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实证研究
——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为例

2022-11-14费广胜王若彤

乡村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新区个体

费广胜 王若彤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0 引言

如今,“老漂族”已成为一个热词,指的是为支持儿女事业或隔代照料而迁离本土到大城市居住的老年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流动人口规模在2000年以后增长较快,从2000年的503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1 304万人,年均增长6.6%;2016年,我国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为1 800万人;2021年,我国老年流动人口数量已突破2 000万人大关,且呈持续增长趋势。该研究聚焦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分析可能影响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的因素,研究提出有利于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的相关对策。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印发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定(试行)》将流动人口界定为离开户口所在地跨市(包括县级市)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居住3 d以上的人员。此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在西海岸新区连续生活1 a以上、年龄在60~80岁的农村老人。

1.2 数据来源

青岛市是全国各地流动人口的重要目的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是国家级新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离开家乡跟随子女来此生活。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在西海岸新区抽取2个街道(即长江路街道、辛安街道),每个街道再抽取若干社区,对随迁老人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该研究共收集有效样本503份,从样本分布来 看,男 性169人(占33.6%),女 性334人(占66.4%),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已婚者450人,离异者8人,丧偶者45人;中学和小学学历的随迁老人占多数;1个子女的有193人(占38.37%),2个子女的有234人(占46.52%),3个子女的有58人(占11.53%),4个子女的有11人(占2.19%),5个及以上的有7人(占1.39%)。

1.3 变量与模型设计

1.3.1 变量设计。因变量是精神健康状况,对精神健康量表进行赋分处理得出精神健康分值;自变量包括个体资本(三维度测量并进行变量处理得出分值)、迁移压力(双维度测量进行处理得出分值)、社会交际(根据各种社交活动参与频率得出分值);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子女数量、婚姻状况、户口状态(见表1)。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3.1.1 精神健康变量。参考CHARLS抑郁量表,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简化,将该研究的精神健康量表分为10个变量(是否对生活失去希望、是否感到不快活、是否经常失眠、是否烦恼、是否难以集中精力、有没有难过压抑、做事是否感到费劲、是否感到紧张害怕、是否感到孤单、是否感到活着没有意思)用以测量随迁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调查周期为7 d。此研究将答案设计成4个等级,即很少或者根本没有(<1 d)、不太多(一两天)、有时或者一半时间(三四天)、大多数时间(5~7 d),并分别赋1~4分。得分越高,意味着参与调查者精神健康状态越差。变量均经Cronbach's Alpha信度检验,检测值为0.91,高于0.7,所选变量可信度高。

1.3.1.2 个体资本。将个人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及子女对老人的孝顺程度看作个体资本,具体表现为月收入、最高学历、子女是否孝顺,答案分为5个等级。其中,月收入为无收入、少于1 000元、1 000~3 000元、3 000~5 000元、高于5 000元,最高学历为未受过教育、小学学历、中学学历(包括职业中学)、大学学历(包括本科与专科)、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子女是否孝顺方面包括完全不孝顺、不太孝顺、一般孝顺、比较孝顺、非常孝顺,分别赋1~5分。得分越高,表明参与调查者个体资本状况越好。

1.3.1.3 迁移压力。迁移压力是指随迁老人迁移目的地与原居住地及老人心理适应地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方言障碍程度、与迁入地老人的心理距离及陌生感状况、认同当地文化或社区文化的程度。此类题目答案分5个等级,即非常差、较差、一般、较好、非常好,分别赋1~5分。得分越高,参与调查者迁移压力越小。

1.3.1.4 社会交际。社会交际活动主要包括下棋打牌、参加社区活动、串门、与其他老人闲聊等,根据活动参加次数设计答案,分为5个等级,即完全不参加、较少参加、一般、较多参加、非常多,分别赋1~5分。得分越高,表明参与调查者社交活动越频繁。

1.3.2 统计模型。为了分析影响农村随迁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因素,将精神健康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将个体资本、迁移压力和社会交际3个因素得分作为自变量,将性别、子女、婚姻、户口状况等作为控制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逐一加入自变量建立统计模型。模型1为控制变量基本模型,模型2至模型4为个体资本、迁移压力和社会交际3个维度的回归模型。

2 数据分析与结果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1.1 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现状。如表1所示,西海岸新区随迁老人精神健康总体均值为1.727,说明随迁老人总体的精神健康状况尚处于平稳状态,精神抑郁、消极问题在生活中出现概率较小、时间较短,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表2所示,西海岸新区精神健康得分高于2分的随迁老人占比23.25%,精神健康得分为2分及以下的随迁老人占比76.75%。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较好,但是仍有超23%的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较差,精神抑郁、消极问题在生活中频繁出现,持续时间较长。

表2 西海岸新区随迁老人精神健康概况

2.1.2 随迁老人个体资本概况。西海岸新区随迁老人个体资本的总体均值为3.496,说明随迁老人个人资本状况总体较好,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子女孝顺程度都比较高,但还是有小部分随迁老人的个体随迁老人社交状况较差。

