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信息化赋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2022-11-14张申利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9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调整经营

张申利

(北京元年诺亚舟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社会认可度迅速提升,促进了我国更多的企业预算管理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也突显出来,比如编制、控制、分析效率低,无法快速支撑预算调整和滚动预算,满足动态调整预算管理需求。如何用信息化赋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效率、将风险管控前置,实现动态调整资源配置,从战略的高度去重视预算管理,全面打通经营目标、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三者间的衔接,形成战略、计划、预算,预测、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评价的预算管理闭环,是目前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内容和特点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预测和筹划,科学、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财务和非财务资源,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分析,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进而推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

预算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其特点在于导向性、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目标性、指令性。

二、信息化建设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预算的全覆盖特点需要信息化来赋能

由于全面预算涉及从战略到分析考核的全业务流程,就横向而言,将公司战略、计划与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形成业务到财务的贯通,实现对全面预算内容的实时管控,实现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就纵向而言,形成集团到下级单位的数据贯通,增强集团管控水平,提升集团整体预算及绩效管理能力。所以这其中业务复杂的逻辑处理、自上而下目标的分解下达、自下而上数据的收集,对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对预算的实时分析,就需要信息化工具作为支撑,将预算环节打通,将数据打通,满足数据收集、控制和分析的效率及提高数据质量。

(二)多上多下的流程特点需要信息化来支撑

一般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编制通常需要几上几下的沟通和博弈的过程,耗费企业数月的时间,协调各部门、各业务单元从多个维度对未来的业绩、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亟待构建预算信息化系统,打造业务和财务的预算工作平台,满足部门之间,组织之间沟通协调。

三、目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的全面预算从编制到分析,大多依赖人工计算,效率、数据质量、管理深度和广度都无法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从战略高度重视预算管理

很多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将重心过多地停留在了利润、管理费用和销售成本上,片面追求短期利润,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战略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能从战略高度去重视预算管理,将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联动起来,这样就会使战略目标得不到实现,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二)缺乏数据标准管理

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管控规则、预算规则、业务规则、分析规则的管理平台,无法支撑数据标准、流程规范的预算报告体系。主要是因为数据散落在核算系统、合并系统、业务系统,而散落在各个系统中的数据定义、数据标准、数据口径不统一,仍依赖人工计算,无法快速实现数据的交互、计算和对比。

(三)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多

1.编制效率低

目前预算编制还是依靠线下手工进行,需要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大量的Excel文件交换,造成预算数据收集效率低下。原因是各部门的战略、业务计划、财务预算数据和模型是割裂的,过程中也无法实时掌握相互影响和对总体的影响。

2.集团对业态的管理难度大

目前集团企业的预算套表一般都是通用的报表,上下贯通组织数据,横向贯通业财数据,依赖人工计算,对业态个性化的管理需求以及业态或者分子公司上报数据与集团数据的逻辑准确性检查,更是有心无力。

3.多维编制和应用扩展能力不足

依赖线下大量的数据编制、校验、计算,实现多维度的预算编制和数据校验难度大,且无法快速应对管理的变化对预算体系的动态调整。

4.数据合并抵消难

依赖人工进行数据合并,效率低且质量差,实现以经营单元为预算组织的管理架构抵消,满足多口径报表的合并抵消,是很多大型企业的难题。

5.无法满足多版本预算需求

大型企业集团,往往有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上报的版本需求,而目前无信息化工具支撑的预算体系,版本管理存在乱和错的问题,版本过多,修改留痕无法体系化、显性化,会造成扯皮、数据不唯一和数据难解释的困境。

6.预算调整和滚动预算的实现难度大

线下的预算调整和滚动预算,无法快速联动年度预算,主要是数据量大,靠人工计算,无法实现。

(四)流程管理难

线下的沟通审批流程,不能显性化,需要大量的人工线下沟通,效率低下,且矛盾重重。

(五)预算控制不能前置

没有信息化工具支撑,企业的预算控制基本都是事后控制,无法前置到业务前端,既没有把管理和风控前置,还会造成业财矛盾。另外,对于预算控制分析,依赖每个月财务对执行分析的数据发放,无法解决实时监控的需求。

(六)预算分析和考核应用不充分

首先,目前企业不管是经营计划还是预算分析的非结构化数据通过线下文档收集,与经营计划表和分析报告的逻辑对应、数据存储、查询及分析都是难题,线下人工难以支撑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对比分析工作。

其次,目前的预算分析数据满足多维、下钻分析难度大,且预算分析主要依赖财务提供的月度数据,无法从效率和质量上满足各级组织、各级管理者、不同管理需求的分析要求,从而支撑经营决策。

四、用信息化赋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全面预算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抓手,对企业极其重要,如何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管理,全面预算体系搭建的科学性、完整性,以及管理的时效性及对数据的高质量要求,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至关重要。面对目前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困境,需要重构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全面预算体系,突破瓶颈,达到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构建战略目标管理模型

第一,通过构建集团的财务规划模型,对企业中长期财务进行预测,建立多场景模拟分析能力,实现战略目标到长期规划,再到年度经营目标的数据分解下达,以及自下而上数据收集,完成战略目标管理,从而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二,在年度预算启动编制前的目标设定环节,在系统中测算关键财务指标,并进行分解下达,指导预算编制。

(二)建立业务和数据标准体系

以预算管理为抓手,通过对核算、合并、管控、业务、分析规则的梳理,通过系统规范科目标准、规则标准、质量和绩效标准,并通过系统映射工具,解决数据取数、口径和规则问题,通过数据标准体系闭环的建立,不断提高数据质量,达到数据的可用、可信。

