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排放成全球目标 零碳金融体系待构建
2022-11-14刘馨蔚
文/本刊记者 刘馨蔚
今年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旗舰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在概要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气候事件,迫切要求所有国家进行绿色转型,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亚洲国家勇担责任,迅速做出响应和行动。
亚洲在全球碳中和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前,净零排放已成为全球广泛接受的目标。根据 NetZero Tracker 的数据,净零排放目标现已覆盖全球88%的温室气体排放、90%的经济体量和85%的人口。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47个亚洲国家中已有25个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在亚洲最大的7个经济体中,日本和韩国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定为2050年,土耳其为2053年,中国、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为2060年,印度为2070年。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发展潜力巨大,能源需求一直在不断增长。同时,亚洲是世界主要工厂和全球重要增长引擎。当前,亚洲的碳排放已超过全球总量的50%,并高度依赖煤炭这一传统能源。世界期盼着亚洲采取更大胆、更迅速的减碳行动。报告认为,在减碳过程中,亚洲各国必须找到兼顾碳减排和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正确路径。
当前,绿色复苏与公正转型关乎亚洲的低碳发展。报告指出,亚洲各国政府已尽可能在财政能力范围内,为绿色基础设施提供资金,向最易受到能源转型和自然灾害影响的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并努力抗击贫困以及促进就业和平等。
据悉,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和Vivid Economics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对21个新兴国家的合作研究发现,平均每个国家仅有11%的经济激励政策会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为此,报告建议,各国应加大政策激励,来促进“绿色技能”“绿色规划、战略和治理”“性别和社会包容”“绿色监管”“金融部门绿色化”以及“居民行为绿色化”。
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已达768吉瓦。其中,亚洲装机容量占比23%,为全球第一,中国和越南的装机容量均进入前五。2020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43吉瓦。其中,中国和印度以282吉瓦和38.6吉瓦分列第一和第四位。此外,亚太地区在电动汽车的销售上也领先全球。
例如,中国、越南两国建设GSSS(绿色、社会、可持续转型和可持续性相关)市场的经历,体现出政策指导和规则与标准制定在推动市场参与者进入绿色债券市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太阳能光伏方面,天合光能在中国农村提供了“全县域解决方案”和建设“光伏村”,促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
针对亚洲绿色转型行动,报告提出九大建议,包括:建立绿色增长模式,制定更具雄心的2030国家自主贡献以及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全面的绿色治理,逐步减少煤炭使用,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和交通电气化,形成碳定价,发展绿色金融,加大气候融资和绿色技术转移,加入国际气候变化倡议和平台等。
“亚洲在全球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亚洲国家和地区实现碳中和和绿色转型,需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需要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作为保障;需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气候援助资金加快补齐落地;需要得到更多的绿色技术支持与资金的投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介绍报告相关情况时表示。
2030 年全球平均碳价将达75美元每吨
基于IMF对碳定价的分析,IMF副总裁李波表示:“为了实现到2030年前的减碳目标,到2030年全球的平均碳价需要达到75美元每吨。而现在全球的碳价大概是每吨5美元,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李波指出,为了实现在本世纪中叶控制气温上升1.5—2.0摄氏度的目标,需要在2030年前实现25%—50%的减碳任务,否则全球气温会加速上升,到下一个10年将面临更加艰巨的减碳任务。在他看来,要实现这个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碳定价。碳定价有不同的办法,一种是碳交易,另一种是碳税。这两种办法都可以达到目的,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
2021年3月,欧洲议会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议案。此机制一经提出,便引发巨大争议。李波介绍,该机制的出发点是担心碳泄露,担心其他国家碳定价不够高,也可能担心导致投资转移,影响产业竞争力。碳边境调节税还需要讨论诸多细节,包括所涉及的行业和部门、对出口要不要进行碳税返还、进口产品的碳计量等等。
对此,IMF认为,从国际协调的角度看,更好的政策是国际碳价下限(International Carbon Price Floor)协议。IMF建议的下限是,到2030年,发达国家达到75美元以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达到50美元以上,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达到25美元以上。
“对发达国家的下限要求应该更高,并建议向发展中国家建立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的透明机制。对于没有办法实现的国家,也应采取其他的支持政策。”李波说。
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预测,未来30年,中国需要487万亿元的绿色低碳投资。清华团队预计,到2050年,绿色低碳投资将达到186万亿元,其中能源为130万亿元。北大光华课题组估算,到2050年,预计需要约250万亿元的投资金额。
“全球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巨大的投资。对中国而言,这个挑战可能更加艰巨一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称。
刘俏指出,现在谈及碳中和,都是侧重供给端。事实上,大量研究表明,70%以上的碳是来自于需求端,即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从消费端判断低碳生活方式本身如何改变人们的需求,进而倒逼供给端发生变化,使供给和需求两端联合发力,有助于中国在2060年顺利实现碳中和。
“应构建零碳金融体系,以实现海量的碳减排投融资规模,并推进当前庞大的金融存量资金向绿色低碳转型。”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建议。
绿色能源代替煤炭将是漫长的过程
2020年,中国食品行业的首个零碳工厂、中国首款零碳牛奶先后在伊利诞生。对于碳中和,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用绿色理念引领绿色发展,凝聚减碳共识;用绿色管理统筹绿色发展,构建系统化、全行业的管理理念;用绿色行动实现绿色发展。
“在零碳或碳中和理念下,人类可以得到非常多的实际利益。不仅可以增加安全性,而且当产业在追求或实现碳中和时,所有领域、所有工业生活方面的成本都在降低,具有一定经济效益。”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说。
建筑能耗占全球能耗的一半,建筑材料占全球材料的一半,建筑垃圾占全球垃圾的一多半。张跃认为,建筑领域是全球碳排放最高的领域,也是最容易实现减碳的领域,应该立竿见影地把建筑问题解决。在建筑领域要把减碳技术运用好,要让建筑材料可以循环利用。
和风能、水能相比,太阳能资源更加丰富,目前只使用了万分之一。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预测,到2050年,太阳能将占到全球能源的50%。他指出,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进步、效率的不断提升,其成本还会持续下降。未来,光伏或将成为全球最便宜的能源,并在碳中和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对于推动太阳能资源的使用,高纪凡认为,需要推进三件事:持续的科技创新,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大力发展储能系统,构建稳定的能源使用系统;大力发展高压传输。
“实现碳中和,需要先立后破,优先发展绿色能源。同时,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不能太理想主义,需要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称。
张雷介绍,远景致力于成为全球企业的零碳技术伙伴,并提出“五新”战略,即通过技术创新让风电和储能成为“新煤炭”,电池和氢能成为“新石油”,智能物联网成为“新电网”,零碳产业园成为“新基建”,同时培育绿色“新工业”体系。
“中国煤电占比为67%,清洁能源、绿色低碳能源代替煤炭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风电、核电、太阳能等低碳能源将越来越多地替代碳石能源。”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建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