潜在功能价值;积极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本质出发,对导数压轴题进行多角度剖析;运用函数图象等直观想象分析工具,对定义区间边界点或区间内特殊点附近的图象进行微观分析,利用局部到整体、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多角度领悟题目的隐含条件,充分暴露命题意图,简化思维过程,优化解题方法,降低运算难度.从而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零点题意图象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透视函数的零点问题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科数学第21题的五种解法
一类Hamiltonian系统的Abelian积分的零点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