(三)信息化系统解决预算编制问题

1.提升全面预算编制效率

首先,利用信息化工具构建预算模型,包括编制、滚动、调整,将计算逻辑内置于系统,提升计算效率,满足自下而上编制数据的自动和实时计算。

其次,通过数据集成,将实际数集成到预算系统,通过权限控制,满足不同层级和不同用户,对预算分析实时监控的管理需求。

2.构建集团、业态一体化的预算体系

根据企业业务特点设计满足集团通用预算,并体现不同业务板块不同的业务逻辑和不同的预算管理信息颗粒度要求的信息化平台,支撑全集团预算管理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将业态个性化的数据和集团标准化的数据打通,实现数据的同源同口径,保证集团管理的数据质量。

3.实现多维的编制和动态应用扩展

构建多维度预算模型,通过系统计算逻辑和数据引用的功能,自动实现底层数据按不同维度进行汇总,满足多维度的预算编制需求。同时基于系统的灵活调整功能,满足未来业务扩展的需求。

4.设计预算自动合并抵消模型

设计预算自动合并抵消模型,通过内部关联交易表、ICP维度等,实现按照不同组织架构自动完成合并层面的数据汇总和抵消,快速出具合并预算结果。

5.预算多版本设计

首先,通过系统的多版本设计,实现预算上报、下达、分解,提高预算准确性,同时以多种角度实现预算管理,满足不同口径预算管理需求,并实现版本之间可横向对比。其次,通过系统功能实现版本之间数据的复制和调整减轻编制工作量。

6.搭建预算调整和滚动预算模型

首先,通过预算调整模型,实现数据的复制,同时提供灵活的预算调整方案(直接调整、调整单调整、调剂单调整),比如挪用下期预算,或者追加预算等。利用系统的预测功能可以满足用户事先模拟预算调整后的结果,并进行分析,满足需求的数据支持一键提交至系统。并可支持按规则或标准自动调整,允许授权人员对当年的预算进行修改,并在系统中保留完整的修改记录,便于相关人员对预算调整历史记录的追踪和查询。通过预算信息化系统提高调整效率,并将调整记录显性化,满足预算调整的管理需求。

其次,建立滚动模型,明确滚动假设,保留滚动预算数据,提供差异分析数据。采用 “前期月度实际+剩余期间预算”或者“前期月度实际数+本季/月预测数+剩余期间预算”的滚动模式,逐月/逐季滚动预测年度整体经营目标达成。通过滚动预测指导后续经营活动安排与开支管控,从而支撑年度整体目标的达成。并且可以保存不同版本的滚动预测数据,满足对不同版本的预测数据、实际数据、年度预算数据及上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四)设计上下结合的预算流程系统

首先,设计上下结合的预算流程,搭建全面预算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支持预算全周期管理,完成预算数据的填写、确认、审核、上报、批复、分解、调整等操作。

其次,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流程固化到预算系统中,规范日常预算管控、预算审批,明晰预算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对各流程环节的风险点进行识别,保证各部门高效地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同时,将审批过程和审批意见留痕、显性化,满足流程管理的需求。

(五)预算控制设计

首先,预算执行控制需要建立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预算控制体系,提升预算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通过预算编报系统将预算数传送至控制系统作为预算控制依据;预算控制系统提供按月、季、年、累进等控制类型,设置刚性控制、柔性控制等控制方式,实现预算控制管理。

最后,通过将实际执行数、预算冻结数传送至预算系统,在预算系统中实现预算监控。

(六)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体系搭建

1.满足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需求

首先,企业的经营计划是上承战略,下接预算的重要环节,而除了结构化的数据是经营计划的重要内容,非结构化的数据,比如重点任务、计划指标、专项计划也是经营计划的重中之重。通过预算系统支撑计划活动中的重点工作管理,并连接到结构化的指标计划。同时能够支持重点工作自上而下的分解,和单个任务中的主责和协作管理。帮助企业在计划预算过程中更好的连接事、人和指标计划。

其次,在预实分析中,对预算执行结果的问题溯因及改善措施,这些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对比分析,对预实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结构化数据沉淀,利用 AI 引擎和机器学习,实现智能预警,实时监控运营数据,发现阻碍目标达成的最大风险点,主动发出预警报告至相关决策人;通过智能分析助理,使用搜索或语音交互,通过自然语言提问,生成定制的数据口径,并呈现可视化图表和对具体情况的文字描述。

2.预算分析体系搭建

实际数是预算分析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集成,将核算系统、业务系统的实际数集成到预算系统,满足预实分析结果可以自动实时展示。

首先,搭建以系统为展现平台,以使用者为核心的决策分析主题,可穿透下钻的多维分析跟踪体系,实现数据穿透到底层、追溯到源头预算分析体系。通过实时的图表展示,既可满足固定格式的预算报告分析,又可以满足自定义预算报告分析。

其次,通过分析平台为从财务数据到经营因素的不同报告提供分析依据,构建预算分析数据的追溯模型,提供从财务数据到经营因素的因果分析路径,可追溯经营环节中的问题偏差,利用多维数据分析,提升企业管控和决策支持能力。

最后,分析体系方案先确定分析对象即使用用户,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模型搭建。以预实对比分析为基础,建立预算分析报告体系,按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关注重点定制预算分析门户,通过权限设置,满足不同用户的查看和分析、管理需求。

3.支撑预算考核体系

以预算分析结果为数据基础,通过对预算考核指标的梳理,满足不同层级、不同业务单元的考核指标执行结果的实时数据展示和数据输出,支撑预算考核体系,满足预算考核主要是可量化指标的数据提供。

五、结束语

用信息化赋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构建灵活、开放、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打通经营目标、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三者间的衔接,推动企业“战略、计划、预算,预测、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评价”闭环管理体系的落地,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数据规范化”,支撑企业业务的迅速变化,以及持续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调整经营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工位大调整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18