2.2 回归与分析

2.2.1 随迁老人精神健康问题分析。随迁老年人是因我国流动人口内部结构分化而产生的一个亚资本得分不太理想。如表3所示,西海岸新区个体资本得分高于3分的随迁老人占比75.75%,个体资本得分为3分及以下的随迁老人占比24.25%。这说明西海岸新区有超24%的随迁老人个体资本状况较差。

表3 西海岸新区随迁老人个体资本、迁移压力和社会交际概况

2.1.3 随迁老人迁移压力概况。如表1所示,西海岸新区随迁老人迁移压力总体均值为4.449,说明总体上随迁老人不存在较大压力。由表3可知,西海岸新区迁移压力得分高于3的迁移老人占比95.62%,可以看出大部分随迁老人迁移压力较小。

总体来说,西海岸新区随迁老人迁移压力较小,他们很少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和人际交往上的距离,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及生活习惯。

2.1.4 随迁老人社会交际概况。如表1所示,西海岸新区随迁老人社会交际总体均值为3.612,说明随迁老人总体的社交状况尚处于中间状态。如表3所示,西海岸新区社会交际得分为3分及以下的随迁老人占比45.13%,高于3分的随迁老人占比54.87%。这表明部分随迁老人社交状况较好,但是仍有大部分群体[1],这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很大关系。该研究的随迁老人来自农村地区,他们的文化传统、社交模式、生活习惯及消费习惯等很多方面与城市人口存在差异,给随迁老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2.2 回归模型分析。

2.2.2.1 个体资本对随迁老人精神健康影响显著。如表4所示,个体资本与随迁老人精神健康在0.01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说明个体资本情况越好,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则越好。从经济收入方面来看,对于迁移群体,经济层面的融入可为社会层面的融入奠定基础。从教育方面来看,随迁老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社会的融入程度也越高[2]。段良霞等[3]发现,随迁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越好,城市融入状况越好,越有利于他们留居异地进行养老。但是,目前西海岸新区仍有部分随迁老人经济状况不佳、受教育程度不高、需要子女对其多加关爱。

2.2.2.2 迁移压力对随迁老人精神健康影响显著。如表4所示,迁移压力与随迁老人精神健康在0.01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说明迁移压力越小,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越好。从语言方面来看,大多数老人存在语言障碍问题,不会讲普通话,各地方言又存在差异,使他们难以适应新环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构建新朋友圈;从文化适应角度来看,随迁老人从农村相对朴实的文化跨越到城市文化,文化差异较大,且其自身文化适应力普遍较弱。西海岸新区随迁老人群体迁移压力较小,但其多数都来自周边地域的农村,方言特色显著,居住文化也不同,与新区当地居民交流时仍有困难。

表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2.2.2.3 社会交际对随迁老人精神健康影响显著。如表4所示,社会交际与随迁老人精神健康在0.01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同样说明社会交际情况越好,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越积极。随迁老人社交问题的产生与自身因素有直接的关系。随迁老人群体累积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不自觉地将自己及像自己一样的随迁老人群体与城市原有人群进行划分,并对后者保持警惕和畏惧的心理[4]。此外,随迁老人很少真正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服务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往往也没有把这类群体纳入管理和服务范围[5]。西海岸新区各社区活动丰富,但是缺少针对性,尤其是关于随迁老人群体的。因此,西海岸新区部分随迁老人社交匮乏,社会事务参与度不高。

3 改善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状况的建议

3.1 个人:开放自身交际圈,重塑信心

随迁老人自身要开放心态,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充实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习适应新环境,尽可能地融入当地环境[6]。随迁老人要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如广场舞、象棋等。随迁老人培养兴趣爱好不仅能充实生活、拓宽技能,而且能使其快速融入社交群体,逐步改善精神状态。

3.2 家庭:代际互哺,倡导子女家庭关爱

子女在为随迁老人提供充足物质保障的同时,也应积极关心老人心理健康状况,从老人的神态、谈吐、行为观察老人心理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予以开导。同时,呼吁家庭珍惜随迁老人对家庭的付出,子女应关心老人,带领老人结交朋友,协助随迁老人构建社交网络,用青年一代的力量辅助老人融入现代化智能生活。

3.3 社区:强化网格治理,构建共享平台

首先,社区应积极号召随迁老人参加社交活动,建立社区老年交流共享平台,为老人交际提供多种渠道。其次,社区应建立“一周一入,一户一人”网格员入户随迁老人家庭长效机制,以第三方视角查缺补漏,实现网格治理一体化。最后,社区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服务优势,构建多位一体的“多维”支持系统[7]。

3.4 政府:加强制度建设,鼓励非政府组织介入

政府应倡导全方位关爱随迁老人的社会理念,并进行有效宣传;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切实完善关于异地养老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介入随迁老人生活,如社会工作小组等;通过服务外包,借助第三方机构完善幼儿托育等服务体系,从源头上化解老人的随迁压力。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新区个体
宜宾市三江新区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西海岸新区“抢眼”香港山东周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